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接神(梁淳威)
作品欣赏
闲话接神
春节,是国人最隆重的节日。
接神,是春节最虔诚的仪式。
神,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西方世界的神是上帝,东方大国塑造的众神之王是玉皇大帝。
东方也是“封神演义”的故乡,除玉皇大帝这尊“总统”大神外,还有许许多多职能部门或地方的主宰神明,如财神、喜神、风神、雷神、山神、海神、河神、门神、灶神爷、土地爷、阎王爷等,不论东西南北五湖四海,还是天上地下人间,万事万物都在众神的领导之下。而且,一切都是先天安排好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更不需要选举产生。
国产特色,除了神,还有仙。仙与神最大的区别在于缺乏先天“基因”,仙是后天世俗中修炼得道之人,达到了长生不老可通神界的凡人,则为仙。如广寒宫的嫦娥和吴刚、云游四方的赤脚大仙、各显其能之八仙等,最初都是凡人,后来在神的教育培养下走上了神途。但是,一般情况下,仙只是一个“职称”而非“职务”,有地位有待遇没实权,在没有册封“任命”之前始终都是虚职。可见,神仙社会也有地位等级的区别,有的位高权重,有的位卑甚至不入流。如“弼马温”一职,都没资格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更不可能到灵霄宝殿参加神界的重大决策性会议,“猴哥”因此很失落很生气。
不管各路神仙背景如何、职位高低,都是神通广大手眼通天、还能够长期深入凡俗民间巡视的天界“环节干部”。他们“奉天承运”承上启下,管理天下大事,是芸芸众生的“父母官”。从飞禽走兽、海居水游、花草树木,到五谷杂粮、凡夫俗子、人间烟火,一切生灵的生老病死、生儿育女、衣食住行都在神仙的管控之中,甚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神仙的监督之下。所以,万事劝人休瞒昧,举首三尺有神明。这样庞大的神仙队伍,也有一套下级服从上级的管理制度。每当年末岁尾,下级神仙都得到上级神仙面前进行“述职报告”,汇报本年度的工作业绩,听取下一年的指示精神。从每年的腊月初一开始,主政下界的各路神仙陆陆续续离开本职神位,腾云驾雾飞回天宫述职,凡俗相关事务便暂时无神打理了。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神仙离岗后,神出鬼入生妖作怪,隐藏在凡间的妖魔鬼怪便蠢蠢欲动,乘机兴风作浪骚扰百姓。如《西游记》所述,形形色色的妖怪,欺男霸女肆意涂炭生灵,还想劫持细皮嫩肉的唐僧蒸了下酒,让牵马挑担的师徒兄弟一路坎坷历经磨难。妖魔鬼怪虽然众多,若分门别类也就两大类,“猴哥”真正能降服的莫过一些蛇精、蜘蛛精、老鼠精、蝎子精等土生土长的“地产”妖怪。而神仙的“宠物”下界作乱,那“猴头”其实毫无办法。威力巨大的神妖,打得“猴哥”半死不活苟延残喘,要不是菩萨暗中相助指点迷津,呆头呆脑的唐和尚师徒很难发现妖精与天界神仙的特殊关系,最终都得求助神主管好自家的“畜生”,才算使其改邪归正现了原形。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尚且如此,何况凡夫俗子草民下人呢?
老百姓在长期的生活生存实践中,虽然积累了丰富的驱鬼消灾经验,也制定了一些应急预案,但多数是糊弄鬼的虚张声势。表面上咋咋呼呼,其实根本没有金箍棒那样变化莫测的战斗神器。例如,家乡有一习俗,一进腊月,为防鬼怪泛滥,把初一就定为“咬灾节”,也称“咬鬼节”。初一黑黢黢的三更时分,一家老少潜伏在被窝里“嘎嘣嘎嘣”咬灾咬鬼,多数时候咬的是炒大豆炒黄豆,偶尔也顺便炒一些瓜子麻籽。老人们说,咬鬼的声节越铿锵有力越有威慑作用,腮帮子咬得生疼,为了保佑平安,必须坚持“咬斗”,直到日出。心里明明知道这是哄鬼的“表演”,那也得假戏真做。
俗话说“腊月初一不吃炒,这个起来那个倒”。“咬灾节”与其他民族地方的“火把节”、“泼水节”类似,都有驱鬼避邪的作用。
咬灾后没几天,转眼到了腊八,守岗的神仙越来越少。毕竟天堂仙境条件优越,借“公差”之便赶紧回宫,和“亲人朋友”团聚,早早结束“两地分居”苦涩之恋,也属“人之常情”。神仙纷纷离岗,妖怪得寸进尺,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没有安全保障。怎么办?只有故技重演,还得表演“一场戏”,且不说顶不顶用,吓唬一回再说。
过腊八,要吃腊八粥,既为神仙送行,也为震慑日益猖狂的邪恶。先民们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儿共煮一锅,有调和千灵之意,用以送别主政一方的神明“一把手”。这便是腊八粥起源的一种说法。同时,家家户户从河里刨取明晃晃的似剑如镜的冰片,矗立家门前,似乎有一点照妖镜与降魔剑的模样,就像谷田里绑一个假人儿吓唬小鸟一样,希望能够驱散魑魅魍魉。腊八早晨,太阳还没出山,由糯米、赤豆、大枣等食材熬煮的红色腊八粥已经非常粘稠,故名稠粥,可以拌糖食用,好让神仙述职时多一些甜言蜜语;稠粥也可以在碗里反复颠簸,滚作椭圆状,好让鬼怪脚下踏球,滚得远远的。特别是熬粥时,撇一碗红色粥汤浇到冰尖上,状如寒刃见血,大有来犯必诛之意。
到了 腊月二十三,情深意浓、恪尽职守的灶神爷,是最后一位要离岗的神仙。灶神的地位虽不很高,仅仅相当于单位里肚满肠肥的“伙食科长”。但灶台意味着“火食”,在人类历史上,由茹毛饮血到火烹熟食,是落后与进步、野蛮与文明的分野。而且专门统领厨房灶台火头军的灶神爷,掌握着分配食品的“天下第一勺”,这是不可小视的实权,在“有奶便是娘”的凡人眼中,有实惠有魅力,很是神气。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天下的头等大事,是生命的最高尊严,就是罪不可赦的死囚,临砍头前也得给吃一顿可口饱饭,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所以,灶神爷这样的“衣食父母”,无论其神界地位高低,在老百姓心中显然是最重要的,亲和力极强,人缘极好,很受世人崇拜敬重。当灶神爷离开百姓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时,温饱的子民或待哺的饥民,都会恋恋不舍费尽心思为其饯行。请灶神爷吃饭,百姓不用准备山珍海味,常人以为的美食,灶神爷不一定喜欢。就像升官发财后时常出入饭店酒局的哥们儿一样,一顿儿时熟悉的味道,才是最美最可口的。老百姓深知灶神爷善解人意品德高尚,请神享用糖葫芦麻糖等民间最有特色的甜点小吃,顺便拜托老人家“述职报告”时多一些甜言蜜语,以达“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美好愿望。可见,贵为天界管灶肥差的灶神爷,屈尊草民的寒舍陋室,品味凡俗小吃,应该称得上通情达理体恤民情的“好干部”。
农业社时候,家乡比较困难,没有糖果糖瓜麻糖蜜枣糖葫芦之类的甜食。每年腊月,家家都要把胡萝卜擦成丝儿,煮熟后攥成团,码在笓笓上,准备用作正月的饺子馅。煮过胡萝卜丝的汤水,进一步熬煮,水分越来越少,锅底只剩粘稠的糖稀,这可是顶好的甜品。每到腊月二十三,乡亲们必定蒸糕炸糕,用家乡人宴宾待戚最高规格油炸糕蘸糖稀款待灶神爷,油炸糕油嘴滑舌绵柔劲道,比冰凉梆硬糖葫芦的档次高得多。父老乡亲以此表达对灶神爷的无比敬爱,不知道他老人家内心深处是否感到欣慰?
送别了灶神爷,天下无神,老百姓还真有一点“六神无主”,真有一点无依无靠、神不守舍、惶恐不安的感觉。心里总是默默祈盼神仙早日下凡,好给大家带来安神定气崭新的生活。这种强烈的辞旧迎新愿望,也催促着乡亲们迫不及待忙头饰乱的匆匆步履,冰冷寂寥的村庄骤然间忙碌热闹了起来。村东响炮卖鞭,村西剪纸卖画儿,南来北往的小买卖人,手提肩扛走街串巷,不停地吆喝兜售。磨刀的、修笼的,钉锅钉碗钉缸的;弹棉的、抖毛的,缝制皮衣皮裤的;修门的、挂掌的,油墙油炕油柜的;各种手艺人趁着除旧迎新也能挣点香火钱儿。村里人杀猪的宰羊的,磨豆腐的蒸糕的,扫尘的洗衣的,生豆芽的栽葱的,越是临近年三十越是吱天嘹凹嚷嚷呼呼、手忙脚乱挤挤擦擦,人烟气息越来越浓稠。平素见不到的小伙子大姑娘,衣着打扮时髦,油光锃亮的皮鞋高跟鞋踏上尘土飞扬的回乡路。花里胡哨的子孙外女,操着一口亦土亦侉的“条绒”普通话,欢快地扑在灰尘簸土的老人怀里,好吃好喝好招待不说,老头老太太辛苦一年口挪肚攒的一点新票票,自觉不自觉地、轻飘飘落入这些命根根的衣兜里。
温馨团圆的大年三十终于到了,早晨起来,刻意梳洗一番,平时七长八短缝缝补补的一家人,都换上了崭新得体的服饰,嬲铮铮地展示迎新的姿态。在神光里转了一圈的岁月,即将如约回到原点,展油活水地度过旧岁的最后一天,也是对艰难困苦的告别。贫困潦倒满身债务的穷鬼,一腊月虚屙假尿心惊肉跳惶惶不可终日。躲过了“步步紧逼”的腊八粥和“黑脸夺命”的糖葫芦这两次人鬼都来讨债的尴尬时段,躲到年三十就像列车即将到达终点站,没人再来查票一样庆幸。如果没有深仇大恨,单单债务纠纷,谁也不忍心在这和谐的节日里再紧逼强迫了,狗急跳墙对谁都不好。像“黄世仁讨债杨白劳”那样的戏曲情节不多见,天理也不容。东躲西藏的穷汉可以一跃而起,忘掉一切不如意不顺心,大大方方回家过年去了。等下凡的神仙一到,华容霓裳万事万物,都将以激昂的姿态拥抱新的神光,成全新的期望。
当新的神光越来越近时,不仅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寒窑土屋枯树老井也似乎春风得意了。新粉刷的墙壁,张贴了“招财进宝”的年画。新裱糊的窗纸,点缀了“五福临门”的窗花。屋顶横梁鲜红墨迹的“抬头见喜”,仓房地窖雄心勃勃的“粮食满仓”,禽棚畜圈丰盈富裕的“六畜兴旺”,门前老树美好愿望的“出门顺利”,老井石碑感恩戴德的“饮水思源”,屋檐下院墙上,都贴满了丰富多彩的美好祝福。真可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临街门楣,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和“门神桃符”,更将迎新神纳万福的气氛烘托得喜庆热烈,也将辞旧岁禁鬼怪的“警示”表达得严肃认真。
家里的男人们带着无限的思念和神圣的敬仰,到自己家的坟茔宝地敬香敬祖,把列祖列宗请回府上,设堂敬贡,庇佑儿孙安康幸福。
太阳落山,夜幕降临,屋里屋外,灯火阑珊。安顿好了鸡鸭猪狗牛马羊,准备好了迎接神仙所需的旺火香火礼花爆竹,一切按部就班妥当贴切后,庄严地鸣放“安神”礼炮。夜空中骤然炸响的一声声爆竹,是天下百姓向各路神仙发出的庄严邀请,这个过程俗称“安神”。这就像请客吃饭需要提前下请帖一样,人神之间事先也得打声招呼,显得咱凡夫俗子懂规矩有礼貌。“安神”的礼炮响过之后,就进入冲刺“年关”的关键时刻,这个过程俗称“熬年”或者“守岁”。 相传,有一种凶险的怪兽叫“年”,其既非地产鬼怪也非神仙“宠物”,有点来路不明,每当三十晚上“安神”以后,都要出来作祟。此怪威猛无比生性嗜肉,从飞禽走兽到翁妪孩童,都是其吞噬的目标。“年”兽是天下无神空档期最后出现最凶残的恶魔,对安分守己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威胁最大。如何闯过“年”关,老百姓心里没底儿。请回列祖列宗,不仅人多势众为儿孙助威,而且要在一起吃一顿一年来最丰盛的团圆饭。也就是说,大敌当前生死未卜,一旦遇到不测,也算是见了亲人最后一面,也算和亲人们共同吃了一顿最后的晚餐。
“安神”之后,祈盼神来“年”去,屋里不允许开柜揭瓮,以防“年”兽隐入其中。全家人聚在一起相互依偎,相互壮胆,盼望明天,畅想未来。而且不言恶语,不道名姓,不生气不拉脸,既恭敬又从命。在和睦紧张的氛围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谨言慎行,不惧困顿,不思躺卧。同时,所有房间灯火通明,各个门庭红烛高悬,灶里不灭火,炉中闪红光,香烟萦绕,炊烟袅袅,以各种方式警示震慑“年”兽恶魔,据说夜行的鬼怪最怕红色灯火。凡夫俗子与“年”的对峙,是一场倾囊而出、绝地反击的煎熬战,所以把这种煎熬对峙称为“熬年”。“熬年”必然是为了战而胜之延年益寿,所以也叫守岁,守护平安,增岁增寿。“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记得小时候,每当熬年夜就依偎在奶奶怀里。奶奶讲古老的故事,我给奶奶咀嚼新炸的莲花豆。奶奶嘴里没有牙了,想吃硬食就得我给咀嚼。受奶奶影响,我平素爱吃绵软的肉臊子面条,不爱吃干硬的东西。奶奶说我嚼下的莲花豆干松汁少,可能口水不多的原因。这样做也许不太卫生,但奶奶从来不嫌弃。据说奶奶年轻时长得漂亮,小脚不足三寸,走起来如春风摆柳婀娜多姿,爷爷一眼就相中定了终生大事。奶奶特别要强,干什么都要模要样要脸面,每当年三十总把自己那顶黑绒镶翠的“冠”戴在头上,也把银质挂件蟾蜍五件套挂在胸前,盘腿端坐热炕头,显得雍容富贵。九十来岁的奶奶特精神,熬年夜的说道也特别多,总在吩咐提醒家人该注意回避的一些细微末节。直到圆满接神后,她方能如释重负,搂抱着我躺下休息。那年,大雪纷飞的寒冬腊月,奶奶和我同时病倒了,我好几天高烧不退昏迷不醒。腊月二十晚间,奶奶在病痛中慢慢撒开我的手,拥抱了死神,与世长辞了。当我从昏迷中醒来,我坚信:一定是奶奶从鬼门关把我推回了人世间,而她毅然决然地牢牢牵着“牛头马面”这个可恶的索命鬼,踏上黄泉路跨过奈何桥,登上望乡台恋恋不舍地告别亲人。那一年的熬年夜,我没嚼一颗莲花豆,倍感孤独倍感寒冷。
漫长的熬年夜,是黎明前的至暗时刻。人们翘首期盼神圣的恩泽,分秒都感觉十分漫长难熬。可神仙下凡的时辰百姓并不明确,而是根据神界的“宪书”条款,由阴阳二择先生按有关揆程进行推算。失笑的是,村里的“二择先生”非瞎即聋,五官总是有问题,给出的时辰也有一点“二”。有的地方子时,有的地方零时,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般都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也就是说,神仙到达千家万户该是五更天左右,其中缘由不得而知。大概猜想:子正时刻应该敲响了神仙下凡的钟声,众神离别“亲朋好友”难免得拥抱寒暄一番,就像天蓬元帅那样的情种,心里总是惦记嫦娥小妹妹,估计还得多耽误一会儿。另外,路途遥远行囊满满,也得磨蹭一段儿时间。所以,家乡父老接神的时辰确定为“五更”,也是合乎情理的。 终于祈盼到来的接神仪式,让全家人欢欣鼓舞。在男性长者的主持下,迅速敞开所有的家门街门,燃发旺火,天地贡桌前红烛点香,敬天敬地敬神敬祖的各种黄表符帖、金箔元宝等,在聚宝盆里燃起冲天的火焰。父父子子孙孙香桌前跪拜磕头许下美好祝愿,但愿人寿年丰、福禄喜乐、富贵吉祥。然后,家长带领子孙围着旺火转一转,抱起小孩在旺火上悠一悠,盼望子孙后代高升旺长。女人们家里准备迎神接福的美食,男人们放飞冲天的红色礼炮礼花,整个夜空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在这人神共欢、普天同庆的欢乐时刻,一切妖魔鬼怪溃退逃遁,天下一片祥和。天地人神发自肺腑、激情澎湃地同唱一首《欢乐颂》:“欢乐之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
除夕接神仪式,迎来了大部分神仙,而不是全部。因为诸神所居天界地位和职责不同,降临的顺序和方位自然也有区别。至于什么时段迎接何方神仙,也得由相关先生启示。从除夕夜到正月初四,每天都要安排接神,财神、福神、贵神、喜神等老百姓热盼之神,迎接的方式也有很大差别。比如,除夕夜接神,是在自己家庭院里进行;而迎接喜神一般是在白天,并且在农田野滩里进行,由村里男女老少骑马赶牛集体举办。香烟飘飘、爆竹声声,锣鼓喧天、气氛浓烈。除此之外,初五要送“五穷”,初八要“八仙过海”,初十要“观天象”,十五要“闹元宵”,二十、二十五还要大小“填仓”祈盼五谷丰登、仓廪充足。
自腊月初开始,神往神来一月有余,老百姓尽其所能迎来送往。一回回三叩九拜,一遍遍敬香祈祷,这种真心实意、诚心诚意的敬仰,日月可照天地可鉴。并且,老百姓自觉的、心甘情愿的敬仰,也真正做到了心香、身香、口香,即心地善良、身正品端、不言恶语,这是敬仰的最高境界。在这种善念善意中,无论亲人之间,友人之间,还是与陌生人之间,都多了几分友善,少了许多争执,你好我好大家好。特别是那些无神可依的艰难时刻,人们揆情度理总想小心翼翼地托起别人心中的希望光芒,让大家都重新燃烧生命的激情火焰。难得的相互恭敬一团和气的氛围,一直保持到神光普照,凡间闯过了年关,老百姓都顺心顺意顺气了,才不知不觉隐入尘烟。
与春节期间既信又敬不同,老百姓平平常常过日子,求温饱图平安,素心寡欲,没有大富大贵的奢望。平日里对待神仙的态度,敬与不敬,是由回馈的灵与不灵决定的。所谓灵,就是敬神能得到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回馈,求风得风,求雨得雨。否则,敬神得不到“显灵”,久而久之就会敬而远之,心灰意冷了也就不那么诚心实意了。所以,老百姓有什么心愿,都愿意到感应灵敏的神仙面前去敬香,这样的神仙才算得上“忧国忧民”的慈爱之神。
其实,做神仙也有难处,既要顾全普济天下的大局,又得考虑民间的热点诉求;既要按照玉帝旨意办事,让“上司和衙役”都满意,还得顾及下界百姓的情感,更不能让自己变成不灵验的落魄神仙。因此,当我们每每进入宫观庙宇,神堂大殿前必见硕大的牌匾——"有求必应”,“心诚则灵”,“神光普照"等,或者“掌万民福泽,通天下财源”、“兴家立业财源主,治国安邦福禄神”之类的对联。这些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牌匾对联,就是昭告天下,本尊“公平公正诚恳为民”,以鼓舞普天下老百姓爱神敬神的信心。
毋庸置疑,天界神仙排山倒海的广大神通无穷威力,令天下凡夫俗子敬佩得五体投地。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得道成仙,步入神途,就像“八仙”那样飞向天堂逍遥自在。做过如此飞黄腾达美梦的凡俗高手不乏其人。殊不知,真正的敬神修仙并不那么容易,从意志品质、肉眼凡胎都得经过几番脱胎换骨的“熔炼”。尊古今圣贤、知天地礼仪,修高贵品德,承担得起天下人共同的希望,放得下自己的七情六欲,才能起步进入修行境界。特别是“敬神修行”与“私欲膨胀”水火不容,凭功利心修为,以得失心敬神,既不纯粹也不符合天界神仙的善念。不但不能得道成仙,还可能走火入魔误入歧途。所以,敬神修行是一件神圣的漫长而艰难的事情,绝不可利欲熏心蛮干胡来。
可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却时有发生。不少宫观庙宇本来是敬神修行的主场地,竟然商品化、市场化了,用金钱绑架了神仙。大势炒作“头炷香”、“烧高香”等概念,动不动以几百几千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天价“宰割”修行者的虔诚,泛滥了金钱的作用,大有贿赂神仙之嫌,败坏了修行的风气,损害了神的光辉形象,这是对“敬神修行”的亵渎。更有甚者,本来是凡夫俗子平庸之辈,却要厚颜无耻神化自己,标榜自己腾云驾雾飞檐走壁武艺高强,鼓吹自己神机妙算标新立异赛如圣贤。在虔诚敬神的百姓面前,神化自己的修行,神化自己功德无量,实际就是俗不可耐的“好龙叶公”,其本质是骗子而无真正的修为。所以,神化己和商化神,无真无善,急功近利,都不是真正的“敬神修行”。
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神化的故事太多了。从《金刚葫芦娃》《哪吒闹海》,到《神笔马良》等少儿励志;从《天仙配》《白蛇传》,到《牛郎织女》等爱情缠绵;从《西游记》《水浒传》,到《三国演义》等神出鬼没刀光剑影的争名夺利;都有神仙或者神化英雄勾心斗角力挽狂澜。就连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细微末节,都能感受到“封神演义”之无孔不入。比如,一个不起眼的商品,通过各类媒体造势,非得神化到包治百病,功能无比强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完美到空前绝后的程度。甚至老百姓日常说话唠嗑,也离不开神的潜移默化,好像只要沾了神光,就显得威武霸气高大上了。聪明娃称“神童”,靓妹称“女神”,帅哥称“男神”。气色好称“神气”,肤色好称“神采”,想问题称“神思”,有本事称“神功”,聊得好称“神侃”,演得好称“神韵”,算得准称“神算”,跑得快称“神速”,情投意合称“神交” ,威力巨大称“神威”。 英明神武、 神来之笔、神机妙算、神乎其神、神采奕奕的各路神仙,让人心驰神往。就是那些装神弄鬼的牛鬼蛇神也让凡夫俗子精神恍惚,神魂颠倒,鬼使神差。 啊!“听万民百世轻唱,只留下神的飘逸神的传说……”
2023年元月19日于赤峰[1]
作者简介
梁淳威,内蒙古凉城县蛮汉镇人。《凉城文苑》责任编辑,行政单位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