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陸豐市大安鎮

陸豐市大安鎮位於螺河中下游,陸豐市北部,東接八萬鎮,西鄰西南鎮,南連河東鎮,北靠陸河縣河口鎮、新田鎮。全鎮總面積93.5平方公里,總人口30751人(2017年),轄16個村委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1]

中文名稱: 大安鎮

外文名稱: Da'an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

下轄地區: 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79村(居)民小組

政府駐地: 大安社區

電話區號: 0660

郵政區碼: 516562

地理位置: 陸豐市北部

面 積: 93.5平方公里

人 口: 30751人(2017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靈泉寺

車牌代碼: 粵N

行政代碼: 441581

目錄

鎮情概況

大安鎮歷史悠久,今轄之陸軍村環珠寨為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所置安陸縣之縣治。因鎮內各寨門、巷口的名稱均帶「安」字,後人取「大家安居樂業」之意,而得名「大安」。

大安鎮位於螺河中下游,陸豐市北部,東接八萬鎮,西鄰西南鎮,南連河東鎮,北靠陸河縣。全鎮總面積93.5平方公里,總人口30751人(2017年),轄16個村(居)委會。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7489萬元。

方言

社區,石寨、南溪、廈饒、陸軍、磁西、東莞等村委會和東七、旱田兩個村委會大部講東海福佬話;北部安北、河二、安樂等村委會和旱田村委會部分村落講客家話;東七村委會坎石潭村和旱田村委會個別村落(500多人)講坎石潭軍話。

基礎建設

大安鎮交通方便,省道陸五公路橫貫全境,實現村村通公路,水、電充足,通信發展迅速。集市貿易興盛,是陸豐市與陸河縣間的商品交流中轉站。

經濟發展

商品農業發展迅速,是一個農業較為發達的農村大鎮。全鎮擁有糧食、水果、林業、大蒜生產基地。其中,作為廣東省「一鄉一品」的大安蒜頭以「粒大肉厚質白、辣味適中、易脫皮、含油量高」的特點而名聞遐邇。此外,生產的正正上牌剪刀,具有刃口鋒利、造型美觀、實用大方、不需電鍍、不易生鏽等點,遠銷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6個省市。這幾年大安鎮的農業是以種植年花韭菜花、香蕉和粉蕉還有玉米為主,農業產業還是要靠大安年花韭菜花為希望。據了解,大安蒜頭因為量少,也只是不到10畝地的地塊(石寨)一帶才能種出好的蒜頭來,還有就是要等到年底才能得以品嘗,特別是對天氣有特殊的要求。所以想要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蒜頭為產業較為困難,必須帶入新的農業品種來發展大安鎮本地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活躍本地消費能力,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文化藝術

大安「八仙八騎」--八獸

據原汕尾市政協文史委主任周波與上世紀五十年代任大安鎮第一位鎮長李鎮水兩位老人的考證,大安「八獸舞」源於大唐武德五年安陸縣奠基慶典時,當時民眾以「八獸」出演慶賀慶典。由於當時其「八獸」造型逼真,八獸舞更是氣勢非凡,更是被視為吉祥之物(八仙八騎)。

之後,凡有大型慶典、春節大年,必有出巡「八獸」。

大唐遺風綿延流傳至今千餘年。而道教始於東漢,興盛於唐代,並延續於宋、金、元、明等朝代。至清代,因道教被視為漢人的宗教而受到壓制。「八仙」屬道教人物,唐朝已有「八仙」傳說,但並沒有「八仙騎八獸」的出現,至宋時「八仙」才定形,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八仙騎八獸」的模樣了。

「八獸」是由:麒麟、雄獅、大象、綿羊、獨角青牛、老虎、梅花鹿、白馬八隻神獸組成,傳說是八獸乃是「八仙」八隻座騎,出巡是由八位兒童六男二女扮成八仙騎坐在八獸上出巡表演,故稱「八仙八騎」、「八仙騎八獸」。座騎及表演時的出場有前後順序之分:為首的是漢鍾離騎坐麒麟獸、其次是呂洞賓騎雄獅獸、再有韓湘子騎綿羊獸、曹國舅騎獨角青牛獸、依序是鐵拐李騎老虎獸、張果老騎白馬、何仙姑騎梅花鹿獸、最後的使藍采荷騎大象獸。

出巡表演時在路上以「快跑、慢走、蹦跳、禮拜」等幾個動作。「八獸」造型神似活現,形神兼備:麒麟以雍容富貴、獅獸耀武揚威、大象慢條斯理、綿羊純善可親、鹿獸則悠然自得、白馬有矯健昂揚、獨角青牛的憨厚、大老虎的威猛使人人懼之有喜。

大安八獸還以外形龐大而聞名海陸豐,如此龐然大物,需要靠多人的協力,才能表演,才能將其舞動的活靈活現,其中大老虎的身長9米,體寬直徑1.5米,高近2米,重150多斤,加上騎坐在上面表演的小八仙體重,總重量大約已有200斤左右。

所以每次出巡表演,每隻獸都需須配有6位身強力大體壯人,相互輪流替換在獸體裡面一前一後抬着的人,另外,由於在裡面的人看不到前面路況和外面情況,這時就需要靠外面另外四人分列兩側以拍打獸身指揮,每次出巡會有很多的青年人跟隨加入到管理八獸隊伍中來,前有一人扛着「大安鎮八路八仙」旗開路,武畔樂隊5人(鼓手1人,號手2人,鑼、鈸各一人)和帶隊、後勤人員總共計70人。每次出演可謂興師動眾。

「八獸」巡遊,萬人空巷,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夾道爭觀。雖有舞着「鐵姑叉」的「開路神」,腰束紅巾,齜牙咧嘴,不時左、右、上、下各刺三下,以示開路,但還是造成交通阻塞,以至「八獸」隊伍進退不得。這時,「八獸」中的猛虎、大象開始出列跑起來當「開路先鋒」。幾米長的象鼻能伸能縮,出其不意,伸向圍堵人群,尤其是一丈多長的虎尾,甩起來虎虎生風,無人不怕,圍觀者霎時如浪涌般散開,驚叫聲、歡笑聲此起彼落。待眾人讓出道來,大象、老虎才重新歸隊表演。大概是老虎的威猛最讓人印象深刻,以至於有人將大安「八獸」說成「大安墟弄大虎」。

據傳,舊時大安墟有一「官奶」,平時耀武揚威,刁鑽刻薄,眾人皆厭。「八獸」表演者約好在遊行時將她「教訓」一番。及至街上,見該婦站在前沿,瞅準時機,將象鼻對準該婦胸部,猛力一擊,官婦當即四腳朝天,眾人大笑不止。該婦氣憤歸家,哭訴丈夫,要報「一鼻」之仇。官紳揚言要報復。其手下提醒說,此去奈「更寮腳」如何!?只好作罷。

舊時大安墟各社頭成立「約館」以保平安,民間稱「更寮」。有東約館、西約館、南約館、北約館等「四約四館」。「八獸」均分四社頭,每社頭兩隻。西社為青牛、老虎;北社為麒麟、象;東社為獅、綿羊;南社為馬、鹿。從製作到表演各項費用均由各社負責,故八獸出演又叫出社。

據長輩介紹:各社頭分若干「福戶」,大都選擇宮廟作議事地點。如西社北新街(包括米街、周厝巷、松柏籃)聚於松柏籃埔帝爺公廟;福新街(紙街、后街、堀仔尾)聚於媽祖廟;北社寨內肚(扶安寨)聚於大杜爺廟;南門町聚於石榴腳;東社潭仔墘聚於榕樹腳伯公廟;吳厝內聚於輾師爺廟(原東約館);南社中街聚於佰公廟,桅仔園聚於關帝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