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陝甘蘇區

中文名: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

地理位置: 陝西西北部、甘肅東部交界處

政府駐地: 華池縣南梁-荔園堡古城

著名景點: 南梁革命紀念館、陝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成立時間: 1934年1月

創建者: 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由中共陝西省委和陝甘邊特委領導,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帶領紅二十六軍和陝甘邊人民,歷經艱難曲折而逐步建立和發展的重要根據地,大致經歷了建立陝甘邊革命武裝、成立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和創建、鞏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等幾個歷史階段。1935年2月,陝甘邊革命根據地與陝北革命根據地統一成為陝甘革命根據地,在黨的歷史上有着起承轉 合的特殊地位,為中國革命作出了歷史性貢獻。[1]


1931年10月,以晉西遊擊隊為基礎組成的陝北支隊轉戰至陝西、甘肅兩省邊界的南梁(今屬甘肅華池縣)地區,同劉志丹領導的游擊隊會合,組成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1932年2月,西北反帝同盟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12月,陝甘游擊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實為1個團,200餘人)。至1934年2月,紅26軍發展到轄1個師,500餘人,相繼開闢了以照金為中心的_邑(今旬邑)、淳化、耀縣 (今銅川耀州區)、三原、宜君五縣邊界根據地和以南梁為中心的吳起、保安(今志丹)、甘泉、_縣(今富縣)、合水、華池六縣交界 地區根據地。6月,在打破國民黨軍第一次「圍剿」後,上述兩根據地連成一片。11月,以習仲勛為主席的陝甘邊蘇維埃政府和以劉志丹 為主席的陝甘邊軍事委員會正式成立。1932~1934年上半年,中共陝北特委將農民武裝組成紅軍游擊隊,在橫山、清澗、延川等11個縣境內開展游擊戰爭。8月,開闢了安(定)延(川)、綏(德)清(澗)、葭(縣,今佳縣)吳(堡)、神(木)府(谷)四小塊根據地, 並打破了國民黨軍對陝北蘇區的第一次「圍剿」。1935年1月,陝北省蘇維埃政府成立,馬明方任主席。陝北游擊隊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 第27軍(實為1個師)。根據地擴大到保安、安塞、延安、延長、橫山、靖邊等地區。1935年2月5日,中共陝甘邊特委和陝北特委在赤源 (今子長)縣周家_舉行聯席會議,決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簡稱西北工委)和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西北軍委),統一領導 陝甘邊和陝北兩蘇區的紅軍鬥爭。2月21日,謝子長病逝。紅26軍、紅27軍在以劉志丹為主席的西北軍委統一指揮下,與國民黨「圍剿」 軍展開鬥爭。5月1日,西北軍委前敵總指揮部成立,劉志丹兼任總指揮,高崗任政治委員。7月中旬,蘇區軍民打破國民黨軍第二次「圍 剿」後,陝甘邊和陝北兩蘇區連成一片,蘇區擴展到30個縣境,面積3萬多平方千米,人口70餘萬,20多個縣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紅軍和 游擊隊發展到1萬餘人。從此,統稱陝甘蘇區。9月中旬,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長徵到達陝北延川永坪鎮,與紅26、紅27軍合編為紅15軍團。10月,取得勞山戰役的勝利。10月中旬,中共中央率由紅一方面軍第1、第3軍和軍委縱隊改編的紅軍陝甘支隊長徵到達陝北吳起鎮,勝利結束長征。11月初,陝甘支隊同紅15軍團會合,恢復紅一方面軍番號。隨後,紅軍取得直羅鎮戰役的勝利,打破了國民黨軍對陝甘蘇區的第三次「圍剿」。1936年,紅軍先後舉行東征、西征戰役,陝甘蘇區進一步擴大。至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陝甘蘇區北迄長城,南至淳化,西達固原,東到黃河,總面積12.96萬平方千米,人口約200萬,設有36個縣和1個特區。1937年3月,改稱陝甘寧特區。5月改 稱陝甘寧邊區。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目錄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