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陈炳兆(1911年2月12日-1988年12月16日) ,男,祖籍广东香山县河头埔村(今属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中国物理冶金金属材料学家。[1]

陈炳兆有一子---陈乃光,陈乃光是中医外科和中医男科专家。

目录

生平

清朝宣统三年正月十四日(1911年2月12日),陈炳兆出生于直隶唐山(今河北唐山市开滦矿技术工人家庭。1937年毕业于国立北洋工学院(天津大学前身)矿冶系。1937年7月-1940年1月。云南省个旧中华民国资源委员会锡矿勘探队工程处。

1940年2月-1942年1月。昆明中国电力制钢厂。1942年2月-1944年10月。中华民国资源委员会锡业管理处选炼厂 副工程师。管理处驻桂林,选炼厂位于桂林将军桥。1944年10月-1945年1月。贵州大学矿冶系任教。1945年2月-1947年7月。中华民国经济部矿冶研究所 技正。期间(1945年冬至1946年冬),被借调至中华民国经济部冀察热绥特派员办公处,任“接收专员”。

1946年考取中华民国教育部公费留美资格;1947年赴美攻读。1947年8月-1948年9月。美国科罗拉多矿学院(Colorado School of Mines)冶金系学习,获冶金工程硕士学位(Master of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1948年10月-1950年8月。美国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冶金系学习,获博士学位(Ph.D)。1950年9月-1952年1月。美国芝加哥林往伯钢热处理工厂实习。1952年2月-1955年7月。美国印第安纳州米氏瓦克 魏拉伯拉特厂(供应翻砂设备)工作,在研究室任职,负责改进钢砂质量。因延长钢砂使用寿命,改进高碳钢钢砂热处理方案,获得美国专利

陈炳兆于1955年10月回国,次年任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1958年、1959年该所先后分出组建各所,留沪部分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又先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1年8月,更改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领导研制出中国航天工程上急需的软磁硬磁、弹性及应变材料

1980年代初,陈炳兆领导成功研制钛铁锰(TiFeMn)合金制备超纯氢的方法和装置。该课题目的:用纯度大于98%的工业氢进行提纯,在非限定环境下,快速连续制取纯度为99.9999%的超纯氢。该项目使用安装有铜质扇形热交换器并装填钛铁锰(TiFeMn)合金的储氢合金瓶和专门设计的高压高真空阀门;并在提纯过程中使用了中间放氢和最终三次排杂放氢工艺,以使储氢合金瓶在摄氏60℃的水加温条件下,可以20—80升/分的速率连续释放纯度为99.9999%的超纯氢。该发明适用于所有需要超纯氢的工业领域。

陈炳兆利用钛铁锰(TiFeMn)合金存储和制备超纯氢课题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发明专利公告日为1987年7月8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