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陰雨》

作品名稱: 《陰雨》

創作年代: 唐代詩人

文學體裁:詩

作者:白居易

《陰雨》[1]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題材集中是白居易諷喻詩的藝術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選擇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個主題,「一吟悲一事」,主題非常明確。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為主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語言優美、通俗、音調和諧,形象鮮明、政治諷喻。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3075篇詩文。[2]

這是白居易詔授忠州刺史時寫的一首詩。詩人通過對山嵐霧靄、灘頭江水、峽氣瀰漫的描述,抒發了自己濃濃的思鄉之切和鬱悶之情,也寄託了詩人願早日回京報效朝廷的拳拳之心。

詩中前四句寫景,寥寥數語展現出此時此地的景象:山嵐霧靄特別濃重,江山遼闊,自己卻身處如此偏僻遙遠的地方。灘頭江水帶來的秋意撲面而來,山谷中氣候濕潤,晴天也多像陰天。

後四句則筆鋒一轉,寫到自己望向帝京,表達了自己心中對故鄉的思念;最後兩句化用晉陶淵明置無弦琴的故事,說自己只能依靠這北窗下的琴來排解心中孤獨了,表達了自己不甘寂寞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詩中所寫,雖是溯江西上所經歷的美麗而又險峻的風光,卻恰如其分地透露了詩人縈繞心頭的宦海波瀾,其中「灘聲秋更急,峽氣曉多陰。望闕雲遮眼,思鄉雨滴心。」寫得情景交融,將澎湃於心間的萬千波濤,同三峽所見的逆風驚浪完全吻合,情溢於景,動人心扉,這也正是白居易山水吟詠的特有風采。

目錄

詩詞正文

譯文

今天的山中霧氣特別的重,天涯廣闊,自己卻身處如此偏僻遙遠的地方。

灘頭江水帶來的秋意撲面而來,山谷的氣候濕潤,晴天也多像陰天。

望向帝京但是雲霧遮住了雙眼,思念着故鄉,雨聲落地滴滴打在心頭。

用什麼來安慰我這幽深彷徨的思緒,只能依靠這北窗下的琴排解心中孤獨了。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漢族,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座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琵琶峰。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與元九書》中,他明確說:「仆志在兼濟, 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閒適詩,獨善之義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諷喻、閒適、感傷、雜律四類詩中,前二類體現着他 「奉而始終之」的兼濟、獨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視。而他的詩歌主張,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諷諭詩的創作而發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現出重寫實、尚通俗、強調諷喻的傾向:「今褒貶之文無核實,則懲勸之道缺矣;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俾辭賦合炯戒諷喻者,雖質雖野,采而獎之。」(六十八《議文章》)詩的功能是懲惡勸善,補察時政,詩的手段是美刺褒貶,炯戒諷喻,所以他主張: 「立采詩之官,開諷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詩》)他反對離開內容單純地追求「宮律高」、「文字奇」,更反對齊梁以來「嘲風月、弄花草」的艷麗詩風。白居易對詩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補察時政。所以他緊接着說:「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 (《新樂府序》)在《與元九書》中,他回顧早年的創作情形說:「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為時為事而作,首要的還是「為君」而作。他也說:「但傷民病痛,不識時忌諱」(《傷唐衢二首》其二),並創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諷諭詩,但總體指向卻是「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寄唐生》)。因為只有將民情上達天聽,皇帝開壅蔽、達人情,政治才會趨向休明。[5]

視頻

百家講壇.白居易

白居易的詩歌創作風格.

讀《陰雨》作者白居易

參考來源

  1. 《陰雨》賞析. 古詩文網
  2. 白居易. 古詩文網
  3. 《陰雨》詩詞正文. 古詩文網
  4. 白居易. 中華英烈祠
  5. 白居易簡介.中華英烈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