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長沙港

長沙港霞凝港區定位為湖南省級的商品集散地、中轉配送地、貨源輻射地和消費中心,地處中國東西部的結合點,是沿海發達地區的大後方,是促進西部大開發的物流通道,更處在中部地區的核心位置,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中國東西部物資對流中轉的結合部,在中國特別是湖南省擴大開放和外向型經濟中處於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長沙港位於東經113。北緯28。地勢西南高、東北低。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長沙港

風況:唯夏季多正南風

所在地:長沙

規劃用地:1500畝

氣候: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

降水:港區年平均雨量1300毫米

貨運泊位:14個

總投資:7億元

自然條件

氣候:長沙港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等氣候特點。

風況:港口主導風向為西北風,唯夏季多正南風,歷年最大風級9級,最大風速24米/秒。

降水:港區年平均雨量130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52天,大部分雨量集中在4—9月,冬季降雪時間少,年平均降雪日6天。

冰況:終年不結冰,無冰凍史。

霧況:平均霧日13.5天,一般發生在11月至次年3月。

氣溫:港口年平均氣溫17.2℃,月平均氣溫28℃~29℃,極端最高氣溫43.6℃,歷年最低氣溫—7℃。

水文:港口歷年最高洪水位39.51米(2017年),最低水位25.35米,最大水位差13.83米,年平均水位29.59 米。

交通條件

原老港區湘江東岸上起新港,下至撈刀河口;西岸上起顏家嘴,下迄商業學院以北150米;瀏陽河東岸上起東湖村,下至瀏陽河口,西岸上起候照村,下迄瀏陽河口。

霞凝港舊稱下泥港。清《湘城訪古錄》載,下泥港源出長沙縣接湘陰縣界之土梯坳,南流至洋橋與羅家山水合流,又南合旺谷嶺水,再經長湖洲、橋頭驛、新橋,與桂花壠水、落馬橋水相合注入湘江。出口處即今開福區霞凝鄉。

南北朝酈道元作注的《水經》中是這樣記載的:湘水過瀏河口二十五華里後「下泥港水自東北來注之」,並細述它源出長沙湘陰交界處的土梯坳,南流經龍家橋、洋橋、橋頭驛等地,至西南出港。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編纂的《長沙縣誌》全境圖中,也標繪了下泥港和這支水流的位置。 下泥,在長沙方言中是稀泥、爛泥之意,自然不是什麼美稱。明、清兩代此地行政區劃屬臨湘都八、九兩甲,民國三年廢都、甲,設鄉、鎮,於是有了取鄉名之事。當時,當地李氏女子職業學校校長李鶴泉等人提出,「下泥」二字不雅,建議以諧音「霞凝」二字代替,被政府採用,自此「霞凝」作為鄉名沿用80餘年至今,其港口也隨用此名。它雖只是一條小街,也為往來舟楫(包括小火輪)停泊之所。

地理位置

由於長沙是湖南省會,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而長沙新港特別是霞凝新港區所處地理位置具有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及深水泊位優勢,所以經濟腹地具有較大的覆蓋面,其腹地可分為直接和間接。

直接經濟腹地是長株潭經濟圈,包括長沙六區三縣(市)和株洲湘潭。該地區本土經濟發展迅速,吸引外向型企業的規模也在持續擴大。在工業方面,通過戰略性調整和改組,長沙市一批頗具實力和競爭力的企業已脫穎而出,出現了LG飛利浦、遠大空調、長風獵豹、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龍頭企業,其綜合實力都已躋身全國同行業前列。這些「一頭在外」或「兩頭在外」型企業的發展大大刺激了港口吞吐量的增長,是長沙港發展需要重點服務的目標客戶群,是直接的經濟腹地。如長沙集裝箱運量最大的LG集團,2004年年產箱量達到1萬多TEU。為了適應突飛猛進的集裝箱運輸的發展,長沙港於2004年9月引進資金8000萬元,與上海港集裝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集箱(澳門)分公司三地兩港聯手成立了湖南省第一家港口中外合資企業,建立了湖南外貿貨物運輸的水上主通道。

間接經濟腹地主要是湖南全省及以上海港為龍頭的長江經濟帶。如湖南婁底的漣源鋼鐵、湘潭鋼鐵每年均擁有大量礦石的進口和卷鋼板的出口,而近幾年成倍增長的進出口量受到了鐵路瓶頸的制約,迫切需要尋找新的運輸渠道,水路運輸由於成本低、運量大,港口設施和航道條件改善而受到青睞,於2004年投資3000萬元在霞凝港區建造了一條150萬噸/年的礦石專用卸載線,一期計劃投資2億元,打造湘江—長沙冶金物流網。

港口規劃

長沙新港規劃建設貨運泊位14個,其中千噸級泊位11個,其他泊位3個,港口年吞吐能力集裝箱20萬噸,件雜重件貨物500萬噸,規劃用地1500畝,建港區鐵路專線,港區工程分一、二、三期建設及配套物流園建設項目,港區工程概算總投資7億元。長沙新港建成後將成為中國內河具有現代化水平的主樞紐港口。一、二期工程已完工。

一期工程:2003年7月投產,建成4個千噸級泊位,其中集裝箱泊位2個,重件兼雜件散貨泊位2個,港區主要大型設備9台,總投資2.268億元。

二期工程:2004年底動工建成,與一期南北兩向延伸,岸線295米,占地面積259.5畝,水工結構按滿足2000噸級船舶靠泊設計。建成4個千噸級泊位,以件雜貨、干散貨為主,兼顧集裝箱裝卸運輸,設計貨物年吞吐量120萬噸,總投資2.16億元,工程投資回收期8.35年。這些設備是中國內河港口一流的現代化起重設備。其中1台35噸—25M全幅度台架式起重機,專門用於起卸鋼材及進出口大型超長、超寬、超高和各類笨重件,是我國內河港口最先進的起重設備,已先期試吊。工程建設順利推進,繼框架碼頭完工,總投資2000多萬元的7台(套)起重機械設備,3台5t—18m台架式起重機,3台35t—30m龍門起重機4月底全部安裝完畢,2006年6月可如期交付使用。

三期工程:概算投資2.6億元人民幣,規劃建設5個碼頭泊位,其中2000噸級集裝箱泊位2個,2000噸級件雜泊位2個(其中全天候作業港池泊位1個),滾裝斜坡碼頭(兼顧戰備)1個,鐵路專用線1條,碼頭岸線總長400米,港區占地面積約500畝,碼頭設計貨物年吞吐量150萬噸,主要承擔液態散貨的裝卸運輸任務,已完成工程預可論證工作,計劃2007年年初動工,工程投資回收期為7.86年。

吞吐量

2000年長沙港貨物吞吐量達200多萬噸,

2004年長沙霞凝新港貨物總吞吐量104.64萬噸,裝卸機械設備等散雜貨物9.5萬噸、液態貨物2 400噸,與2002年的老港相比,增長了41.64萬噸。

2006年長沙霞凝新港港口貨物吞吐量達260萬噸,其中國際集裝箱8.3萬標箱。

2008年長沙港港口貨物吞吐量2955萬噸,較2007年增長41.54%。

港口運營情況

3月27日,一派繁忙景象的長沙新港碼頭。該港口吞吐量逆勢增長,件雜散貨、集裝箱吞吐量雙雙創了新高。目前,件雜散貨吐吞量已接近90萬噸,同比增長33%,集裝箱吞吐量達3.5萬標箱,同比增長43%。[1]

參考文獻

  1. 長沙港之變 汽笛聲聲 通江達海長沙晚報網,2019-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