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閔泳駿

閔泳駿(,1852年—1935年),朝鮮王朝後期的外戚權臣,朝鮮日治時期的貴族。字君八,賜號荷汀,1901年改名閔泳徽。本貫驪興閔氏,是朝鮮高宗李熙之王妃——閔妃(明成皇后)的遠房侄子。早年以外戚身份參與朝政,並成為閔妃集團執政後期的首腦,也是「事大黨」的代表人物。1894年東學黨起義爆發後,建議借兵中國,因而引發了甲午中日戰爭。他也因此下台,一度流亡中國。歸國後主要投身經濟領域,並逐漸親日。朝鮮被日本吞併後,他接受了日本的貴族封號,完全投靠日本,被後世韓國政府定為親日反民族行為者。[1]

目錄

早年仕途

閔泳駿是朝鮮肅宗時期的重臣閔蓍重的7世孫,是閔斗鎬之子,咸豐二年壬子(1852年,朝鮮哲宗三年)五月十五日出生,光緒三年(1877年)參加科舉考試,獲庭試文科丙科及第。光緒八年(1882年)「壬午兵變」時曾作為閔姓外戚而被起義軍民破壞了家宅,自己也出逃外地。光緒十年(1884年)發生甲申政變,閔泳駿曾請求清軍駐朝將領袁世凱出兵鎮壓開化黨,之後閔泳駿和袁世凱關係密切,並透過他的幫助而掌握實權。當時他的閔泳煥、閔泳韶、閔泳達並稱「閔氏四巨頭」,被認為是驪興閔氏外戚干政的代表人物。

光緒十三年(1887年),閔泳駿被任命為駐日辦理大臣,成為朝鮮王朝第一批駐外使節,在他出行前閔妃為他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歡送宴,象徵着他在閔氏中高貴的地位。1888年初歸國後,被任命為平安道觀察使。光緒十六年(1890年)回京任刑曹判書,此後歷任禮曹、工曹、兵曹判書及議政府左贊成,併兼任內務府督辦、宣惠廳堂上等多個官職。閔泳駿是繼閔泳翊之後閔氏外戚的首腦人物,他得到了袁世凱的支持,又深得閔妃的寵愛,自己也很會討高宗和閔妃的歡心,是當時炙手可熱的權貴,也是事大黨的重要代表之一。但閔泳駿在當時貪污腐敗,賣官鬻爵,引起了朝野的普遍不滿。史書記載:「泳駿以聚斂固結人主,專權既久,四方輻湊,百姓鼎沸,府第之閎麗,姬妾之淫侈,傔從之豪縱,自有勢道以來所創見。而田園租稅至百萬石,以三國甲富登播於中國新聞紙,其亦丑矣。」對於閔泳駿的惡行,他的後台袁世凱並非不清楚,袁世凱曾向清廷這樣報告道:「妃從堂侄閔泳駿有肆應才,知韓君妃利慾薰心,每以聚斂生財等計立效獻媚,韓理財諸臣罕能及者。……所有國內財政、進退官吏及諸要政,皆由泳駿操其柄,其君妃賣官鬻爵,亦悉由泳駿經手。權勢熏赫,門前如市,不特舉朝無足與衡,即議政相臣亦屏息以聽。惟聚斂已久,眾怨叢歸,韓王以貪瀆聲聞,心亦漸厭,特以妃故,卒無如何。」但是,閔泳駿是「事大黨」,效忠中國,對袁世凱唯馬首是瞻,所以即便他臭名昭著,袁世凱依然利用他以控制朝鮮,終於闖下彌天大禍。

甲午借兵

光緒二十年(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起義軍勢如破竹,連勝官軍,並在四月二十八日攻占了全羅道首府全州,直逼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東學黨提出了「盡滅權貴」的口號,又在給官軍將領洪啟薰的呈文有「上奉國太公」之語,使人們猜測閔氏政敵——興宣大院君和東學黨有勾結。時任兵曹判書兼宣惠廳堂上的閔泳駿感到末日已到,想去找袁世凱求援,高宗和閔妃也鼓勵他去與袁世凱聯絡。但閔泳駿又有些猶豫,因為他害怕清朝軍隊一旦來朝鮮以後,日本會藉口《天津會議專條》出兵朝鮮,引發更大的禍亂,就把這些憂慮當面對閔妃說。閔泳駿話還沒說完,閔妃就將東學黨的呈文扔給閔泳駿,怒罵道:「庸奴!吾寧作倭俘,不忍復當壬午事,我敗汝輩滅,毋多言!」結果閔泳駿就頻繁和袁世凱接洽,商討借兵中國之事,袁世凱爽快地說:「朝鮮有危,吾豈不悉心護之乎?若有難處之端,吾當擔當矣。」閔泳駿聞後大喜。儘管當時朝中金炳始等老臣堅決反對借兵中國,但在高宗和閔妃的支持下,最後決定在四月三十日(陽曆6月3日)正式發函向清政府乞援。

果然不出閔泳駿所料,日本海陸大軍也趕到朝鮮,與清軍形成對峙,戰爭陰雲密布在朝鮮半島上空。人們對閔泳駿的新仇舊恨一時激發,不少人主張「剝奪閔泳駿的官位俸祿,沒收全部財產並流放荒島」,更有甚者要求「殺閔泳駿以謝國人」。六月十日,閔泳駿被迫辭去宣惠廳堂上的職務,閔妃集團的勢力也隨之衰落。到六月二十一日凌晨,日本軍襲擊景福宮,扶植興宣大院君上台執政,閔妃集團徹底垮台。閔泳駿作為閔氏家族的頭號人物,一時成為怨府而遭到了清算。高宗下旨稱閔泳駿「專事聚斂,歸怨肥己,此不可尋常置之,遠惡島安置」。閔泳駿被義禁府下令逮捕並發配到全羅道之荏子島。但閔泳駿卻逃走了,一直逃到平壤的清軍軍營中,後來清軍在平壤戰役中戰敗,閔泳駿隨敗軍逃回中國,其間在朝鮮定州一度被日本虜獲,但又被清將呂本元救出,此後遂躲在中國。

轉向親日

開國五百四年(1895年)8月,隨着閔妃集團的重新掌權,閔泳駿也被赦免。他與被流放到喬桐島的大院君之孫李埈鎔進行交換而從中國歸國。閔泳駿歸國後,閔妃打算重新起用他為宮內府大臣,並在宮中為他舉行洗塵宴會,然而宴會完畢後就發生了「乙未事變」,閔妃在宮中被日本人暗殺,閔泳駿復權之議也中止了。開國五百四年(1895年)11月12日,閔泳駿被高宗下令「蕩滌敘用」,並負責閔妃的葬禮。但由於閔泳駿當權時得罪的人實在太多,再加上他已經失去了閔妃這座靠山,因此建陽元年(1896年)2月他又被下令剝奪官職,並流放喬桐島十年,5月22日被赦免。9月24日被任命為中樞院議長,重新粉墨登場。但高宗為提防他擅權,再也不敢授予他實權職務,大韓帝國成立後閔泳駿(1901年發生金永准謀逆案,按韓國法律與逆賊重名者須改名,「泳駿」在韓語中與「永准」重音,故於是年改名「閔泳徽」)歷任宮內府特進官、掌禮院卿、侍從院卿、憲兵隊司令官、表勛院總裁等閒職或虛職,光武二年(1898年)被捲入了安駉壽的皇帝廢位陰謀,蒙受牢獄之災,後來雖然無罪釋放,但閔泳駿的政治生涯已經遭到沉重打擊。所以閔泳駿開始投身經濟領域。光武三年(1899年)閔泳駿巨額投資創辦大韓天一銀行(友利銀行前身),光武十年(1906年)創辦徽文義塾。隆熙四年(1910年)3月,閔泳徽等人發起「政友會」,自任總裁,主張「韓日親善」。同年8月日本強迫大韓帝國政府簽訂《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吞併朝鮮半島,閔泳徽被授予日本帝國子爵的爵位,後又任中樞院顧問,並發行賣國公債,徹底投靠日本。閔泳徽在日本的後援下,大發橫財,成為了當時朝鮮的大資本家,並且是朝鮮日治時期的首富。在20世紀30年代,壟斷金融、土地和不動產的閔泳徽與壟斷國內貿易的朴興植、經營採礦業的礦主崔昌學、經營棉紡業和土地的地主資本家金年洙並稱朝鮮人中的「四大富豪」,閔泳徽居「四大富豪」之首。閔泳徽於昭和十年(1935年)12月30日去世,享年八十四歲。

身後清算

閔泳徽先是親清派代表,後來成為親日派頭目,並且為官貪墨,聚斂財富,頗為世人不齒。後來,大韓民國政府將閔泳徽列入2002年發表的《親日派708人名單》之中,後又被收錄入《親日人名辭典》。2008年,韓國親日反民族行為真相糾明委員會也將其列入《親日反民族行為195人名單》之中。2007年8月13日,「親日反民族行為者財產調查委員會」舉行第24次全體委員會決定將閔泳徽等10名親日反民族行為者所擁有的156塊,共102.6萬平方米(相當於市價257億韓元,約合2.1億元人民幣)的地皮沒收並歸屬於國家。閔泳徽的後代不服,曾在2004年12月以國家為對象提起訴訟,要求國家認可其在京畿道南楊州市內的1600多平方米土地的所有權,但因法院不予受理而放棄訴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