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鎮靜劑,有助於緩解人們的抑鬱焦慮。它們被用來治療精神緊張,並不影響正常的大腦活動。這類藥物包括傳統的巴比妥類(如巴比妥苯巴比妥等)和近20年來世界內廣泛應用的苯二氮草類;即安定類。此類製劑對改善病人的睡眠,對抗焦慮,解除煩躁,起到重要作用。但在發揮治療作用的同時,也表現出種種不良反應,特別是連續使用,也會成癮。

鎮靜劑

目錄

藥品簡介

精神分析法對那些心情煩亂的患者或抑鬱者非常有效,但對於精神障礙病人效果不佳。約翰·凱德懷疑精神病是由於患者體內化學因素失衡而造成的。他用精神病人的尿液在豚鼠身上做實驗,卻偶然發現由尿酸稀釋液中獲取的鋰能使興奮的動物平靜下來。鎮靜劑有助於緩解人們的抑鬱和焦慮,它們被用來治療精神緊張,並不影響正常的大腦活動。

藥品發明

凱德先在自己身上試用,然後用於「狂躁抑鬱症」患者。鋰減輕了這些病人的興奮或「狂躁」症狀,也減輕了抑鬱症狀。凱德在1949年發表了他的研究結果。

當凱德在澳大利亞進行研究時,法國的科學家們正在尋找能延緩機體衰竭的藥物。外科醫生們認為這類藥物能使病人在手術後不發生休克。1950年,德萊和德尼凱生產出了氯丙嗪。它不僅可用於手術後,還能使精神病人平靜下來,如今,它仍然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和狂躁抑鬱症。 右圖: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鎮靜劑是非常重要的,這類藥物長期服用會成癮。

這類藥物不僅適合於各類精神障礙患者,同時也適合於各種類型的焦慮症患者。[1]

藥品應用

這類藥物醫療上應用很廣泛,普通醫院的處方中約占12%,在精神和神經科成了主要使用的藥品。

被濫用和急性中毒的報告,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也決定了藥物自身的命運。如巴比妥在鎮靜、催眠方面逐漸被依賴性低的藥物取代。安眠酮問世不久,就被一些國家(包括我國)淘汰。近年來鎮靜催眠藥成癮和被濫用已在許多國家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2]

巴比妥類藥物隨劑量不同,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不同抑制,按抑制程度分6個階梯:抗焦慮--鎮靜--催眠--麻醉--昏迷--死亡。由於巴比妥類安全性差,且常出現中毒現象,成癮性強,加之苯二氮草類(安定類)藥物的出現,20世紀70年代以後,它的醫療使用範圍已越來越少。

氯丙嗪是第一個直接作用於神經細胞的藥物,並且是第一個真正的鎮靜劑。這藥的效果是如此之好,使得世界各地製藥公司很快便研製出多種鎮靜劑。

藥品症狀

急性中毒,多因誤服或自殺所致,也可能由於靜脈注射劑量過大,速度過快所致。中毒者主要表現為興奮譫妄,繼而呈嗜睡、呼吸淺速、皮膚發紺、痛覺消失、瞳孔散大、昏迷。早期多因呼吸中樞麻痹致死,晚期多因呼吸衰竭、腦水腫或合併肺部感染致死。

慢性中毒表現為嗜睡,思維聯想困難、記憶缺損、判斷力差、情緒不穩、激動易怒。症狀嚴重時語言不清、眼球震顫、步履遲緩,且常伴有視幻覺、妄想、驚恐和躁狂等精神症狀。

苯二氮草類的代表藥--安定,抗焦慮作用選擇性高,治療效果好,安全範圍大,作用持久,依賴性相對較少,戒斷症狀較輕,而且具有較強的抗驚厥作用。醫療應用很廣泛。但長期服用停藥後,可出現精神症狀:焦慮、恐懼、不安、失眠、頭痛、噁心、嘔吐、食慾減退、肢體發抖、肌肉陣攣等。靜脈注射此類藥物可導致向低血壓和呼吸抑制

耐藥性是鎮靜催眠藥的共同特性。長期服用,藥效降低,需要不斷增加劑量才能維持療效。耐受性增高總與成癮性產生有關。

鎮靜催眠藥成癮性是強的,久用之後突然停藥會產生戒斷時出現的症狀越嚴重。戒斷症狀有焦慮、睡眠障礙、厭食、噁心、嘔吐、高熱、低血壓、震顫、抽搐、定向障礙及幻覺等。

氯丙嗪是第一個直接作用於神經細胞的藥物,並且是第一個真正的鎮靜劑。這的效果是如此之好,使得世界各地製藥公司很快便研製出多種鎮靜劑。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