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凌风
陈凌风 |
陈凌风 (1913年10月 - 2015年12月25日) 广东南海人,畜牧兽医专家[1],中国现代畜牧兽医科学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2]。
陈凌风1935年毕业于岭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1938年12月至1940年2月,在陕甘宁边区建设厅农业学校试验场任技正兼副场长。1947年11月至1948年12月在哈尔滨筹建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处家畜防疫所并任所长。1958年9月至1968年在农业部畜牧兽医局任副局长兼中国农科院畜牧所所长[3]。1973年至1983年3月在农业部畜牧总局任副局长。
陈凌风从事畜牧兽医科学研究和技术行政领导工作60多年。是中国消灭牛瘟、防治炭疽等兽病的主要组织者和科研攻关倡导者。其研制的快速培育弱毒及其反应疫苗居世界领先地位。在指导控制马传贫、种草养畜和培养中国细毛羊新品种的工作中均取得了创造性成就。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原副局长
出生日期----1913年10月
出生地点----广东省南海县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科研工作者
逝世日期----2015年12月25日
主要成就----国家有特殊贡献的科学家,全国地方病防治先进工作者奖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毕业院校----岭南大学
人物简历
畜牧兽医专家。广东南海人。
生于1913年11月25日,原籍广东省南海县,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高级畜牧兽医师。
1935 年毕业于岭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35 年参加工作后,先后在广东省农林局兽医课、徐闻垦殖场、广西家畜保育所任技佐、技士。
1938 年满腔热血奔赴延安之后,受命筹建光华农场。先后任技术主任、场长。
1946 年任解放区善后救济总署驻上海办事处农业专员。
1947 年任佳木斯农事试验场场长(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前身) 。
1947 年冬筹建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任所长,直至1953 年。在此期间还任东北农业部畜牧处处长。
1953 —1955 年先后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农业部畜牧局副局长,畜牧兽医总局副局长。
1955 —1957年任农业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1957 年筹建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任所长,直至文化大
革命。1957 年后还任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畜牧兽医总局副局长。
1983 年离休。
相关介绍
1935年毕业于岭南大学畜牧兽医系。曾任陕甘宁边区农业学校试验场技术主任、光华农场场长,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早年研究牛瘟疫苗,为扑灭边区牛瘟作出了贡献。1943年获陕甘宁边区特级先进工作者称号。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华北农业研究所副所长,农业部畜牧总局副局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二、三、六届理事长。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十年代在参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研制中,提出并采用乳兔制苗,降低了疫苗的生产成本,该项研究成果1983年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
陈凌风1935年毕业于广东岭南大学畜牧系,1938年同爱人朱明凯(著名蔬菜专家)到延安边区政府农业学校任教并兼任试验农场副场长,20世纪40年代初,在陕甘宁边区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主持研制出牛瘟甲醛甘油疫苗和抗牛瘟高免血清,很快扑灭了边区的牛瘟。1948年,陈凌风任职于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期间,成功地主持研究成牛瘟兔化弱毒牛体反应疫苗,使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于1951年扑灭了牛瘟。随后,他又指导研制成功牛瘟绵羊化兔化弱毒疫苗,该疫苗对各种牛表现安全有效。同时,结合牛体反应疫苗的注射,他和广大兽医工作者深入牧区、农区大力推行免疫注射,于1955年在全国范围内彻底消灭了牛瘟,为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仅消灭的两种动物疫病之一。他还组织和参加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研究工作,所研制出的疫苗对控制猪瘟的发生和流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猪瘟兔化弱毒株已被许多国家引进应用,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猪瘟疫苗。
在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工作期间,他积极组织、支持和指导畜禽疫病的防治研究和改良畜种工作,研制出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领先地位的疫苗,除牛瘟、猪瘟疫苗外,还有羊痘、牛肺疫、牛羊布氏杆菌病、马传染性贫血病、马属动物流行性淋巴管炎和猪喘气病等多种疫(菌)苗。马传贫疫苗的研制成功,突破了世界慢病毒不能免疫的理论;马淋巴管炎弱毒菌株和猪肺炎霉形体菌株的培育成功,攻克了马属动物流行性淋巴管炎和猪喘气病免疫的世界难题。
在改良畜种方面,20世纪60年代,陈凌风在新疆组织百万只细毛羊样板,在东北地区组织指导培育成功东北毛肉兼用细毛羊,在长江中下游丘陵山冈种草养羊试验取得成效,开辟了饲养绵羊的新区域。
陈凌风于1956年参加拟订我国第一个十二年(1956—1967年)科学规划,主持了畜牧兽医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同年,他作为中国科学代表团团员赴莫斯科参加与前苏联谈判科学技术援助项目。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他代表农业部多次与一些国家有关部门签订双边协定和畜禽检疫条款,为我国开展种畜禽国际贸易和合作交流进行开创性的工作。
主要荣誉
1944 年荣获陕甘宁边区“特级先进工作者奖”
1960 年获“国家有特殊贡献的科学家”称号[4]
1982 年获国家农业委员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奖”
1983 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国家发明一等奖”
1985 年获“中共中央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颁发的全国地方病防治先进工作者奖”
1988年和1989 年先后获“农业部和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
1991年被授予中国退科联优秀退离休科技工作者奖
1989年和1990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列入1989年和1990年两年的名人录内,并在1999年、2000年分别选为20世纪在兽医学上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20世纪做出重大贡献的兽医学家,收录入《20世纪杰出人才名录》、《20 世纪有特大贡献的二千精英传记》。
主要著作
主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畜牧卷》《兽医卷》《中兽医卷》)
主编:《英汉兽医词典》(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