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陶港河水夢裡流(馮金林)

陶港河水夢裡流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陶港河水夢裡流》中國當代作家馮金林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陶港河水夢裡流

有一條河在我心中、在我夢裡流淌了幾十年,那便是家鄉的陶港河。

陶港河是樂觀村里原五、六、七大隊的界河,東連南興港,西接陳龍港,彎彎曲曲,曼妙多姿,綠樹成蔭,蘆葦搖曳,東西長約五、六華里。一條經年流淌的小河靜默依偎在魚米之鄉一隅,乾淨清爽,流水淙淙,這也是一條承載我鄉愁情感的河。

老家就在陶港河中段的北岸邊,老陶港河橋正對着家門前的小路。上世紀60年代初,河上的陶港橋損壞被拆除了,我上學時得從西邊的牛壩頭繞一大圈。原來從家到陸觀音堂(南新校)是條筆直的線路,十幾分鐘就到了,而從牛壩頭轉過去要花半個多小時。從小學到初中這八、九年時間裡我都繞道而行,費了不少腳力。

每月農曆十五至十八,是九圩港開閘放水的日子,鄉親們叫「漲潮」。長江水從九圩港經陳龍港滾滾而來,陶港河裡自西向東水流湍湍。白雲悠悠,河水清清,那時我們喝的水都取自陶港河裡。記得70年代初,河邊搭有不少攔蟹的棚子,夜裡有村民在港里下網攔螃蟹,漲潮時蟹網常常會被涌動的潮水沖向一邊。陶港河雖是條內河,但船來船往比較繁忙,運貨的、捕魚蝦的、接新娘子的……當然最多的還是各個生產隊到河裡來罱河泥的小木船。我父親當年就是罱河泥隊伍中的一員,也正是因為自家有條小木船,小小的我就敢於在水面上舞弄,學會了撐船、游泳。

陶港河水常年不息地流淌,鮮活了兩岸的風景,幸福了沿岸的百姓。在那還沒有灌溉站和水渠縱橫交錯的年代,陶港河水灌溉了幾多農田。那時,河裡有一條流動的水泵船,每到一處,把長長的鐵管架到田頭,柴油機的鳴響聲和嘩嘩的水聲,奏響一曲農村樂章,如歌的田野因水而泛出青綠與金黃。這條流淌了不知多少年、多少代的河,與我的祖先和世代的鄉民們聯繫在一起,承載着故人和今人的生命,承繫着一片鄉土的生息情懷。

陶港河邊長大的孩子,自然喜歡在河裡嬉戲。放暑假,生產隊的孩子們自發聚集到陶港河畔,學游泳的,無須大人操心,就在「大帶小」中學會了;捉魚掏蟹摸河蚌分地段進行,收穫多了,自家吃不了就拿去賣。雖說一串螃蟹才兩毛錢,河蚌一毛錢3斤,但也能換幾支鉛筆或者一個本子,省得父母再掏錢。最有趣的是與水花生有關的幾種遊戲:一是練習在水花生上行走,看誰「輕功」好。因為水花生枝葉下的根須連成一片,相互交織,重物放在上面也不會輕易下沉,我們深一腳淺一腳小心翼翼地行走在水花生上,水從水花生叢中慢慢溢出,先是腳底見水,接着水就沒過了腳面;越往前走,水花生下沉得越厲害,最終,腳下的水花生被撐裂開,人落在水裡,周圍的小夥伴們一陣歡呼。二是大家站在河裡一起「發功」,把聲響弄得大大的,把水花濺得高高的,河裡的魚兒嚇得亂蹦亂跳,有的鰱魚倒霉地落在水花生上,一幫小子看到了,就趕緊游過去把魚擒住,活蹦亂跳的魚兒就成了美味的晚餐。隆冬時節,河面結了厚厚的冰,天光雲影倒映冰面,銀光閃射。我們在河邊敲着冰玩,或撿了瓦片,用力扔向冰面上,讓瓦片伴着童心滑得很遠很遠。

多少美好的童趣伴我度過了幸福時光,故鄉的情愫也聚集在回憶中的河裡,流淌到我心間。雖然後來離開農村,但從小生活在鄉村的我,對鄉間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深刻記憶,這種記憶隨着時間的流轉越來越濃,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情。彎彎的小河、靜靜的村莊、浩瀚的藍天、悠悠的白雲、窄窄的小橋,構成了家鄉詩意的輪廓,也成為情感所依。

隨着交通建設,新S225省道從陶港河西段穿越而過;為方便行走,最西邊原本河水流通的「牛壩頭」,填滿泥成了真的壩頭,斷絕了與西陳龍港上游水源的連接;中段的樂觀村中心豎路又把陶港河攔腰截斷,鋪築了水泥路;東頭與南興港接口處也因常年無人打理,被水草阻塞。陶港河被截成幾段,河裡淤泥沉積,不時冒着氣泡,散發着淡淡的腐臭味,加之莊稼收穫時節,被禁燒的秸稈被無奈送到河邊,污染着河水。陶港河水面上常漂浮着深色的綠藻,還有各色各樣的玻璃瓶和塑料袋。一條曾經碧波蕩漾的河,現在成了死水河、斷頭河、臭水河。沒有了行駛的船隻,沒有了魚蝦蟹蚌,也沒有了記憶中戲水的孩童與水花生……每每回到家鄉,望着門口失去靈性的「陶港河」,心中總有揮之不去的愁緒,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也會在耳邊迴響,我只好讓自己的心念在陶港河裡蕩漾,蕩漾成河裡的一朵浪花。

誠然,社會向前發展,陶港河的那些回憶終究只屬於我們這一代人。但是,美好的環境卻是每一代人共同的寶貴財富,也是人們精神寄託的家園。一條河可以是一個地標,一段記憶,也可以是一方怡景、一片鄉情。「讓河更暢,讓水更清,讓景更美。」這不只是一句口號,更需要行動。我知道,故鄉這條小河也定會涅槃重生。願陶港河碧水如畫、生態如花。

河是心靈之源。記憶的長河不會斷流,陶港河水永遠流淌在我心中。[1]

作者簡介

馮金林,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