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星华
陆星华,女,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1936年10月生于上海市,1953年考入上海市第二医学院,1958年毕业。1990年任硕士生导师,1993年任博士生导师。对消化病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全面,对消化疾病的诊治与抢救有丰富的经验,能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治。
陆星华 | |
---|---|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教授 | |
出生 |
1936年10月 上海市 |
国籍 | 中国 |
目录
人物简介
70年代在陈敏章教授带领下在国内首次开展消化内镜在消化疾病中的应用,早期胃癌诊断率由50年代3%上升为23%。在上消化道止血方面在国内首次报道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硬化剂治疗与外科手术、药物治疗比较,内镜粘膜下肿瘤节除术、食管狭窄扩张术、胆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胆管恶性肿瘤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90年代在国内首先将超声内镜应用于临床,对消化道肿瘤分期准确率达90%。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内首先进行胰腺癌系统研究,胰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胰腺癌相关危险因素、高危评分模型建立、预警指标和筛查方案研究 。
个人简历
1958年,陆星华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同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工作。经历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各个阶段。1984年美国OHIO大学医学院进修半年;1985年德国汉堡大学医学院进修消化内镜1年;1995年日本昭和大学访问学者3个月。1988年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1992年~1994年任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1994年~2000年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主任兼消化内科主任。
学术任职
曾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北京医学会第18届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中央保健局专家组成员,中国消化内镜杂志主编、世界胃肠病学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等编委。
擅长领域
擅长早期胃癌,胰胆疾病,炎症性肠病。
主要成就
陆教授先后四次获得卫生部重点课题基金,发表论文100余篇,由她牵头的 "胰腺癌流行病学、筛查方案及内镜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200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及2009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陆星华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被授予中央保健局先进个人。
业务专长:消化肿瘤、炎症性肠病、胰胆疾病、消化内镜等。
获奖情况
2008年“胰腺癌流行病学、筛查方案及内镜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课题分别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证书号:2008-253)及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证书号:200802035P1001)。2009年获得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中国内镜杰出领袖奖(证书号:OL20091219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