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璞如
陳璞如(1918—1998),山東博興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7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組織部巡視員,中共湖西地委組織部部長、地委書記,景德鎮市委書記,景德鎮市市長。建國後,歷任中共遵義地委書記,貴州省工商廳廳長、計委主任,貴州省副省長,中共貴州省委書記,遼寧省委書記,遼寧省省長,鐵道部部長。是中共八大代表,中共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1]
陳璞如 | |
---|---|
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 |
出生 |
1918年2月16日 山東博興 |
逝世 | 1998年12月11日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鐵道部部長 |
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鐵道部原部長陳璞如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2]
目錄
基本資料
陳璞如,1918年2月出生,山東博興人。1932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7年10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2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初中文化。1932年任山東省博興縣霍家村黨支部委員,黨組織遭破壞後到史家口當店員,後入東北軍53軍116師學兵隊為學兵。
1937年任博興縣抗日誌願軍小隊長,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組織部巡視員,山東第1區黨委巡視團主任,山東分局組織部幹事。
1940年任中共冀魯豫湖西地委組織部副部長、部長,湖西地委書記,南下3大隊政委,贛東北區浮梁地委書記兼景德鎮市委書記、市長。建國後,任中共貴州省遵義地委書記,貴州省財委副主任、貴州省工商廳廳長。
1955年1月任貴州省委常委。4月任貴州省計委主任。1956年12月-1967年1月任貴州省副省長。1960年4月-1965年11月任中共貴州省委書記處候補書記。
1965年任西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委員兼貴州省基本建設委員會主任。
1965年11月-1967年2月任貴州省委書記處書記。1966年4月兼六盤水地區工業建設黨委第2書記。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2年任貴州省革委會生產指揮部領導小組副組長、工交辦主任。1977年2月任遼寧省委書記、省革委會副主任。1980年1月任遼寧省委書記、省長。1982年4月-1985年4月任鐵道部部長、黨組書記。
生平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優秀領導幹部,原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鐵道部原部長。
陳璞如同志,漢族,山東博興縣人,1918年2月16日生。1932年4月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投身革命工作,1937年10月轉為中共正式黨員。
1932年8月4日,他參加了博興黨組織發動的"八四"暴動。暴動失敗後,在白色恐怖下,隱蔽在博興縣和大連,當店員和工人。1935年11月,他經中共黨員介紹到東北軍53軍116師學員隊當兵,開展革命活動。
"七·七"事變後,經與黨組織聯繫,他回到家鄉博興縣參與組建博興抗日誌願軍,並擔任小隊長。
1938年7月,他在中共山東分局軍政幹部學校軍事隊學習,任軍事隊黨支部組織委員。同年11月受中共山東分局組織部派遣,到國民黨69軍3旅8團開展工作,建立黨的組織。
1939年1月,他任中共山東分局組織部巡視員、幹事,同年10月任山東分局第一區黨委巡視團主任。他多次穿越占區,冒着生命危險,出色地完成了巡視任務。
1941年1月,他到冀魯豫湖西地委組織部任副部長,同年4月任部長,兼任地委青年工作委員會書記、敵工委員會書記、湖西戰勤指揮部政委等職。
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歲月里,他緊緊依靠地委的領導,在發動青年參軍,組織群眾武裝,開展減租減息和大生產運動,加強基層黨的建設,整頓改造基層政權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他選派得力幹部到湖西周圍的敵占城鎮,從事地下工作和統一戰線工作,有力地配合了根據地粉碎敵人的軍事進攻和經濟封鎖。
1942年7月至1943年8月,他入山東分局高級黨校學習。學習結束後負責領導湖西地區整風學習,為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加強黨的建設做出了貢獻。
1947年10月,他任湖西地委書記兼湖西軍分區政委,領導湖西軍民積極支援配合野戰軍作戰,承擔了艱巨繁重的支前任務。
1949年1月,他任南下支隊三大隊政委,同年5月任江西浮梁地委書記、軍分區政委,兼景德鎮市委書記、軍管會副主任。
1949年9月,他隨二野進軍西南,同年11月任貴州省遵義地委書記、軍分區政委、軍管會主任,直接領導軍事鬥爭和統戰工作,取得了剿匪鬥爭的勝利,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1950年10月,他調任貴州省工商廳廳長,後又任省財經委副主任、省計委主任。
1956年任貴州省副省長,兼省計委主任、建委主任、科委主任、物價委主任。還先後任中共貴州省委常委、候補書記、書記。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主管貴州省的計劃工作、經濟工作和工交工作,對貴州省的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還擔任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委員,併兼任六盤水煤炭基地會戰指揮部黨委第二書記,為貴州的三線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
"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迫害,被監禁長達6年多,身心都受到嚴重摧殘。1972年恢復工作後,任貴州省革委會生產領導小組副組長,兼省工交辦主任。1975年他到國家計委工作,參與起草工業二十條,與"四人幫"的反動路線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粉碎"四人幫"後,1977年2月,他調遼寧省工作,任中共遼寧省委書記處書記、省革委會副主任,1980年2月任遼寧省省長。在揭批"四人幫"的鬥爭中,他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在省委統一領導下,解放了大批受林彪、"四人幫"迫害的幹部,解決了許多重點、難點問題,為遼寧省黨的建設和政權建設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大膽解放思想,勇於開拓進取,率先在遼寧開放農村集市貿易,支持個體經營和集體經濟,大力扶持鄉鎮企業;對輕工業實行政策傾斜,改變輕重工業比例;在農村積極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突破糧食產量多年徘徊不前局面,為遼寧經濟恢復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1982年4月,他調任鐵道部部長、黨組書記後,堅決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積極推進鐵路的改革,加快鐵路的發展。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他提出了"包、放、聯、通、多"的鐵路改革方針和"三上一下兩杜絕"的生產經營思路;積極推廣承包責任制,放手讓基層單位自主經營,多渠道籌措資金髮展生產和多鍾經營;支持在廣深線改造工程中自籌資金、自主經營、浮動運價、單獨核算的改革措施,成功地走出了被稱為"廣深模式"的新路子,開創了鐵路改革的先河;按照國務院的指示,先後撤銷了8個鐵路局,完成了瀋陽、鄭州、哈爾濱、北京、上海、和成都等6個鐵路局的並局工作,保證了鐵路主要幹線的暢通。
1983年,他堅決執行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將鐵道兵併入鐵道部的決定,嚴格把握政策,緊緊依靠鐵道兵各級組織和領導,使整個併入工作進展順利。
他高度重視鐵路運輸安全,經常強調"安全是鐵路運輸的生命線",狠抓建立健全運輸安全崗位責任制,開創了鐵路運輸安全的新局面。他注重路風建設,大力提倡"人民鐵路為人民",提出"嚴字當頭,鐵的紀律,團結協作,優質服務"16字方針,親自抓典型,使路風建設取得顯著成績。
他積極推進鐵路對外開放和交流。在他領導和支持下,鐵道部先後與蘇聯、日本、法國、西德、波蘭、羅馬尼亞等過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恢復並加強了與華沙鐵路組織及國際鐵路聯盟的關係,參與了亞太經社理事會的活動,進口了一批內燃和電力機車,引進了先進技術,緩解了鐵路牽引動力的不足,提高了國內機車車輛的生產水平,打開了中國鐵路通向世界的大門。
為改變鐵路運輸的瓶頸狀況,加快鐵路建設步伐,他領導編制了新的路網發展規劃,完成了一批新建、改建項目。直接參與領導了我國第一條具有現代化水平的重載鐵路--大同至秦皇島運煤主通道的修建,併兼任國務院大秦鐵路建設領導小組組長。1985年7月他退居二線後,仍繼續領導大秦線的修建工作,經常深入設計施工第一線檢查指導。
由於組織得力,該線投資省、質量好、效益明顯,獲得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優秀設計金質獎和重大技術裝備特等獎等三塊金牌,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讚揚。
在他患重病期間,仍然認真學習黨的十五大文件,關心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關心鐵路的改革與發展,經常詢問鐵路建設和生產經營情況,積極提出建議。他認真配合醫生治療,頑強地同病魔鬥爭,未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他在遺囑中寫道,我活着為黨做的貢獻不多,死了以後不給組織上添任何麻煩,不搞遺體告別,表現了一個老共產黨員徹底的唯物主義精神。根據他生前遺願,家屬將遺體送醫院解剖。
陳璞如同志是中共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在黨的十三大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陳璞如同志參加革命六十多年,始終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具有堅強的黨性,高度的組織觀念。
他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決擁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他忠心耿耿,嘔心瀝血,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了自己的一生。不論在什麼崗位上,他都兢兢業業,忘我工作。他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接觸幹部和職工群眾。
他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積極推進地方和鐵路改革開放,加快地方和鐵路的建設與發展,為我國經濟建設和鐵路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他襟懷坦白,光明磊落,堅持原則,實事求是。
他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謙虛謹慎,作風民主。他艱苦樸素,廉潔奉公,關心群眾,團結同志,保持和發揚了我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陳璞如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光榮的一生。他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的崇高品質和革命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