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泊鎮
鏡泊鎮,隸屬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位於寧安市西南部,東與馬河鄉接壤,南瀕鏡泊湖,西南與吉林省汪清縣春陽鎮、敦化市雁鳴湖相鄰,北與渤海鎮毗鄰。鎮政府駐鏡泊村。區域面積為347.87平方千米。2018年,鏡泊鎮戶籍人口為17719人。截至2019年10月,鏡泊鎮下轄17個行政村。2011年,鏡泊鎮農業總產值3.6億元,比上年增長10%;畜牧業總產值1390萬元,比上年增長15%;漁業總產值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00萬元,比上年增長5%;財政總收入453萬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營業稅15萬元,增值稅18萬元,企業所得稅110萬元,個人所得稅7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12%、10%、15%;各類存款餘額4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人均儲蓄2000元;各項貸款餘額5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7%。[1]
中文名: 鏡泊鎮
行政區劃代碼: 231084107000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
面 積: 347.87 km²
下轄地區:1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鏡泊村
電話區號: 0453
郵政區碼: 157424
氣候條件: 溫帶半濕潤氣候
車牌代碼: 黑C
人 口: 17719人(2018年戶籍人口)
目錄
歷史沿革
鏡泊鎮因鎮區位於火山堰塞湖鏡泊湖之濱而得名。
清代,屬寧古塔副都統轄區。
民國時期,屬寧安縣體仁鄉。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屬第九區鏡泊湖保。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改設鏡泊村。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屬第三自治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劃歸鏡泊縣管轄,屬第六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鏡泊縣併入寧安縣後,改為第九區。
1955年4月,改為鏡泊區。
1956年5月,撤區劃鄉,設置鏡泊鄉。
1958年9月,成立鏡泊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改為鏡泊鄉。
2017年11月3日,撤鄉設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鏡泊鎮下轄鏡泊、灣溝、復興樓、後漁、慶豐、五峰樓、永豐、湖南、金家、褚家、北石、湖西、城子、良種場、東大泡、小夾吉河、江北17個行政村,下設286個村民小組,共有25個自然屯。
截至2019年10月,鏡泊鎮下轄17個行政村:鏡泊村、灣溝村、復興樓村、後漁村、慶豐村、五峰樓村、永豐村、湖南村、金家村、褚家村、北石村、湖西村、城子村、良種場村、東大泡村、小夾吉河村、北村。鎮政府駐鏡泊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鏡泊鎮位於寧安市西南部、鏡泊湖之濱,東與馬河鄉接壤,南瀕鏡泊湖,西南與吉林省汪清縣春陽鎮、敦化市雁鳴湖相鄰,北與渤海鎮毗鄰。區域面積為347.8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鏡泊鎮地處深山區,地勢南高北低。境內四周環山多林,溝膛河川兩岸有少許平地。主要山脈有張廣才嶺、老爺嶺,境內最高點大頂山位於南湖頭,海拔569米;最低點位於鏡泊湖,海拔280米。
氣候
鏡泊鎮屬溫帶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溫涼多雨,春季暫短、回暖快,風大幹旱;夏季溫熱多雨而集中;秋季短、降溫快,霜凍、寒潮早來;冬季漫長而寒冷。
水文
鏡泊鎮境內河道屬牡丹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松乙河、房滲溝、大夾河、小加河、柳樹河子、復興樓河、鏡泊湖上游,河流總長度105千米,流域面積22平方千米,河網密度22千米每平方千米,年徑流總量5000萬立方米。其中,最大的河流為松乙河,從南至北流經境內復興村、東大泡村、鏡泊村、湖西村,長4千米,流域面積15平方千米,年均流量5000立方米每秒。
歷史文化
鶯歌嶺遺址
鶯歌嶺遺址位於鏡泊鎮鏡泊村南1.5千米,鏡泊湖南端、鶯歌嶺山下的斷崖坡地上。
1963年發掘面積100平方米,有居住址4座,灰坑址1個。出土陶器以夾砂紅褐陶為主,有少量粗灰陶。器形多直口或羅口平底罐、碗、盅、紡輪及陶豬、狗雕塑等。石器以打制為主。骨器有錐、針、鹿角鋤、蚌刀和樺皮器等遺物。
1999年1月10日,鶯歌嶺遺址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灣溝二十四塊石遺址
灣溝二十四塊石遺址位於鏡泊鎮東南12.5千米處,地處松乙河北岸,為唐渤海國時期遺存。在長9.6米、寬7.8米的長方形地段上排列24塊短塊石柱,分3行,每行8塊,行距3米左右、石塊直徑50-65厘米不等,高出地表65厘米左右。24塊石可能是某種事件紀念物,或是宗教崇拜物,亦或是古驛道上的某種建築。 1990年12月29日,灣溝二十四塊石遺址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陳翰章烈士紀念碑
陳翰章烈士紀念碑位於鏡泊鎮灣溝村,碑高1米,1950年時為1940年12月8日在灣溝戰鬥中犧牲的原抗日聯軍二軍五師師長陳翰章而建,1980年復修。
人口
2011年末,鏡泊鎮有漢族、滿族、朝鮮族3個民族,總人口為21014人,其中,男性10708人,女性10306人。
2018年,鏡泊鎮戶籍人口為17719人。
經濟
2011年,鏡泊鎮的糧食作物主要以大豆、玉米、水稻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白瓜子、小粒豆等,漁業以養殖鰱魚、草魚、鯉魚為主。全鎮糧食總產量4.3萬噸;白瓜子種植面積500畝,產量50噸;生豬年末存欄5000頭,牛年末存欄4800頭,羊年末存欄6000隻,家禽年末存欄2.8萬羽;水產品總產量300噸;商業網點50個,職工100人。全年農業總產值3.6億元,比上年增長10%;畜牧業總產值1390萬元,比上年增長15%;漁業總產值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00萬元,比上年增長5%;財政總收入453萬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營業稅15萬元,增值稅18萬元,企業所得稅110萬元,個人所得稅7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12%、10%、15%;各類存款餘額4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人均儲蓄2000元;各項貸款餘額5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7%。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鏡泊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75人,專任教師18人;小學5所,在校生494人,專任教師6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1所,在校生140人,專任教師5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
文化體育
2011年末,鏡泊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5個,藏書3萬冊;村級活動場所4個;攝影、書法、美術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成員150人。同時,有體育場地6個,3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鏡泊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5個,病床20張,固定資產總值2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8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9人。醫療機構全年完成診療1900人次。
廣播電視
2011年末,鏡泊鎮有有線電視用戶5100戶,入戶率100%,其中數字電視用戶4100戶。
社會保障
2011年,鏡泊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883戶、1034人,支出124萬元,比上年增長8%;月人均100元,比上年增長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87人,支出16.9萬元,比上年增長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9人,支出12.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含資助合作醫療)95人次,支出68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6人;社會福利費9萬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鏡泊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42千米,投遞點28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5萬件;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4400門,固定電話用戶4700戶,比上年增加58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86%,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移動電話用戶1.56萬戶,比上年增加200戶,移動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85%;光纜線路總長達90千米,主幹電纜達786對千米,寬帶接入用戶786戶。
交通運輸
2011年,鏡泊鎮有鎮、村公路10條,總長120千米;鏡泊鎮公路客運站為三等站,日均發送15輛客車,日客運最1000人次,年貨運吞吐量500萬噸。同時,鶴崗—大連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36千米,雙向4車道,通往寧安市、敦化市。
視頻
寧安市鏡泊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