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布料
防静电布料 |
防静电布料也叫防静电面料,简称防静电布。其消电是基于电荷的泄放与中和两种机理。当接地时,面料上的静电除因导电纤维的电晕放电被中和之外,还可经由导电纤维向大地泄放;不接地时则借助于导电纤维微弱的电晕放电而消电。
目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防静电布料
分类:防静电服
外文名:暂无
定义:防静电标准 防静电手套
原理
电晕放电
气体介质在不均匀电场中的局部自持放电,是最常见的一种气体放电形式。它是在曲率半径很大的尖端电极附近,由于局部电场强度超过气体的电离场强,使气体发生电离和激励 ,因而出现电晕放电。发生电晕时在电极周围可以看到光亮 ,并伴有咝咝声。
种类
1.防静电绸(导电绸)及防静电超净面料。
2.防静电TC面料。
3.防静电TR面料。
4.防静电CVC面料等。
5.防静电全棉面料
选购说明
不同类型面料适应于不同的防静电要求或洁净环境。
应用
案例
超净面料
防静电绸:
材 质: 采用涤纶为主体。
专用涤纶长丝与高性能永久性导电纤维经特殊工艺织造而成,方式为经向嵌织或经、纬向嵌织导电纤维。
性 能: 用此种面料经特殊缝纫工艺制成的服装具有优良的防静电、防尘性能,防静电高效、持久。
具有柔软、薄滑、织纹清晰的特点。
主要用于制作防尘服装、防静电服装。
导电纤维: 条纹型 间距10mm、5mm等。
网格型 间距5mm、2.5mm等。
参 数: 表面电阻10^6Ω-10^9Ω。
面料幅宽 1.5m。
防静电超净面料:
材质及性能:
采用专用涤纶长丝,经向纬向嵌织导电纤维,经特殊工艺织成。
不仅有优良的防静电性能,还可有效防止织物纤维脱落及细微粉尘颗粒从织物缝隙中的渗出。
并具有不受环境影响(耐高温)、化学性能稳定(耐洗涤)等特性。
适用范围:
10级到100级的洁净室。
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光电,精密仪器、航空航天等对静电比较敏感和对洁净度要求较高的行业。
TC面料
材 质: 采用涤纶、棉混纺及嵌织导电纤维的方法织成。
类 型: 平纹、细斜、厚斜等。
参 数: 表面电阻10^8Ω-10^10Ω。
导电丝间距 12mm。
面料幅宽 1.5m。
技术标准
我国现行纺织工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与纺织品抗静电功能有关的产品标准有:
GB/T 12014-1989 防静电工作服:
与纺织品静电性能有关的测试方法标准有:
GB 12703-1991 纺织品静电测试方法;
FZ/T 01042-1996 纺织材料 静电性能 静电压半衰期的测定(代替FJ 549-1985);
FZ/T 01044-1996 纺织材料 静电性能 纤维泄露电阻的测定(代替FJ 551-1985);
FZ/T 01059-1999 织物摩擦静电性吸附测定方法(代替ZB W 04007-1989);
FZ/T 01060-1999 纺织摩擦带电电荷密度测定方法(代替ZB W 04008-1989);
FZ/T 01061-1999 纺织摩擦起电电压测定方法(代替ZB W 04009-1989);
上述现行标准与ISO,AATCC,ASTM,BS,JIS,DN等同类标准非常相似。其中GB/T12014-1989基本上等同于JIS T 8118 “静气带电防止作服”(1983);GB/T12703-1991参照采用JISL 1094 “物及物带电性能测试方法”(1988)。
AATCC76-1995织物抗静电试验检验方法。
2、我国现行测试方法标准的适应性分析
GB/T 12703-1991纺织品静电测试方法提供了6种测试方法:
A法(半衰期法):用+10kV高压对置于选装金属平台上的试样放电30s,测感应电压的半衰期(s)。FZ/T 01042-1996“纺织材料 静电性能 静电高压半衰期的测定”与之完全相同。此法可用于评价织物的静电衰期特性,但含导电纤维的试样在接地金属平台上的接触状态无法控制,导电纤维与平台接触良好的电荷快速泄露,而接触不良时其衰减速率与普通的纺织品类似,同一试样在不同放置条件下得到测试结果差异极大,故不合适于含导电纤维织物的评价。日本1997年修订的JISL 1094 “物及び物の带电性能测试方法”。在文本中已列专门的条款指出此法不合适于评价含导电纤维织物的抗静电性能。
B法(摩擦带电电压法):试样(4块,2经,2纬,尺寸4㎝×8㎝)夹置于转鼓上,转鼓以400r/min的转速与标准布(锦纶或丙纶)摩擦,测试1min内的试样带电电压最大值(V)。除磨料规格、子样数等稍有差别外,FZ/T 01061-1999“织物摩擦起电电压测定方法”与之相同。此法因试样的尺寸过小,对嵌织导电纤维的织物而言。导电纤维的分布会随取样位置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异,故也布适合于含导电纤维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测试评价。
C法(电荷面密度法):试样在规定条件下以特定方式与锦纶标准布摩擦后用法拉第筒测得电荷量,据试样尺寸求得电荷面密度(μC/m2)。除在摩擦布规格、试样预处理、摩擦棒直径、摩擦次数等方面略有变化外,FZ/T 01061-1999“织物摩擦带点电荷密度测定方法”与之相同。电荷面密度法适合于评价各种织物、包括含导电纤维织物经摩擦积聚静电的难易程度,所测结果与试样的吸灰程度有较密切的相关性。由于试样与标准布间的摩擦起点电是人工操作实现的,故测试条件的一致性,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重演性易受操作手法的影响。
D法(脱衣时的衣物带电量法):按特定方式将工作服与化纤内衣摩擦后脱下工作服,投入法拉第筒,求得带电量(μC/件)。此法的测试对象限于服装,且内衣材质未作规定、摩擦手法难以一致,缺乏可比性。
E法(工作服摩擦带电量法):用内衬锦纶或丙纶标准的滚筒烘干装置(45r/min以上)对工作服试样摩擦起电15min,投入法拉第筒测得工作服带电量(μC/件)。此法与“静电工作服”产品标准GB/T 12014-1989所规定的电荷量测量方法基本一致,适合于服装的摩擦带电量测试;其技术实质与C法(电荷面密度法)也相一致。
F法(极间等效电阻法):织物试样与接地导电胶版良好接触,按规定间距和压力将专门的电极夹持于试样,经短路放电后施加电压,据电流值求得极间等效电阻(Ω)。含导电纤维织物与导电胶板接触时会引起导电纤维暴露的局部区域之间的短路,难以测得真实的等效电阻。FZ/T 01044-1996 “纺织材料 静电性能 纤维泄露电阻的测定”等电阻类测试方法的主要检测对象为纤维。
FZ/T 01059-1999 “织物摩擦静电性吸附测定方法”将织物以规定方法摩擦后吸附于金属斜面,据吸附时间评价织物抗静电性能。此法设备简单,适合于反映服用织物因静电吸附肢体程度。但测试结果受操作手法的影响过大,属简易测试方法。对含导电纤维的织物试样而言,金属于裸露导电纤维的接触状态的不确定性也将导致测试结果的失稳。
2009年12月1日开始执行的GB 12014-2009代替了GB 12014-1989成为新的防静电服国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