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漱渝
陳漱渝 |
陳漱渝(1941— ),男,漢族,湖南長沙人。1957年考入南開大學漢語語言文學專業。1962年畢業,分配到北京西城第八女子中學現名魯迅中學任語文教師。1976年調入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研究室。現任魯迅博物館副館長兼魯迅研究室主任。 [1]
兼職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華文學史料學會副會長、中國丁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現代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南社及柳亞子研究會理事。 [2]
1959年開始在報刊發表習作。198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曾參加 1981年版《魯迅全集》及 1992年版《郭沫若文集》的部分注釋工作。 [3]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魯迅博物館副館長兼魯迅研究室主任,研究館員
民 族 ---- 漢族
出生地點----湖南長沙
出生日期----1941年7月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南開大學
1簡介 2著作 3主要學術論文 4其他信息
簡介
性 別: 男
研究館員。
著作
專著有《魯迅與女師大學生運動》、《魯迅在北京》、《魯迅史實新探》、《許廣平的一生》、《民族魂--魯迅的一生》、《中國民權保障同盟》、《魯迅史實求真錄》、《宋慶齡傳》、《風情·親情·鄉情--一個大陸人看台灣》等。
新作有《本色魯迅》、《五四文壇鱗爪》、《甘瓜苦蒂集》、《倦眼朦朧集》、《披沙簡金》、《剪影話文壇》、《胡適心頭的人影》。
合著有《許廣平的故事》、《胡適與周氏兄弟》、《胡適與蔣介石》、《魯迅與中國現代女作家》。
主編書籍有:《教材中的魯迅》、《民國那些人--魯迅的同時代人(上)》、《民國那些事--魯迅的同時代人(下)》、《魯迅詩作鑑賞》、《世紀之交的文化選擇--魯迅藏書研究》、《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情與愛叢書》。
個人編有:《他山之石:魯迅讀過的百來篇外國作品》 、《中國民權保障同盟》、《魯迅序跋》、《魯迅語錄·四卷本》、《魯迅語錄》、《魯迅的風月閒談》、《一個都不寬恕--魯迅和他的論敵》、《說不盡的阿Q》、《看,這個醜陋的中國人--柏楊其人其事》。
與人合編書籍有:《編年體魯迅文集(插圖本)》、《許壽裳遺稿》、《魯迅畫傳》、《魯迅與世界》、《當代作家談魯迅》,《中國現代作家自述叢書》、《郁達夫精品系列》、《中國現代作家懷人散文》、《中國現代作家日記叢書》等。
曾赴美國、法國、韓國、日本、中國台灣地區、塞爾維亞、新加坡等地進行學術交流。
專著《宋慶齡傳》獲1989年全國希望杯圖書榮譽獎、吉林圖書二等獎。
主要學術論文
1 魯迅與章士釗的一場訴訟 讀書文摘 2010/10
2 重新認識許壽裳 群言 2010/08
3 民族的良知--讀王宗凡專著《魯迅、柏楊比較研究》 職教與經濟研究(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03
4 殷夫研究三題 魯迅研究月刊 2010/07
5 非常時期我的大學生活--陳漱渝學術自傳《苦舟》中的一章 書屋 2010/07
6 80年了,我們為什麼還要紀念左聯?--在"左聯成立80周年學術論壇會"上的發言 魯迅研究月刊 2010/04
7 我不願給拖進"三十年代口號之爭"裡面--對巴金一封信的闡釋 書屋 2010/05
8 蕭軍砍柴開荒--發生在延安的故事 縱橫 2010/04
9 丁玲與蕭軍--丁玲研究的一個生長點 武陵學刊 2010/01
10 五四新文化運動和五四文學革命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10/02
11 友誼--永遠的財富--臧恩鈺《蹉跎年華》序 魯迅研究月刊 2010/02
12 普實克和他的東方傳奇 世紀 2010/02
13 對於丸山升教授的追憶與略評 魯迅研究月刊 2010/01
14 中山陵和"奉安大典"的另類表達 書屋 2010/01
15 義無反顧地跨進這門檻--漫談文史工作者的識與德 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 2009/02
16 愛的思索--許廣平的佚文《結婚的筵宴》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2009/03
17 布拉格學派的領軍人普實克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2009/05
18 清泉、濁流、泡沫--中國青年黨的歷史狀況 縱橫 2009/12
19 大師的瑕疵--以季羨林先生談胡適為例 群言 2009/11
20 被拋棄的"過河卒子"--胡適在美國的外交生涯 讀書文摘 2009/08
21 五四新文化運動新議(下) 魯迅研究月刊 2009/08
22 胡適與蔣介石:蓋棺難以定論 新文學史料 2009/03
23 回憶錄還是不可盡信--聊答羅飛先生 書屋 2009/09
24 五四新文化運動新議(上) 魯迅研究月刊 2009/07
25 毛澤東在五四運動前後 縱橫 2009/05
26 "五四"無"民主","科學"失"精神" 群言 2009/07
27 蕭軍的兩則日記 政府法制 2009/15
28 胡適與蔣介石謀面之前的一場迂迴戰--上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國的人權運動 魯迅研究月刊 2009/06
29 斯人寂寞 魯迅研究月刊 2009/05
30 廖沫沙誤傷魯迅 共產黨員 2009/12
31 胡適出使美國始末 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3
32 蔣介石說:"這不是官!"--解讀蔣介石給胡適的一封信 縱橫 2009/03
33 廖沫沙誤傷魯迅 世紀 2009/03
34 林文慶:一位難勾臉譜的歷史人物 兼談魯迅跟廈門大學一些人的分歧 魯迅研究月刊 2009/01
35 "五四運動"一詞的源頭何在 共產黨員 2009/10
36 "敵乎友乎?余惟自問"--徐懋庸臨終前後瑣憶 新文學史料 2009/01
37 民國時期關於胡適的假新聞--兼談魯迅一篇雜文的失實 同舟共進 2009/04
38 《情書一束》與《情書一捆》--魯迅與章衣萍 讀書文摘 2009/04
39 "我這個人,可以當皇帝,但不能當宰相"--"行憲國大"上的胡適 百年潮 2009/04
40 胡適鮮為人知的晚年生活 文苑 2009/02
41 魯迅與林文慶的衝突 同舟共進 2009/01
42 長虹故鄉行 紀念"狂飈文人"高長虹誕生110周年 魯迅研究月刊 2009/02
43 茶葉寄深情--記女作家葛琴與魯迅 茶博覽 2009/02
44 出口成"髒"--關於髒話的若干文化隨想 書屋 2009/01
45 在文化園圃,他緊曳着犁杖--評毛夢溪新著《雨過琴書》 人民公安 2009/01
46 被拋棄的"過河卒子"--胡適在美國的外交生涯 百年潮 2009/02
47 情歌之鄉探情歌--《康定情歌》解讀 藝術評論 2009/01
48 關於林語堂與"南洋大學事件"的有關信函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2008/05
49 "敵乎,友乎?余惟自問"--徐懋庸臨終前後瑣憶 魯迅研究月刊 2008/12
50 魯迅藏書縱橫談 魯迅研究月刊 2008/09
51 "敵乎,友乎? 余惟自問"--徐懋庸臨終前後瑣憶 縱橫 2008/12
52 火焰般燃燒的木棉花--紀念許廣平同志誕生110周年,逝世40周年 民主 2008/10
53 寧鳴而死 不默而生--王志維談晚年胡適 魯迅研究月刊 2008/10
54 折戟獅城--林語堂與南洋大學 新文學史料 2008/04
55 試談回憶錄的鑑別 中共黨史資料 2008/03
56 存真求實 去偽辟謬--試談回憶錄的鑑別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08/05
57 魯迅藏書縱橫談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2008/03
58 存真求實 去偽辟謬--試談回憶錄的鑑別 新文學史料 2008/03
59 試談回憶錄的鑑別 文學自由談 2008/04
60 不可盡信的回憶錄--兼答周海嬰先生 粵海風 2008/03
61 不可盡信的回憶錄 文學自由談 2008/03
62 "那個奇怪的燒爐"--送柏老遠行 群言 2008/06
63 剪影話滄桑 讀書文摘 2008/06
64 魯迅文本與魯迅精神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08/02
65 讀者來信 魯迅研究月刊 2008/03
66 渴望溫情--痛悼顏雄 魯迅研究月刊 2008/01
67 1944年:魯迅藏書險遭出售 縱橫 2008/04
68 一塊辱華牌示的真偽 群言 2008/04
69 兩岸文化交流的使者--許壽裳 兩岸關係 2008/02
70 平實的敘述 複雜的背景--解析沈從文給我的兩封信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2007/03
71 長虹之死 娘子關 2007/03
72 沈從文給我的兩封信 讀書文摘 2007/12
73 魯迅與上海城市文化斷想--在紀念魯迅定居上海8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的發言 魯迅研究月刊 2007/12
74 國學熱中的沉思 群言 2007/04
75 《經典的祛魅》 文學自由談 2007/05
76 沈從文給我的兩封信 新文學史料 2007/03
77 沈從文與丁玲的誤解 世紀 2007/01
78 軟實力的較量與文化發展戰略 群言 2007/08
79尋找高長虹 縱橫 2007/03
80 試論多元化語境中史料作用的凸顯 長江學術 2007/01
81 提出新論要以充分的史實為據--也談魯迅遭段祺瑞政府通緝的真相 魯迅研究月刊 2007/03
82 尋找高長虹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2007/01
83她在悲劇中體驗人生--女作家石評梅的戀情及其他 縱橫 2007/06
84 關於北方左聯的一份珍貴史料--略談陳沂回復我的一封信 百年潮 2007/03
85 忘不了的人是你 野草 2006/06
86 秘魔崖月夜:胡適與曹誠英 報刊薈萃 2006/05
87 讓事實和檔案說話--丁玲與沈從文的兩次精神危機 新文學史料 2006/04
88 尋求反抗和叫喊的呼聲--魯迅最早接觸過哪些域外小說? 魯迅研究月刊 2006/10
89 尋求反抗和吶喊的呼聲--魯迅最早接觸過哪些域外小說? 百年潮 2006/10
90 文史資料要"存真求實" 縱橫 2006/09
91 圖文時代的魯迅作品--《編年體魯迅著作全集(插圖本)》序 魯迅研究月刊 2006/08
92 "正人君子"陳西瀅的後半生 新文學史料 2006/03
93 秘魔崖月夜:胡適與曹誠英 縱橫 2006/02
94 魯迅的自由觀及其與胡適的異同 魯迅研究月刊 2006/03
95 自由,美麗而艱難的選擇--魯迅為自由而奮戰的一生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06/01
96 丁玲冤案及其歷史反思 粵海風 2005/04
97 警惕閱讀陷阱--讀《魯迅會見休士及其被誣事件》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2005/06
98 關於淪陷時期的周作人--由19年前的一段往事談起 縱橫 2005/06
99 當代闡釋:在政治與學術之間 答張弘先生 博覽群書 2005/05
100 魯迅的文化遺產與當代中國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05/02
101 魯迅文化經典的當代命運--在《魯迅研究二十年國際學術討論會》上的發言 魯迅研究月刊 2005/03
102 重釋經典要警惕政治誤讀 江漢論壇 2005/02
103 未名社及其文學精神 新文學史料 2005/01
104 魯迅文化經典的當代闡釋--在魯迅研究二十年國際學術討論會上的發言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05/01
105 關於"丁陳反黨集團"的兩次訪談 世紀 2004/05
106 巴金起草《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 世紀 2004/03
107 張謇生前身後事 尋根 2004/06
108 與巴金的一次晤談--關於《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及其他 魯迅研究月刊 2004/09
109 向陽無湖 幹校無文--兼議"幹校文化" 咸寧學院學報 2004/04
110 魯迅與中法文學交流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04/02
111 魯迅研究要堅持正確的學術方向--2004年5月11日在"越文化視野中的魯迅"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 2004/03
112 我也來談談魯研界(外一篇) 文學自由談 2004/03
113 我也來談魯研界--駁韓石山《魯研界裡無高手》 魯迅研究月刊 2004/05
114 魯迅的思想和藝術成就--2004年在中法文化交流年的講稿 婁底師專學報 2004/01
115 魯迅的文化遺產與當代中國 東嶽論叢 2004/02
116 魯迅與胡適交往的物證--對一張收據的臆測 魯迅研究月刊 2004/02
117 魯迅與中法文學交流 長城 2003/06
118 魯迅與肢體文化 粵海風 2003/05
119 如此"私典探秘"--從魯迅日記中的"羽太"和"H"君談起 雨花 2003/03
120 送你一支紅玫瑰--訪問南斯拉夫散記 黃河 2003/02
121 我偷過一把糠--"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憶舊 縱橫 2003/10
122 沿着正確的歷史方向縱橫馳騁 縱橫 2003/12
123 究竟是誰的局限?--《論魯迅啟蒙思想的歷史局限》獻疑 書屋 2003/08
124 當前魯迅研究的熱點問題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2
125 關於所謂"毛羅對話"的公開信--質疑黃修己教授的史實觀 文藝爭鳴 2003/03
126 質疑黃修己教授的史實觀--關於所謂"毛羅對話"問題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03/03
127 法國有大作家,好作品--魯迅與中法文學交流 魯迅研究月刊 2003/09
128 絕學垂後世,德范昭替人--悼魯迅研究家林辰 魯迅研究月刊 2003/08
129 究竟是誰的局限?--《論魯迅啟蒙思想的歷史局限》獻疑 魯迅研究月刊 2003/05
130 美國訪學雜記 長城 2002/06
131 如此"私典探秘"--從魯迅日記中的"羽太"和"H"君談起 書屋 2002/11
132 魯迅的人學思想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02/04
133 《魯迅改造中國國民性思想研討會》開場白 魯迅研究月刊 2002/05
134 盛世修書──對於修訂1981年版《魯迅全集》的幾點意見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02
135 由《收穫》風波引發的思考--談談當前魯迅研究的熱點問題 長城 2001/02
136 吉光片羽皆足珍貴--《魯迅佚文全集》序 群言 2001/09
137 憶當年,不學無術情可原 --《倦眼朦朧集》自序 書屋 2001/02
138 由《收穫》風波引發的思考──談談當前魯迅研究的熱點問題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03
139 中國現代先進文化的活性傳統--在江蘇紀念魯迅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的總結髮言 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03
140 自強不息天行健 厚德載物地勢坤--在《馬蹄疾文集》編輯出版座談會上的發言 商洛師範專科學校學報 2001/03
141 魯迅研究斷想 中學語文教學 2001/07
142 魯迅研究斷想 學術研究 2001/09
143 挑戰經典--新時期關於魯迅的幾次論爭 文學評論 2001/05
144 突然想起魯迅之死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01/04
145 中國現代先進文化的偉大旗幟--紀念魯迅誕辰120周年 求是 2001/18
146 群策群力,精益求精--對修訂《魯迅全集》的幾點意見 魯迅研究月刊 2001/07
147 由《收穫》風波引發的思考--談談當前魯迅研究的熱點問題 魯迅研究月刊 2001/01
148 文化交流應趨利避害 黨建 2001/09
149 雲霞出海曙,輝映半邊天 長城 2000/06
150 "我可以愛!"--魯迅的婚戀經歷,兼駁有關訛傳謬說 長城 2000/03
151 臺靜農曾是中共地下黨員 百年潮 2000/01
152 魯迅的婚戀--兼駁有關訛傳謬說 北京文學(精彩閱讀) 2000/10
153 我在花籃里插上了百合--懷念戈寶權先生 書屋 2000/05
154 民主鬥士聞一多 美術觀察 2000/05
155 關於左聯評價的幾個問題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00/04
156 《魯迅年譜》(四卷本)再版後記 魯迅研究月刊 2000/09
157 我在花籃里插上了百合──懷念戈寶權先生 魯迅研究月刊 2000/08
158 戰鬥的作者應該注重於"論爭"--讀《中國現代文學論爭史》 魯迅研究月刊 2000/02
159 讓人生充滿"誠"與"愛"--《現代人的吶喊》序 魯迅研究月刊 2000/01
160 斬斷綱倫,功不可沒 百年潮 1999/05
161 雜談五四時期的"思想自由" 百年潮 1999/04
162 我眼中的李敖:"望之儼然,即之也溫" 縱橫 1999/04
163 中國魯迅研究五十年的歷史回顧 學術探索 1999/06
164 同聲相應 同氣相求──"五四"新文化運動在台灣 台聲 1999/05
165 一個偉大人物的偉大起點--紀念魯迅到寧求學一百周年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02
166 "毋求備於一夫"--讀曹著《魯迅評傳》 保定師專學報 1999/01
167 "毋求備於一夫"──讀曹聚仁著《魯迅評傳》 學術月刊 1999/06
168 只留清氣滿乾坤"--建國後魯迅研究斷想 魯迅研究月刊 1999/10
169 五四前驅國學健將--《錢玄同文集》序 魯迅研究月刊 1999/04
170 "毋求備於一夫"--曹著《魯迅評傳》重印序言 魯迅研究月刊 1999/02
171 魯迅與二十一世紀的對話--在韓國漢城新羅飯店王朝廳發表的講話 魯迅研究月刊 1999/01
172 周揚談魯迅和三十年代文藝問題 百年潮 1998/02
173 薪盡火傳 教澤永懷--許壽裳先生殉難五十年祭 百科知識 1998/07
174 許壽裳在台灣 台聲 1998/04
175 藍明谷與魯迅的《故鄉》 台聲 1998/02
176 時代的剪影 生活的實錄--讀《魯迅日記》 書屋 1998/05
177 認準航道,飛出美麗的線條--關於"台語文學"的對談 書屋 1998/01
178 人之子──魯迅──"魯迅的'人學'"學術研討會開幕詞 魯迅研究月刊 1998/08
179 時代的剪影 生活的實錄--讀《魯迅日記》 魯迅研究月刊 1998/06
180 薪盡火傳,教澤永懷--許壽裳先生殉難五十年祭 魯迅研究月刊 1998/02
181 藍明谷與魯迅的《故鄉》 魯迅研究月刊 1998/01
182 罵亦有道--關於《一個都不寬恕--魯迅和他的論敵》 全國新書目 1997/04
183 昔日的輝煌--波茲德涅耶娃著《魯迅評傳》中譯本序 博覽群書 1997/02
184 狠的傷吟--魯迅的論爭作品 群言 1997/01
185 魯迅三過香港 百年潮 1997/04
186 參觀胡適故居 中國旅遊 1997/03
187 觸犯禁忌與褻瀆崇高──平路著《行道天涯》的得失 台聲 1997/04
188 認準航道,飛出美麗的線條──關於"台語文學"的對談 台聲 1997/03
189 彰化一家人──《古今藝文》雜誌社瞿毅社長和他的妻女 台聲 1997/01
190 寓詩情於史筆--讀《郭沫若日記選》 書屋 1997/02
191 可以擊敗的時光老人--悼霽野恩師 魯迅研究月刊 1997/08
192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大型資料集《回憶魯迅先生》序 魯迅研究月刊 1997/07
193 魯譯與胡譯 魯迅研究月刊 1997/04
194 昔日的輝煌--波茲德涅耶娃著《魯迅評傳》中譯本序 魯迅研究月刊 1997/01
195 做一個有根的人--郝永勃《魯迅寫照》序 群言 1996/10
196 阿Q的誕生 百科知識 1996/09
197 魯迅文藝思想與當代文藝運動 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6/04
198 "文才海內獨稱高"--參觀彰化賴和紀念館 台聲 1996/07
199 懷人以述志 記實以明史 書屋 1996/05
200 "世紀之交的魯迅"學術座談會開場白 魯迅研究月刊 1996/12
201 狼的傷吟--《一個都不寬恕--魯迅和他的論敵》序 魯迅研究月刊 1996/10
202 "但見奔星勁有聲"──喜讀毛澤東《七絕二首·紀念魯迅八十壽辰》 魯迅研究月刊 1996/09
203 甘於清貧的老人──記春節慰問魯迅研究室顧問 魯迅研究月刊 1996/03
204 世紀之交的文化選擇--《魯迅藏書研究》前言 書屋 1995/02
205 魯迅·周作人·胡適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5/01
206 如此"儒學熱"能解決現實問題嗎? 哲學研究 1995/05
207 日本近代文化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 中國文化研究 1995/02
208 "相得"與"疏離"--林語堂與魯迅的交往史實及其文化思考 新文學史料 1995/02
209 頑主的"仿生學" 魯迅研究月刊 1995/11
210 魯迅著作出版現狀之我見 魯迅研究月刊 1995/10
211 《許廣平紀念集》編後記 魯迅研究月刊 1995/06
212 給"儒學熱"降點溫 魯迅研究月刊 1995/05
213 人物傳記縱橫談 書城 1994/10
214 "相得"與"疏離"──林語堂與魯迅的交往史實及其文化思考 魯迅研究月刊 1994/12
215 洪鐘大呂與流水清音──序《魯迅的風月閒談》 魯迅研究月刊 1994/11
216 關於《左聯八一宣言》 魯迅研究月刊 1994/10
217 "世界文學中的魯迅"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 魯迅研究月刊 1994/09
218 序文二篇 魯迅研究月刊 1994/07
219 友誼的呼籲──讀宋慶齡、茅盾、蔡元培佚簡 魯迅研究月刊 1994/05
220 中國副刊的革新者孫伏園--《孫伏園懷思錄》序 魯迅研究月刊 1993/11
221 《斯巴達之魂》與梁啓超 魯迅研究月刊 1993/10
222 關於評價魯迅的若干問題--在台灣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的講演 魯迅研究月刊 1993/06
223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訪梁實秋公子梁文騏 魯迅研究月刊 1993/03
224 魯迅與同時代文化名人--在日本'三十年代文學研究會'上的報告 中國文化研究 1993/01
225 色彩繽紛的歷史--二十年代毛澤東與胡適的關係 黨史縱橫 1992/03
226 讀魯迅詩歌隨想--《<魯迅詩歌鑑賞>序》 魯迅研究月刊 1992/07
227 重展遺簡憶恩師--悼唐弢先生 魯迅研究月刊 1992/05
228 褒貶自有春秋--讀《夏衍談"左聯"後期》 魯迅研究月刊 1992/02
229 飄零的落葉--胡適晚年在海外 新文學史料 1991/04
230 同途殊歸兩巨人--魯迅與胡適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1991/03
231 魯迅與胡適:從同一戰陣到不同營壘 文學評論 1991/06
232 他在爭議中保持自我--台北三晤柏楊記 魯迅研究月刊 1991/05
233 兩峰並峙 雙水分流(下)--胡適與周作人 魯迅研究月刊 1991/01
234 作為文學大師的魯迅--為海外讀者而作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1/05
235 同途殊歸兩巨人--魯迅與胡適 河北學刊 1991/02
236 兩峰並峙 雙水分流(上)--胡適與周作人 魯迅研究月刊 1990/12
237 坍塌的堤防--魯迅著作在台灣 魯迅研究月刊 1990/08
238 關於左聯的隨想--在紀念左聯成立六十周年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魯迅研究月刊 1990/05
239 丹心白髮一老翁--懷念臺靜農教授 魯迅研究月刊 1990/02
240 辨偽古今談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0/02
241 《魯迅年譜》(四卷本)得失談 辭書研究 1989/03
242 雜談五四時期的"思想自由" 魯迅研究月刊 1989/Z1
243 台灣版《魯迅語錄·前言》 魯迅研究月刊 1989/12
244 "現代評論派"史料拾零 魯迅研究月刊 1989/09
245 關於杜衡先生的一篇回憶 魯迅研究月刊 1989/02
246 《雅舍小品》現象--我觀梁實秋的散文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9/05
247 《西行漫記》的成就和疵點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9/03
248 魯迅藏書研究札記五則 曲靖師範學院學報 1989/02
249 祝福你,孩子! 群言 1988/07
250 由香港到重慶--宋慶齡在抗日戰爭時期 上饒師範學院學報 1988/01
251 光榮的荊棘路--宋慶齡的歷史貢獻和思想發展 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8/01
252 愛的思索--讀許廣平佚文《結婚的筵宴》 魯迅研究月刊 1988/10
253 "白雲原自一身輕"--悼蕭老 魯迅研究月刊 1988/09
254 全國魯迅研究教學研討會開幕詞 魯迅研究月刊 1988/08
255 要好處說好,壞處說壞--在"魯迅與中國現代文化名人學術座談會"上的發言 魯迅研究月刊 1988/07
256 吐納中外,別立新宗--魯迅的中西文化觀 魯迅研究月刊 1988/05
257 "魯迅周作人比較研究學術討論會"開幕詞 魯迅研究月刊 1988/01
258 宋慶齡的最後歲月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8/01
259 艱難的起步 前線 1987/02
260 "中國的聖女貞德"--宋慶齡大革命時期在武漢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7/03
261 在"魯迅赴上海六十周年學術討論會"閉幕式上的講話 魯迅研究月刊 1987/12
262 "目的只是一個:向前"--學習魯迅關於改革的論述 魯迅研究月刊 1987/09
263 辦出特色--在本刊作者座談會上的發言 魯迅研究月刊 1987/05
264 創刊寄語"紀念與研究" 魯迅研究月刊 1987/03
265 宋慶齡的最後歲月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7/03
266 毛魯"會見"的奇聞,引人深思 電影新作 1986/06
267 扶桑日記--赴日考察記實(續) 魯迅研究月刊 1986/12
268 扶桑日記--赴日本考察記實 魯迅研究月刊 1986/10
269 一個真實人的真實片斷--悼丁玲 魯迅研究月刊 1986/06
270 數通書簡 一席交談--悼胡愈老 魯迅研究月刊 1986/04
271 《大眾電影》刊登的一篇不實之文 魯迅研究月刊 1986/03
272 序跋二則 魯迅研究月刊 1986/02
273 魯迅--"人類明燈"--國外魯迅研究狀況概述 瞭望 1986/43
274 東有啟明 西有長庚--魯迅與周作人失和前後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6/01
275 國外魯迅研究狀況 魯迅研究月刊 1985/08
276 東有啟明 西有長庚--魯迅與周作人失和前後 魯迅研究月刊 1985/05
277 錢玄同日記中的魯迅 魯迅研究月刊 1985/03
278 血的蒸氣 真的聲音--許廣平三篇遺稿讀後 魯迅研究月刊 1985/01
279 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主要活動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5/01
280 寫出真實--朱正《魯迅傳略》修訂版讀後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1984/02
281 史料,不容摻半點假--三駁"毛澤東會觀魯迅"說 魯迅研究月刊 1984/05
282 魯迅喪儀與救國會 魯迅研究月刊 1984/02
283 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主要活動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4/04
284 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主要活動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4/03
285 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主要活動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4/02
286 蕭三在蘇聯的文學活動點滴 新文學史料 1983/03
287 偶感兩則 魯迅研究月刊 1983/10
288 馮乃超同志談後期創造社、左聯和魯迅 魯迅研究月刊 1983/08
289 魯迅與陳賡會見的時間 魯迅研究月刊 1983/07
290 精神猶在海天張--悼蕭三同志 魯迅研究月刊 1983/04
291 《魯迅與狂飈社》補正 新文學史料 1982/02
292 《民族魂》片斷--"木瓜之役"、教育部供職 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2/04
293 《民族魂--魯迅的一生》(選載)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2/05
294 《毛澤東到八道灣會見魯迅》辟謬 晉陽學刊 1982/04
295 回憶錄要存真求實--《關於<毛澤東到八道灣會見魯迅>一文的兩封來信》質疑 魯迅研究月刊 1982/04
296 一篇蹩腳的"創作"--《毛澤東到八道灣會見魯迅》辟謬 魯迅研究月刊 1982/02
297 《民族魂》選載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2/04
298 魯迅與狂飆社 新文學史料 1981/03
299 魯迅與外國語 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1/03
300 她活在魯迅的事業中 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1/01
301 關於近年來新發現的魯迅佚文 文學評論 1981/05
302 七十年代初香港圍繞魯迅的一場論爭 魯迅研究月刊 1981/03
303 台灣省、中國香港地區中國現代文學作品及研究著作要目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1/03
304 讀《一件小事》札記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1/04
305 關於《前哨》的出版日期 新文學史料 1980/01
306 再談《天義報》上署名"獨應"的文章 新文學史料 1980/03
307 《記念劉和珍君》學習札記 語文教學通訊 1980/01
308 關於"現代評論派"的一些情況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1980/03
309 關於日文《北京周報》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1980/01
摺疊編輯本段其他信息 陳漱渝,1941年7月生於四川重慶歌樂山中央產院。祖籍湖南長沙。抗戰期間避居湖南鳳凰縣,四歲入沱中附小就讀。1957年考入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1962年畢業,分配到北京西城第八女子中學(現名魯迅中學)任語文教師。1976年4月正式調入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研究室。現任研究館員,魯迅博物館副館長兼魯迅研究室主任。兼職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等。1959年開始在報刊發表習作。參加了 1981年版《魯迅全集》、2005版《魯迅全集》及 1992年版《郭沫若文集》的編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