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须卷盔鲨
长须卷盔鲨 |
---|
学名 Cirrhigaleus barbifer 命名者 Tanaka, 1912 英文名 Mandarin dogfish 别名 Phaenopogon barbulifer、刺鲨、沙鱼、 长须卷盔鲛、棘沙、长须棘鲛 观赏鱼/食用鱼 否/否 最大体长 126 cm |
分类 |
纲 软骨鱼 Chondrichthyes 目 角鲨 Squaliformes 科 角鲨 Squalidae 属 卷盔鲨 Cirrhigaleus |
长须卷盔鲨,体粗壮;吻广圆,短而平扁,吻长小于1/3头长,远短于口裂到胸鳍起点之距离;前鼻瓣延长为肉质鼻须,末端细尖,向后延伸至口裂;口前吻长为鼻孔间距的1.8倍;眼椭圆形,无瞬膜和瞬褶,眼径稍小于吻长;具唇褶;上下颚齿形相似,扁长形,似刀片状,侧缘相互重叠,具一倾斜齿尖,上颚齿稍小于下颚齿,齿缘光滑,齿式26-27/22-26;喷水孔大,为眼径的2/5,椭圆形,位眼后上方;鳃裂几乎等大等距离;皮肤粗糙,盾鳞大。两背鳍同型,几乎等大,前端均具长而粗之硬棘,两棘均无沟痕,鳍高大于基底长;第一背鳍起点位于胸鳍后角稍后方,基底末端则远在腹鳍起点之前,距胸鳍较距腹鳍为近,上角尖,后缘凹入,后角稍延长;第二背鳍约与腹鳍后角相对,硬棘长大于第一背鳍硬棘长;尾柄有侧脊而无尾前凹洼;胸鳍后角钝圆;尾鳍宽短,上叶发达无缺刻,大于下叶,下叶与上叶相连,成一宽圆形后缘;腹鳍起点距第二背鳍较距第一背鳍为近,前后缘连续呈半圆弧形;胸鳍大于第一背鳍,后缘稍凹入。身体背部灰褐色,腹部白色,各鳍具明显白色边缘。[1]
目录
栖地环境及深度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栖息深度140 - 650公尺
主要栖息于水深140-650 公尺大陆棚近底层水域,在纽西兰较常见。以底栖鱼类及无脊椎动物为食。 [2]
分布
繁殖
卵胎生,每产10子(每侧子宫有5子)。
保育
数据不足(DD) ;评估日期: 2007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