隔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隔
拼音 gé
部首 阝
五笔 BGKH
仓颉 NLMRB
郑码 YAJL
字级 一级
平水韵 入声·十一陌
注音 ㄍㄜˊ
四角码 71227
统一码 基本区 U+9694
字形分析 左右结构
字源演变
隔,形声字,从阜,鬲声。"阜"为土山,有阻碍作用;"鬲"的甲骨文为古代炊具形,其作用是将食物与火分开以便烹熟,其三足中空,故而含有隔离之意。上面象鬲的口,且有一个盖子,中间的X,象鬲腹上雕饰的花纹鼻楷书中, X变写作\/,于是鬲便成为鬲形了。"阜""鬲"为"隔,意为将物体分开、遮挡住。
隶书、楷书笔画化,形体稍变。《说文・阜部》:"隔,障也","隔"的本义为阻隔、遮断。被隔开的物体之间会拉开距离,所以隔"引中指距离,可指室间的距离,也可指时间的距离,以及思想感情之间的距离。"隔"是不能柑见,不能相伴,故而引中指隔绝。隔"做名词,指界限。格子是用小木棍或木板之类的物体隔开而形成的,所以"隔"做名词,也指格子。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障也。从踏,鬲声。古核切。
说文解字注
(隔)塞也。
塞,先代切。各本作"障",今依《西京赋》注所引作"塞也。与土部"塞,隔也"为转注。《广韵》亦曰:"塞也。"《西京赋》曰:"陇坻之隘,隔阂华戎。
从踏。鬲声。古核切。
十六部。
康熙字典
《唐韵》古核切。《集韵》《韵会》各核切。《正韵》各额切。并音膈。《说文》:障也。《玉篇》:塞也。《史记·秦始皇纪》:防隔内外。《前汉·常惠传》:欲隔绝汉。
又通作"鬲"。《荀子·大略篇》:鬲如也。注:谓鬲绝於上。《史记·大宛传》:鬲汉道焉。《前汉·薛宣传》:西州鬲绝。
又陆厥《与沈约书》:一家之文,工拙壤两。
又《韵会·小补》叶讫得切。音械。柳宗元《惩咎赋》:谗炻结而不戒兮,犹断断於所执。势危疑而多诈兮,逢天地之否隔。O按《正字通》引柳赋云质韵,音屹,固非。而《韵会小补》叶讫得切,亦谬。得在职韵,执在缉韵,职、缉不相通。以隔叶执,不当作讫得切。
又与融通。《史记。秦始皇纪》;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於后嗣。注:隔,一作"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