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
陈立(1902.7.22—2004.3.18),湖南平江人,字卓如,曾用笔名方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1],1928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1933年获伦敦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 。原杭州大学、浙江大学教授,曾任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教育系主任、浙江师范学院院长、杭州大学校长[2]、浙江大学名誉校长等职,我国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智力理论和心理测验研究的先驱。
陈立 | |
---|---|
杭州大学原校长 | |
出生 | 1902年7月22日 |
逝世 | 2004.3.1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
目录
人物履历
1902年7月22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
1928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
1930年,留学英国,师从
著名心理学家斯丕尔曼教授。
1933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理科心理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英国工业心理研究所、德国柏林大学心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35年,回国后,任中央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合聘的工业心理研究员。
1939年起,任浙江大学心理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浙江大学教育系主任,浙江师范学院副院长、院长,杭州大学副校长、校长等职。并曾兼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学术委员兼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分会理事长,浙江教育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科普协会主席,浙江省科协副理事长,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1939年―2004年,任杭州大学(其前身分别是浙江大学文学院、浙江师范学院)心理学教授,校长、名誉校长。
1950年―2004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人物简历
1902年7月22日 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
1928年 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理化专业。
1930―1933年 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获理科心理学博士学位。
1933年 在英国工业心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34年 在德国柏林大学心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35―1939年 任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合聘的工业心理研究员。
1939年―2004年 任杭州大学(其前身分别是浙江大学文学院、浙江师范学院)心理学教授,校长、名誉校长。 1950年―2004年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主要成就编
陈立是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发起人之一,浙江省科普协会主席、中国心理学会第1~4届副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副主编。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陈立是我国最早从事工业心理研究的著名工业心理学家,最早采用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他的博士论文《感觉阈限和智力活动中的起伏》就是运用经典的心理物理实验和现代的心理测量结合的研究方法,对g因素取材最广泛的一次研究,被认为是对时相分析的一种新设想。他引进并自编10种测验,对小学、高中、大学近800名学生进行测验和因素分析,结果证明“因素组成随年龄而简化”,批判了他的老师C.E.斯皮尔曼的g因素不变说。并撰写《一套智力测验在不同教育水平的因素研究》(1948)一文发表在英国的《发展心理学报》上,引起国际心理学界的重视,E.B.泰勒认为这是在g因大的发展研究中的转折点。1935年出版的《工业心理学概观》是我国最早的一本工业心理学专著。他曾在清华大学筹建疲劳研究实验室,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工厂调查劳动环境对生产的影响,试图改善工人劳动条件,还设计了一套纺织工操作测验。在杭州开展对事故分析、细砂工培训、操作分析、工艺流程、视觉疲劳等方面的研究,发表了《细砂工培训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1956)等论文。从60年代起对认知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发表了《儿童色形抽象的发展研究》、《色形爱好的差异》等研究报告。他积极从事工业心理学的研究和推广,培养了一批工业心理学专业人才。主要著作还有:《管理心理学》(主编,1982)、《陈立心理学科学论著选》(1993)等。
主要论著
1、Chenli.Oscillationatthethresholdandinmentalwork.LondonnUniver—sityLibrary,1933.
2、Chenli.Precisionscrew-driverinsmallassemblyuwor.N.I.I.P,HumanFactor,1934(2).
3、Chenli.Periodicityinoscillation.BritishJournalofPsychology,1935,25(3).
4、陈立.工业心理学概观.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5、陈立.一个工厂中的室内气象研究.气象学报,1937(1).
6、陈立.平等新诠.思想与时代,1942(15).
7、陈立.国文评分的因素分析.教育研究,1942(106―107合刊).
8、陈立.大学与大学生.思想与时代,1943(29).
9、陈立.我国科学技术不发达原因之心理分析.科学与技术,1944,1(4).
10、陈立.科学之社会背景.思想与时代,1944(4).
11、Chenli.Thecorrectionformulaformatchingtests.The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44,XXV.(9).
12、陈立.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明思想史――一个心理学的研究.学原,1947,1(7).
13、Chenli.Afactorstudyofatestbatteryatdifferenteducationallevels.TheJournalofGeneticPsychology,1948,73.
14、陈立.问题儿童测源?学原,1949,2(9).
15、陈立.科学研究与社会计划?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49.
16、陈立.杭州市四岁到十五岁儿童的身体测量的初步报告.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56(2).
17、陈立,朱作仁.细纱工培训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心理学报,1959(1).
18、陈立.随意运动的机制?心理学报,1960(4).
19、陈立.程序教学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心理学研究动态,1964(1).
20、陈立.程序教学中若干理论问题、心理科学通讯,1965(2).
21、陈立,汪安圣.儿童色、形抽象的发展研究,心理学报,1965(2).
22、陈立.我对测验的看法.心理科学通讯,1982(3).
23、陈立.工业心理学简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24、陈立.企业组织的发展与改革.外国心理学,1983(1).
25、陈立.行动研究.外国心理学,1984(3).
26、陈立.习见统计方法中的误用与滥用.心理科学通讯,1985(1).
27、陈立.从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到现代的差异心理学――官能心理学与因素分析的评述.杭州大学学报,1986(3).
28、陈立.管理心理学的新动向.应用心理学,1986(1)
29、陈立.对行为强化理论提些异议.心理科学通讯,1987(6).
30、陈立.工业现代化中的宏观工效学、应用心理学,1988(1).
31、陈立.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组织发展研究.应用心理学,1989(1).
32、陈立.测验效度理论的析义.应用心理学,1990(1)
33、陈立.项目反应理论初评.心理科学,1991(1).
34、陈立.改革开放中企业的新秩序观.应用心理学,1991(1).
35、陈立.对方差分析法的重估与改辙的考虑.心理科学,1992(4).
学术研究
关于O因素的研究
当时,心理学家J.C.弗卢杰尔(Flugel)等人曾对此进行过一些零星研究,但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存在一些漏洞。1931年,陈立结合心理物理学和心理测量等方法,首先克服实验仪器设备缺乏的困难,选了120名初中学生作为被试,对智力操作和感觉阈限等进行起伏现象的研究。这是对O因素取材最广泛而且是用个别被试进行的繁复实验室研究,对O因素的确定作出了比较详细的验证,同时证实了O因素变化的周期。
该研究从内容说,它将弗卢杰尔从疲劳入手研究O因素推到从注意入手进行研究。这样就使得研究不囿于单一因素。从方法论讲,则从各种途径去突破单因素的局限。在该研究中,陈立对单因素分析,即斯丕尔曼的四差法亦提出不同的看法,倾向于多因素,突破了斯丕尔曼的研究框架。其结果写成博士论文《感觉阈限和智力活动中的起伏》。斯丕尔曼在其两卷集的《历代来的心理学》一书中曾加以征引。弗卢杰尔把该论文摘要地编入《智力波动的最新探讨》一文中发表。论文的最后一章O因素起伏的周期,在《英国心理学》杂志发表。因其采用移动平均法,而使时相的测量得到一个新的处置。这一统计方法的改进,倍受同行称道。一位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称它是“对时相分析的一个新模式”。
对g因素的研究
1939年陈立针对斯丕尔曼提出的g因素不变说(至少从9岁到18岁不变),开始对智力发展规律展开研究。他编了10种测验,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近800名学生(相当于9到18岁这一年龄范围)进行测试,计算了近400个相关数据,进行了繁复的因素分析。结果证明因素组成随年龄增长而简化,这一发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他写成的论文《一套测验在不同教育水平的因素分析》在美国《发展心理学》杂志上发表后,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纳斯塔西首先在他的《差异心理学》中加以引证。后来,泰勒在其《人类差异心理学》中认为该文是对g因素的发展研究划阶
段的论著。亨特在《智力与经验》一书中则将陈立的结论和当代发展心理学权威J.皮亚杰的“守恒”由水平参差到划一的理论相印证。事实上,皮亚杰的理论类似于陈立论文中的结论,即因素模型逐渐简化的观点。智力的发展是循分化还是整合的途径展开,迄今仍无定论,但陈立的研究与结论无疑是至今仍在热烈争论的智力发展问题的肇始之作。
陈立的这些理论研究,确立了他早期在国际心理学界的地位。
1947年,陈立在美国《教育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配对测验的校正公式》一文,对沈有乾和Zubin两人繁复的配对测验计算公式做了很大的改正和简化。他认为他们设立公式的前提不是从检查知识而是从无知的随意挑选答案出发,因而缺乏效度的考虑。此外,他在教学中看到学生们使用这个公式有很大的困难,便引起简化公式的动机。为此他提出了改正和简化公式。这充分反映了他对教学的用心。作为在中国第一个介绍并应用因素分析的心理学家,陈立总觉得自己有一种职责,把好测验关,防止测验统计的滥用。为此,他曾发表过不少文章,如《我对测验的看法》、《习见统计方法中的误用与滥用》、《测验效度理论析义》、《项目反应理论初评》等等,对中国心理测验的正确应用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学术成就
陈立在组织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思想及其应用方面,也有许多创新。这集中地体现在强调整体论和宏观工效学的思想,注重工业心理学理论与我国企业组织改革以及新技术应用的密切结合上。在1983年出版的《工业心理学简述》这一著作中,他系统地论述了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和劳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发展趋势、理论意义、研究潜力和应用前景。他还围绕人机系统设计中的习惯与革新、企业改革中的目标管理、期望与激励等方面的心理机制,作了透彻的论述。特别是在企业组织的改革与发展这一研究与应用领域,陈立先后在《企业组织的发展与改革》(1983)、《行动研究》(1984)、《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组织发展研究》(1988)和《改革开放中企业的新秩序观》(1991)等一系列文章中,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理论原理,明确地提出了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方法学和具体实施策略。他特别强调在组织改革与新技术应用中应重视人员的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指出“组织发展与改革的结果不仅仅是生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并使社会成员向着全面发展的人迈进。同时,分配制度也必然要逐步改变,要使其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激励社会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陈立主张在企业组织改革中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专家与群众密切结合的行动研究方法,并注重行动研究的理论定向、长期目标以及开放系统的正反馈作用,以此推动企业组织的发展。他沿着扩大企业自主权这一主题思想,从责任与权益辨证统一的观点,分析了参与管理对于工作积极性、责任感与生产效益等的独特效应,并把参与管理作为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重要条件。
勇于创新
自1924年在武昌博文书院任教开始,60余年的教学实践,加上他对教育事业真诚的关心和美好的理想,使陈立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育思想,并且不遗余力地推进着教学改革。
首先,他提出大学智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工具”。为此,他曾建议所在的系改革课程,减少一二年级的专业课,先把一般基础打好,包括中文知识与表达能力、外语、数学或统计以及计算机技术。他自己率先用英语上课。在专业课教学中,主张改进教科书,让学生直接接触经典原著与学报中的研究论文。他非常强调高等学校开展科研的意义,认为只有科研上去了,大学教育才能真正把“工具”教给学生。为此他非常重视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从1979年,陈立任杭州大学校长期间起,他重点整顿了图书馆管理。要求图书管理责任到人,并要求图书馆全时开放。他甚至提议利用食堂,在食堂一角设置开架参考用书,方便广大同学学习。就实验室建设而言,陈立从事心理教学数十年,始终把心理实验放在重要地位。浙江大学屡经搬迁,在房屋不足,实验仪器缺乏的条件下,他与同事仍然费尽心机,苦苦维持实验教学。在有了适当的经费之后,就注意逐步添置仪器设备,使实验室符合当代科学和教学的要求。除了强调大学教育把重点转移到“工具”传授上去以外,他还主张改变大学教育偏斜于智育的局限,实现“全人教育”。所谓“全人教育”,即“整个人的教育”,是顾及并协调个体身心各方面的教育,使之得到和谐的发展,成为健康的人。全人教育的思想,最早见于他1943年的《大学与大学生》一文。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理想,几十年来,陈立一直关心着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发展。他曾在50年代亲自到上海音乐学院找贺绿汀,为杭州大学调来一名音乐教师。同样,他也很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政治修养的培养,除政治理论课外,他还把辩论活动看成是培养学生政治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民主政治参政议政创造条件。
陈立出任校长后,进一步完善了他的大学管理思想。他提出四个基本问题:用人应有远见、重视实验室和图书馆、废除教研室制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为此,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校长――教育家》一书曾以显著的地位报道了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自主权的进一步扩大,陈立倡导的教育理想,必将在祖国的教育事业中结出硕果。
人物影响
陈立是在英国工业心理学研究所开始工业心理学研究的。1934年11月回国后,他找到了当时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汪敬熙,想在该研究所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当时,心理研究所正在从上海搬往南京。陈立便在上海租了一间公寓开始写书,孑然一身,既无图书参考,也无助手相帮,埋头3个月,写成《工业心理学概观》一书,详细叙述了心理学干预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他在书的末尾,充满信心地号召 人:“中国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中是瞠乎后人极远,如今得迎头赶上。在这产业第二次革命(机械工业的人化)正是我们赶上人家的机会。……所以工业心理学所希望于国人者甚大。希望整个的产业界都加入这产业的大革命中以确立我国工业化的基础。”这本书的出版,为我国工业心理学研究填补了空白。汪敬熙对此书颇感满意。此后,清华大学和心理研究所合聘陈立为工业心理研究员。半年在清华教课并进行调查与实验研究;半年在中央研究院工作,去江南一带作些实地调研。在清华大学,除一般教学外,他还到南口和长辛店机车厂作调查,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并在清华大学筹建了第一个“疲劳研究实验室”。在江南的南通大生纱厂,他在第一年的调查基础上,第二年带了助教和实验员,做了整整半年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个工厂中室内气象研究》的文章,就是根据其中的部分结果写成的。他还应厂方的要求,设计了一套“纺织工操作测验”,取得了许多数据,后因卢沟桥事变,仓皇出走而散失。从50年代后期开始,他带领一些年轻教师和研究生继续进行工业心理学研究。在杭州市的部分工厂,开展对事故分析、细纱工培训、操作分析、工艺流程、视觉疲劳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们下工厂蹲点,对新手进行培训,充分肯定反馈在培训中的作用,受到了厂方的欢迎。1957年,陈立代表我国心理学界去民主德国考察劳动心理学。回国后,在《心理学报》上发表《民主德国的劳动心理学》一文,充满信心地描绘了我国工业心理学发展的前景。1961年,陈立获准在杭州大学教育系招收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届工业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招到第三届时,由于“四清”运动和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而被迫终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培养工业心理学人才迫在眉睫。陈立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投入我国第一个工业心理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工作。他亲自与机械工业部等工业部门的领导联络和商谈合作,于1980年建立了与工业部门直接挂钩的面向实际应用的工业心理学专业。他在该专业的培养计划教学方案以及课程设置的设计与实施方面都作了周密而富有成效的工作。杭州大学工业心理学专业因此成为我国首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并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点。近10多年来,该专业不但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工业心理学人才,而且也为各个行业的厂长、经理举办了数十期管理心理学培训班,于1990年荣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1990年,工业心理学实验室被国家计委批准为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陈立在工业心理学方面的一系列工作,对这一学科在我国的开拓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人生百年
陈立,字卓如,1902年7月22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一个普通手工业家庭。5岁时,母亲患病去世。在父亲的艰苦支持下,勉强读完初小。毕业后,为生计所迫,外出学手艺。初学刻字不成,后改学鞋匠,因愤于师傅的浪荡行为不告而别,回到家里。小学老师张子谋悯其遭遇,煞费苦心替他争取到一个食宿免费名额,才得继续进培元小学学习。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在七省教会学校统考中得第一名,于1918年免费升入武昌博文书院读中学。入学后,他一边阅读了大量原版经典著作及不少哲学和社会科学书刊,一边投身到追求真理的正义活动中去。历任博文书院学生会主席,湖南在湖北求学学生的旅鄂同学会会长,从事一些倾向革命的宣传活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组织同学上街请愿,露宿街头,不幸父亲在当晚逝世。他与当时在武汉的进步学生还利用报刊开展宣传工作。曾帮助胡石庵创办在汉口出版的《大汉报》的副刊,介绍新思潮,后又担任长沙《湘报》的特约通讯员,在该报上连续发表了《科学概论》的译稿,直到被迫停刊为止。
1924年起,陈立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理化专业。他除学习物理学、化学等必修课外,还选修了不少生物学课程,如普通生物学、遗传学、细菌学等,每周有时竟有7个半天的实验室实验,这为他后来的科研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28年毕业后,他回到武昌博文书院任教并兼教务主任。除一般教学外,他还在晚间给学生系统介绍“进化论”,引起该校英国教士的极大不满而给他警告。
1930年陈立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湖北省公费留学英国,被推荐到伦敦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C.E.斯丕尔曼教授门下攻读心理学。仅1年时间就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进入实验研究阶段。他研究了O因素,一个当时尚无人系统研究过的课题。还花了一个学期到剑桥作“持续工作过程”的研究,获得F.C.巴特列特教授的赏识。1933年5月,陈立获得了英国伦敦大学理科心理学博士学位。1933年6月,陈立来到英国工业心理学研究所。仅半年时间,就写出了4项研究报告。其中1篇得到所在地的厂长的高度评价,研究所将这篇论文发表了。而在该工厂工作的心理学家亨特则认为另一篇关于优化工作程序的论文有更重要的意义。
1933年12月,陈立转到德国柏林大学心理研究所,在格式塔心理学大师W.苛勒的指导下开展“个体声调高低的差异”研究。研究尚未得到成功,即因纳粹分子猖獗苛勒本人逃往美国而告终。陈立也毅然舍弃尚有两年的博士后公费资助,决心回国,用自己所学来报效祖国。(这项研究,直到1960年才得以继续。陈立用反馈的思想作出了理论解释,结果写成“随意运动的机制”在《心理学报》上发表。)
1934年底,陈立回国任清华大学和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合聘的工业心理研究员。他教学、写书、建实验室、奔走于各工厂开展调查研究,使工业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在中国得到初步开展。随后由于抗战爆发,工业心理学研究被迫中止。
1939年,陈立应竺可桢校长的邀请,到浙江大学教育系任心理学教授。当时,整个浙江大学正在流亡途中,陈立不失时机地开始考察中国教育的现状。从1940年到1947年间,他先后发表了有关教育改革的论文20余篇。同时,为使心理学研究能更快地开展与普及,1941年与1942年间,他曾先后两次去中山大学研究院讲学,帮助开展心理测验工作。在此期间,还应教育部的要求,为该部计划编撰的《教育大全书》写了20几篇心理学专题文献,内容涉及因素分析、测验统计、工业心理学及心理学流派等,不下10余万字。后因国民党垮台,大部分手稿丢 失,书未出版。
陈立是位具有正义感的科学家,他从来都强调“科学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并曾为呼吁改变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面貌而发表了多篇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立第一次有了优越的社会条件去实现自己从事研究的理想。从1950年起,他指导研究生在杭州市对幼儿园到中学的万余名儿童进行测量,从中按取样分类挑选出4000多名4至15岁儿童,对其身体发展(共24个项目)进行了广泛的测量研究,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儿童生长发育现状的第一手资料。研究规模之大,在国内还是第一次,是后来国内这方面研究的先导。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他继续领导开展工业心理学研究,并亲自下工厂蹲点,使研究结合生产实际,受到工人和工厂领导的欢迎。
60年代初,根据全国心理学会的科研规划,他又带头开展了认识过程发展规律的心理学研究,1965年,他和其他人合作在《心理学报》上发表了《儿童色形抽象的发展研究》等3篇系列实验研究报告。可是,当时姚文元化名葛铭人在《光明日报》上抛出题为《这是研究心理学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方向吗?》的攻击文章,煽动整个心理学界对陈立的心理学研究工作展开批判。尽管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非常大,但陈立还是不畏强权,坚持真理。他当即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对心理学中实验法的估价问题》予以反驳。这就是心理学界轰动一时的“葛陈辩论”。
“文化大革命”后,被迫停止的心理学研究得到恢复。虽然陈立此时已是年近8旬的老人了,但他仍怀着激动与喜悦的心情,老当益壮,一心扑在事业上。著名女作家张洁曾在其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中如实地描写了他重振工业心理学的豪情。作为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陈立十分重视心理学队伍的建设与提高。在1978年全国心理学年会上,他提出举办高校实验心理学师资进修班的倡议,并主动承担了在杭州大学心理学系举办第一届进修班的任务。他还十分重视提高中国心理学的国际影响。1980年7月,陈立任中国心理学代表团团长,率团出席在莱比锡召开的第22届国际心理学会议。会议期间,我国心理学会加入了国际心理学联合会。陈立在大会上作了“冯特与中国心理学”的报告,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热烈欢迎。会议前后,他们还抽空访问了联邦德国和罗马尼亚。回国后,陈立即着手创办《外国心理学》杂志,沟通中外心理学研究的信息。陈立任主编,他几乎每篇文章都要亲自审阅。刊物供不应求,深受广大心理学工作者的喜爱。1983年4至5月,陈立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组团去美国、英国考察工业心理学。回国后,他写了一份长达40多页的考察报告,受到国家教委和教科文组织的重视。他利用自己在国际心理学界的声望,不断邀请国际心理学界知名人士来我国访问,为促进国际科学交流做出了贡献。
90年代开始,陈立又把目光转向学校心理学这一应用领域。为了更加重视和促进心理学研究结合中国实际的应用,他把《外国心理学》杂志改名为《应用心理学》。他在《应用心理学》杂志上撰文呼吁加强心理系学生的学校心理学训练,毕业后能在各中小学中开展心理咨询与学习指导工作。在目前的条件下,先从普教中的特殊教育做起。为此,他组织杭州大学心理系教师展开专题讨论,并对此提出课程设置的改革方案。
他自称“一生是个科普积极分子,从‘五四’时期起直至今天”,事实亦然。他是“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发起人之一,长期以来担任科普协会、科普作协的许多重要职务,领导与参加了多种科普活动。现在是浙江省科协的名誉主席。1956―1988年,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1989年迄今任中国人类功效学会名誉会长。他还担任其他一些社会职务,1984年迄今任国际组织发展学会顾问。1952年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任。1954年任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1958年到现在任历届全国政协委员,1978―1983年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在学术研究上,陈立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他认为独尊一种理论或一种方法就是学术上的专制,是肢解和毒害心理学发展的腐蚀剂。最近他提出要让目前在心理学研究中流行的费歇尔的析因分析改弦易辙,重视科学方法论的“证伪”,他认为只有求异才能真正推动科学进步。
“会心在四远,不是为高飞”,他引用潘天寿这两句警语以自励,默默地实践着他的人生诺言。
人物评价
陈立同志是一位执着向党的革命者。早在求学期间,他就积极投身于爱国活动,参加了伟大的“五四”运动,确立了“要民主、要科学”的进步思想;“五卅”运动中,作为进步学生,他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时,他曾积极奔走设法营救和保护地下党成员;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接管浙江大学和皖南土改等工作。陈立同志一直支持、参加革命活动,对党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并为党的事业努力工作,在1979年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陈立同志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科学家,是我国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奠基者和重要的设计师,为中国工业心理学科的建立和倾注了毕生精力,作出了重大贡献。早在1935年,他就撰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工业心理学专著——《工业心理学概观》,系统地论述了工业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和原理,从组织层面分析了工业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理论发展方向,成为我国的工业心理学乃至应用心理学理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陈立同志创新发展了智力与测量理论,他在国内开创性地运用经典心理物理实验和现代心理测量相结合的因素分析方法,对0因素取材进行了最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因素组成随年龄而简化”的理论,改变了他的业师斯皮尔曼的G因素不变说,被认为是对时相分析的一种崭新设想,确立了他在国际心理学界的地位,相关学术论文《一套智力测验在不同教育水平的因素研究》被国际著名心理学家泰勒(Tyler)先生认定为是对G因素的发展研究划阶段的论著。1950年,他调中国科学院担任心理研究所筹备副主任,负责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学研究所。“文革”中,他不畏强权,为捍卫心理学的科学地位与姚文元展开著名的“葛陈辩论”,展现了我国知识分子浩然正气。粉碎“四人帮”后,不顾年事已高,他呕心沥血,不畏艰辛,为重建心理学科而日夜操劳,于1980年创办了杭州大学心理系,为我国现代心理学教学、科研和实践人才的培养建立了一个重要基地。同年,他率中国心理学代表团参加国际心理学会会议,使中国心理学会从此加入国际科联。晚年,他还撰写了《中国心理学应向何处去》一文,对我国心理学研究再次进行了归源与浚流。基于陈立同志对心理学研究领域作出的卓越成就,1992年12月,他被授予伦敦大学院士,1997、1998年,又分别被授予“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和“中国人类工效学会终身成就奖”。
陈立同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自1939年应竺可桢校长之邀来到浙江大学,他先后担任过浙江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浙江师范学院院长、杭州大学校长、名誉校长等职务,以七十余年的教育经验,对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思想,而且亲自在实践中加以完善提高。陈立同志学术精深,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90高龄,还兢兢业业地指导硕士生、博士生和年轻教师。在他的培养和教育下,浙大心理学系涌现出一批年轻有才干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他本人也因此而获得教育部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奖。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强调扎实的基础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个师生学习的楷模。他作风民主、品德高尚,热情关心青年人才的成长,他以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点燃了知识和道德的火炬,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师生攀登科学高峰。
陈立同志又是一位有高度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的社会活动家。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与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并成为共产主义战士。1952年12月陈立同志加入九三学社,1956年5月任九三学社杭州分社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是九三学社浙江省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为九三学社在我省的创建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在担任省人大代表、政协和九三学社领导工作期间,乃至年迈卸任之后,他都积极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为国家、为我省的科技、教育事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晚年,他还努力为浙大的跨越式发展和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积极建言献策。陈立同志热心科学普及工作,是我国科普宣传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早在1945年,他与苏步青、王淦昌等科学家一起在重庆发起成立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并于1948年担任中国科技工作者协会杭州分会的首任理事长。1949年6月他又发起并组织了浙江科普工作者协会,并长期担任了浙江省科普协会主席、浙江省科普作协理事长等工作。
陈立同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一生,是光明磊落、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俭朴刻苦,淡泊名利,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为中国工业心理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陈立同志的逝世,不仅是浙江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省、我国科学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
参考来源
- ↑ 陈立同志逝世 ,浙江大学, 2004-03-19
- ↑ 陈立 ——为追求科学与民主奋斗不息 ,浙江九三网, 20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