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民圩
廉州古城的老街舊巷中,至今依然保存着許多古代建築。其中,阜民路騎樓建築群位於合浦縣廉州鎮阜民路,騎樓是城鎮沿街建築,上樓下廊。騎樓下廊,即人行道。這種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建築形式可以擋避風雨侵襲,擋避炎陽照射,造成涼爽環境,因此在東南亞十分風靡,隨後也傳入華南地區。騎樓是我國福建、廣東、海南、廣西等沿海僑鄉特有的南洋風情建築,都是當年華僑從東南亞返鄉所建。
目錄
阜民圩建築
這些建築大多為二至三層,主要受19世紀末葉英、法、德等國在我市建造的領事館等西方卷柱式建築的影響,臨街兩邊牆面的窗頂多為卷拱結構,卷拱外沿及窗柱頂端都有雕飾線,線條流暢、工藝精美。臨街牆面部不同式樣的裝飾和浮雕形成了南北兩組空中雕塑長廊。這些建築臨街的騎樓部分,既是道路向兩側的擴展又是鋪面向外部的延伸,人們行走在騎樓下,既可遮風擋雨又可躲避烈日;騎樓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頗有古羅馬建築的風格。 阜民路騎樓建築群興建於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2年)。據《廉州鎮志》記載:「明清兩代(阜民南、北路)稱阜民圩或阜民坊等,國時稱圩地街、崩北口,在清代及民國時是全城主要商業區之一。 阜民騎樓建築群遂始興建,沿街騎樓鋪面多作商店。現阜民路長約1000米,寬約5米,保存騎樓132幢,是合浦現存最大的西洋風格建築群。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
阜民路,藏在合浦小鎮裡的老故事
站在阜民路,只有少數居民在此來來往往,抬頭望去,雖然印在眼帘里的騎樓建築已滿目蒼痍,舊時的面貌也不復存在,卻與錯落的電線杆和現代建築融為了一體,古色古香的騎樓建築,還是能讓人感受到舊時的繁華。 有人問如果把阜民路重新再打造成商業街會怎麼樣,但樓主覺得,讓它安靜的藏在合浦這個小鎮裡,有人能知道它的老故事,就足以。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