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陶缽 -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館藏品

陶缽 -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館藏品

陶缽,新石器時代盛水器,馬家窯類型,1975年甘肅臨夏水地陳家出土,高10.4厘米,口徑29厘米,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館藏。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陶缽

年代; 新石器時代盛水器

出土地點; 1975年甘肅臨夏水地陳家出土

外形; 高10.4厘米,口徑29厘米

陶缽

馬家窯類型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

博物館藏。

大地灣遺址出土的「陶缽」應該更名為「中華第一陶鼎」。

姬英明先生認為,中華民族對神靈先祖的信仰,篤定且久遠。出於祭祀需要,對鼎的製作,如大地灣博物館所有展示文物一樣,有嚴格的規範,不是三足鼎就是四足鼎。姬英明先生舉例商朝的鼎多是四足,周朝的鼎多是三足,在商周時期,不管是鼎還是簋,作為祭祀用器,裡面一般都有銘文,像「后母戊鼎」和「大盂鼎」等都是有足和銘文的,大地灣的陶鼎也是有足和陶文的。而且,三足鼎是唯一一個從一期墓葬里出土的,四足鼎是從大地灣遺址的神廟裡出土,還是出現在5500多年前的一個非常大的陶鼎。而且「有鼎必有簋」,大地灣遺址里的精美簋器,更是達幾十尊之多。

姬英明先生認為大地灣遺址博物館的三足陶器,屬於8000多年前的文物,比仰韶和半坡早兩千多年。在博物館裡已經有大量「無足」的陶缽 的情況下,再考慮到陶器裡面的「陶文」,專家們把明顯有「三足」的陶器定名為「陶缽」,是不對的,應該命名為「陶鼎」。因其最早和唯一,更應該命名為「中華第一陶鼎」或「中華第一鼎」!「陶符號」應該更名為「陶文」!

姬英明先生和博物館專家辨析了符號和文字的區別,推論何為符號,何為文字?認為我們今天有很多字就是象形字,大地灣「陶鼎」和陶片上面的書寫,很多都已經是象形字了,不應該稱其為符號,博物館展示的一期的陶文是8000多年前就有了的,陶片上的文字,可以證明我們中華文明在當時已經進入了一個「文圖文明」的階段了。有些考古專家說大地灣出土的那些是符號,不是文字,這在邏輯上是不通的。而且,姬英明先生還分析,一期的陶文,明顯是書寫上去的,說畫上去的也可以,其間接也證明了當時就有「毛筆」的存在。

當姬英明先生提出「陶文」的觀點後,在大地灣遺址博物館工作多年的研究者邵主任和馬老師等,都感覺找到了新思路。他們把陶文和甲骨文做了一些對比,很快就找到了兩個和甲骨文一模一樣的文字(陶文「羊」字和甲骨文「羊」字,是一模一樣的),而且還有一些跟西安半坡出現的陶文也是一樣的。這更證明這些陶文屬於文字,而不是符號。我們的祖先們自從發明了文字後,都一直在傳承和熟練的運用着,雖然字形字體有所演化,但文字自身的內在關聯沒有變。和我們今天所看到周朝字和漢朝字、唐朝字一樣,雖然在字形上有些變化,但是大家都能基本認識,只不過從最初的簡單文字,到商周時期升級為複雜字體了!姬先生認為有些專家在給沒有見過的文物下錯了最初定義,需要及時改正。姬英明先生提出警示,如果最初的定義就不對的話,後面就找不到這些重要文物的研究出路,也就可能會把這些珍貴的歷史瑰寶,引向一個不會被重視的方向。

陶鼎和陶簋的出土表明我們中華文明的信仰,大地灣先祖在8000多年前祭祀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使用它們了。「陶鼎」和出土陶片上的文字證明,我們在8000多年前就已有了真正的文字!博物館展示的陶碗,和我們今天的碗一模一樣,只不過一個是瓷,一個是陶罷了!還有眾多8000多年前和今天一樣的器物,在那裡展示着!還有很多神奇,而且是從8100多年前至4700多年前左右,連續不斷的三千四百多年的存在。

姬英明先生還大膽分析了大地灣文明消失原因。根據考古現場沒有發現不被埋葬的屍骨出土,所有人的屍骨都有墓葬,都有一個集體的葬坑,沒有發現「死而不葬」的問題,這就是說後人都安全的遷徙走了。他認為當年軒轅黃帝一統天下後,把所有的老家人全都遷移到中原去了,《史記》載:「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與蚩尤戰於逐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黃帝居軒轅之丘」。 大地灣遺址出土的「陶缽」應該更名為「中華第一陶鼎」

姬英明先生認為,大地灣遺址對中華文明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形而下的實證,拿現在發掘的1萬多平來概括這275萬平所蘊含的所有,來代表大地灣整個的文明狀態和文明程度,是不科學、也不客觀的!並呼籲國家及社會賢達,全部發掘大地灣遺址,以實證中華八千年文明史的真正存在。 大地灣遺址出土的「陶缽」應該更名為「中華第一陶鼎」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