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鎮康縣隸屬於臨滄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邊陲、臨滄市西部,南汀河下游和怒江下游南北水之間,南接耿馬縣,東鄰永德縣,西與緬甸果敢縣接壤,北與保山地區龍陵縣隔江相望。屬低緯山地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地方特色小吃有酸扒菜、竹宴席、雞肉爛飯、牛撒撇等。

鎮康縣面積2642平方公里,轄3個鎮、4個鄉,人口為18.28萬人(2015年末常住人口)。境內有「一洞跨兩國」 南傘跨國溶洞、南捧河自然保護區等景點,曾獲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2019年1月25日,鎮康縣被評為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1]

目錄

歷史沿革

公元一世紀中期以前,今鎮康境為 傣族古國「勐達光」(漢譯「 哀牢國」)屬地。

公元69年,「勐達光」(哀牢國)歸附 漢朝、其地設 永昌郡;今鎮康境屬永昌郡不韋縣。

公元225年,蜀漢在永昌郡不韋縣東南增設雍鄉縣、西南增設永壽縣;今鎮康境屬永昌郡 永壽縣。

公元271年, 西晉將建寧、雲南、興古、永昌四郡合置 寧州;公元299年,永昌郡治不韋縣境內的傣族起兵反晉,永昌郡將郡治南移永壽縣;今鎮康境仍屬永昌郡永壽縣。

公元420年, 東晉滅亡,之後的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等中國內地王朝逐步退出 雲南高原;陳(南朝)代梁(南朝)後,中國內地王朝徹底放棄雲南高原; 今鎮康境成為 傣族 土目自治領地。

公元738年,「勐舍」(巍山盆地)的傣族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勐舍龍」(漢譯「南詔國」)政權;公元762年,「勐舍龍」(南詔國)仿唐朝制度在「勐掌」(保山盆地)設永昌節度、統轄瀾滄江以西地區;今鎮康境屬永昌節度拓南城。

公元937年,前「勐舍龍」(南詔國)通海節度使 段思平入主洱海盆地建立 大理國,沿「勐舍龍」舊制在「勐掌」置永昌節度;公元1096年,大理國廢除 節度、 都督等軍事轄區,設八府、四郡、四鎮;今鎮康境先屬永昌節度、後屬永昌府。

公元1261年, 大蒙古國招撫瀾滄江以西各類土目設金齒等處安撫司;今鎮康境屬金齒等處安撫司。

公元1271年,金齒等處 安撫司分設東路 安撫使(鎮康路安撫使)、西路 安撫使(建寧路安撫使);今鎮康境屬金齒等處安撫司東路安撫使。

公元1278年,元朝(原大蒙古國)裁金齒等處安撫司,原東路安撫使轄地設鎮康茫施柔遠等路宣撫司,下轄鎮康、茫施、柔遠等路;今鎮康境屬 鎮康路。

公元1286年,裁鎮康茫施柔遠等路宣撫司和鎮西平緬麓川等路宣撫司、轄地併入大理金齒等處宣撫司(後改 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今鎮康境屬 鎮康路。

公元1312年,「勐卯」( 瑞麗江河谷盆地)的傣族土目兼併周邊地區、建立「勐卯弄」(麓川國);公元1316年,「勐卯弄」(麓川國)向東擴張、鎮康路所轄土目歸附;今鎮康境屬「勐卯弄」(麓川國)。

公元1355年,「勐卯弄」(麓川國)歸附元朝、其地設平緬宣慰司;今鎮康境屬平緬宣慰司。

公元1384年,「勐卯弄」(麓川國)歸附明朝、其地設麓川平緬宣慰司;今鎮康境屬麓川平緬宣慰司。

公元1403年,明朝析麓川平緬宣慰司地設灣甸長官司;公元1405年,灣甸長官司改灣甸御夷州;今鎮康境屬灣甸御夷州。

公元1409年,明朝析灣甸御夷州地設鎮康御夷州;今鎮康境屬鎮康御夷州。

公元1659年,清朝降直隸鎮康御夷州為散州,劃入永昌府;公元1908年,鎮康州 改土歸流設委員;公元1910年,改鎮康委員為 永康州。

公元1913年,民國政府裁府,永康州改為鎮康縣、改屬滇西道(後改騰越道);公元1929年,民國政府裁道,縣一級行政區由省府派出的行政督察專員管轄,鎮康縣先後歸第五區、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管轄。

公元1950年,鎮康縣成立人民政府、縣府駐德黨壩,隸屬保山專區;公元1952年,鎮康縣改屬緬寧專區;公元1954年,緬寧專區更名為臨滄專區,鎮康縣屬臨滄專區。

公元1964年,鎮康縣析為兩縣,西半部分稱鎮康縣、縣府駐鳳尾壩,東半部分稱永德縣、縣府駐德黨壩,均隸屬臨滄專區。

公元1970年,臨滄專區改為 臨滄地區,鎮康縣屬臨滄地區。

公元2001年12月,鎮康縣人民政府由鳳尾壩遷至南傘壩。

公元2003年12月,撤銷臨滄地區、設立地級臨滄市,鎮康縣屬臨滄市。

行政區劃

1997年,鎮康縣轄3個鎮( 勐捧鎮鳳尾鎮南傘鎮),5個鄉( 軍賽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鄉、 木場鄉、 軍弄鄉、 勐堆鄉、 忙丙鄉)。

2005年,軍弄鄉併入南傘鎮。

鎮康縣轄3個鎮(鳳尾鎮、南傘鎮、勐捧鎮),4個鄉(忙丙鄉、木場鄉、軍賽鄉、勐堆鄉),74個村(居)民委員會,548個自然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鎮康縣位於雲南省西南部,臨滄市西部,地處南汀河下游和怒江下游南北兩水之間。地理座標東經98°40′19″-99°22′42″,北緯23°37′14″-24°15′32″。縣域周長318.6公里,其中國境線長96.358公里,東西寬71.9公里,南北長70.6公里,國土總面積2642平方公里。縣境東與 永德縣接壤,南與 耿馬縣毗鄰,西與緬甸撣邦第一特區 果敢縣相連,北與保山市 龍陵縣隔怒江相望,是雲南省25個邊境縣之一。

地勢地貌

鎮康縣境內最高點為木場鄉的雪竹林山,海拔2978米,最低點為 南汀河軍賽段大花橋旁,海拔510米,相對高差2468米。縣域總面積中山區面積占98%,壩區面積占2%。

氣候

鎮康縣屬低緯山地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其主要的氣候特點為大部地區氣候較熱,日照充足,霜期短,四季不明顯,雨量充沛,乾濕季分明,立體氣候顯著。鎮康縣歷史最高氣溫36.3℃,最低氣溫零下1.8℃,歷年平均氣溫18.7℃,降雨量1625.4mm(其中5-10月的降雨量占了全年雨量的87%),蒸發量1501.3mm,歷年日照時數1989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4%,歷年平均氣壓893.3hp,風速1.1m/s,晴天日數150日,雨天日數215日。霜日少,平均每年只有8天,且均為輕霜。[3]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09年,鎮康縣土地資源一級分類面積分別為:耕地50133.84公頃、園地10694.78公頃、林地157748.23公頃、草地10318.62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907.88公頃、交通運輸用地2017.92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688.10公頃、其他土地17417.00公頃。

水利資源

截至2009年,鎮康縣共有大小河流44條,全年入縣水量33.403億立方米,出縣水量24.989億立方米,產水量21.5577億立方米,年地表水資源總量45.52億立方米,年地下水資源總量8.59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量25.52億立方米。全縣年平均徑流量在0.3立方米/秒以上的河流有34條,總長528.6公里,總徑流面積2265.4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在4立方米/秒以上骨幹河流有6條,其中最大的為 南捧河,年平均徑流量達25.57立方米/秒。

礦產資源

鎮康縣境內有金、銀、鐵、銅、鉛、鋅、 錫、大理石等30多種礦產。截至2009年,鎮康縣共發現礦點61處,礦產資源儲量分別為:錫礦石量24.14萬噸;鐵礦石量2500.32萬噸;金礦石量34.884萬噸;鉛鋅礦石量513.0584萬噸;銅礦石量156.4822萬噸。2009年,鎮康縣對蘆子園鉛鋅礦開展儲量核實,蘆子園鉛鋅礦礦區範圍內保有工業礦礦石量1856.34萬噸,鋅金屬量515812噸,鉛金屬量107140噸。

生物資源

截至2009年,鎮康縣野生動物資源主要有 黑長臂猿、 蜂猴、 灰葉猴、穿山甲、 雲豹、 水獺等兩棲類、爬行類、鳥類近200種。有國家級珍稀保護植物1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1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6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12種。屬雲南省級珍稀保護植物13種,其中,雲南省二級保護植物4種,雲南省三級保護植物9種。保護區珍稀保護植物共計32種。[4]

經濟與社會發展

鎮康縣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5 年是鎮康縣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縣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堅持「三穩三進」的工作總基調,主動認識新常態、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穩增 長、促轉型同全面深化改革結合起來;深入實施「生態立縣、綠色崛起」的發展戰略,堅持「三穩三進」的方針,以「構築生態高地、成就大美鎮康」為目標,以加 快產業轉型升級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以高原特色產業發展為重點,着力打沿邊開放新優勢,「十二五」各項任務得到有效落實,全縣呈現經濟發展、 社會進步、文化繁榮、邊疆穩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良好局面。

綜合

初 步核算,2015年完成生產總值(GDP)351391萬元, 同比增長8.6%(可比價)。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84280萬元,同比增長6.5%;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11003萬元,同比增長5.6%;第三 產業增加值完成156108萬元,同比增長11.5%;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24.9:32.7:42.4調整為24.0:31.6:44.4。全年完成 財政收入45562萬元,同比下降7.19%,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0052萬元,與上年持平。完成一般性財政支出189806萬元,同比增長 0.11%。單位GDP能耗為1.0151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1.21%。

農業和農村經濟

農 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措施,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在新農村建設的有力推動下,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 改善,優質農產品生產、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畜牧業產業發展、冬季農業開發、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農業和農村經濟呈 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實現農業總產值167543萬元,同比增長4.03%, 完成農業增加值86637萬元,比上年增長6.6%。

年 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20094.8萬瓦特,同比增長10.39%;大中型農用拖拉機達5022台,比上年增加599台;小型農用拖拉機4750台,同比 增加484台;農用排灌機械動力21.48萬瓦特,與上年持平,累計有效灌溉面積達11.29千公頃, 同比增加1.8千公頃;當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3.44公頃,農業生產條件的進一步改善,有效地推動了農業經濟的穩步發展。

鄉鎮企業發展放緩。全年完成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16.74 億元,同比下降3.4%,利稅總額7572萬元,同比增長8.8%。

工業

工業生產發展放緩,經濟效益有所下滑。全縣完成工業總產值274244萬元,同比下降1.73%,實現工業增加值60878萬元,同比下降3.7%。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3733萬元,同比下降6.8%。受市場供求及價格等因素的影響,主要產品產量增幅放緩。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731030萬元,同比增長30.46%;房地產投資51975萬元,同比下降6.48%。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全縣通公路里程9220公里,完成貨運量207.45萬噸,增長4.89%,貨物周轉量14520.7萬噸公里, 增長9.0%, 客運量56.37萬人,增長0.73%, 旅客周轉量5624.27萬人公里,增長1.15%。

郵電通信業繼續保持了穩步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1150萬元,比上年增長1.2%, 固定電話發展到1.1萬部 ,移動電話用戶達132000戶,固定電話普及率6.02部/百人,移動電話普及率72.21部/百人,互聯網入戶數達8800戶。

國內貿易

城鄉市場穩中趨旺活躍。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714.6萬元,比上年增長17.8%,其中:城市市場增長17.9%,農村市場增長 17.6%;批發零售貿易業增長17.9%,住宿餐飲業增長17.4%,其他行業增長17.8%。

對外貿易、對內對外開放和旅遊業

對外貿易嚴重受挫。完成進出口總額45942萬元,同比下降70.38%,其中:進口總額達17055萬元,同比下降54.17%,出口總額達28887萬元,同比下降75.5%。

在「招商引資」工程的強有力推動下,對內對外開放又有新發展。全年共引進外來投資企業11戶,簽訂招商引資項目11個,協議總投資114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05.09億元,實施再建項目113個。

旅 遊行業逐步升溫。全年接待國內外旅遊人數61.5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63%,其中: 接待海外旅遊人數6.88萬人次, 同比增長27.17%;實現旅遊業總收入66295萬元, 同比增長56.34%。創外匯收入1408.95萬美元, 比上年增長43.01%。

金融業

金 融系統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金融政策, 金融風險意識增強,運行穩健。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達472400萬元,同比增長27.09%,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250732萬元,增長 27.48%。年末銀行各項貸款餘額為233228萬元,同比增長20.81%。

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

科技工作進一步強化。全縣安排科技三項費用18.3萬元, 共實施科技項目9個,實施科普培訓9場次,科普受訓0.88萬人,創建農村科普示範基地3個,有效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

截 止2015年底, 成立縣級學會、協會5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81個,全年舉辦科普講座7次,聽講人數達1700人次;舉辦科普展覽8次,參觀人數達1.6萬人;實用技術培 訓26場次,受訓人數近2900人次,招收「農函大」學員2800人;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有力地推動了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

教 育事業取得新發展。擁有各類學校98所,其中:普通中學8所,完全中學1所,小學76所(含教學點4個), 幼兒園11所。在校學生人數30064人,七個鄉鎮已全部實現普九;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35%,初中毛入學率99.34%,高考上線率達 95.98%。教育綜合改革成效明顯,農村教育綜合改革進一步深化,為教育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擁有綜合檔案館1個,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館藏圖書44017冊;藝術表演團隊1個,表演場所1個,電影隊5個。

廣播電視事業穩步發展。擁有高山無線發射台2座,衛星地面接收站24577座;廣播覆蓋率達100%;電視覆蓋率100%。

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全縣有衛生機構13個,病床767張,比上年增加8張,有衛生技術人員656人,比上年增加17人,其中執業醫師131人,執業助理醫師 69人,註冊護士177人,建立農村衛生室74個,有鄉村醫生145人。

人民生活及社會福利事業

積 極落實就業和再就業政策,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新增就業2312人;全縣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2.2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以內; 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8023元,同比增長1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909元,同比增長8.8%。

扶貧工作以基本解決絕對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和促進低收入人口增收為目標,加大扶貧力度,全年減少貧困人 6000人(預計)。

全縣共有各類社會福利單位2個,福利單位床位數370張,收養人數50人;低保救濟人數達70370人(其中:農村67434人,城鎮2936人),發放救濟款12293萬元。

人口與計劃生育

2015 年,人口出生率為13.46‰,比上年提高0.4個千分點,死亡率為6.74‰同比提高0.18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為6.72‰,同比上升0.22個千 分點。年末常住人口為182800人,同比增加1200人。計劃生育率為83.56%,綜合節育率為87.26%。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鎮康縣總人口182258人,其中: 鳳尾鎮24508人, 勐捧鎮41160人, 南傘鎮33260人, 忙丙鄉19250人, 勐堆鄉19799人, 軍弄鄉13525人, 木廠鄉18346人, 軍賽鄉12410人。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鎮康縣登記總人口為176356人,人口總量排在臨滄市人口總量的末位,占臨滄市人口總量的7.26%。

民族

鎮康縣有漢族、 佤族、傣族、 德昂族、 傈僳族、 布朗族、苗族、 拉祜族等23個民族。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的人口中,鎮康縣漢族人口為129398人,占總人口的73.3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6958人,占總人口的26.63%。其中,彝族人口為20771人,占總人口的11.78%;佤族人口為9212人,占總人口的5.22%;傣族人口為3623人,占總人口的2.05 %;白族人口2432人,占總人口的1.37 %;傈僳族人口為2951人,占總人口的1.67 %;苗族人口為1702人,占總人口的0.97%;布朗族人口為1382人,占總人口0.78%; 拉祜族人口為1034人,占總人口的0.61%;回族人口為742人,占總人口的0.42%。[5]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0年,鎮康縣擁有各類學校155所,其中:普通中學8所,完全中學1所,小學140所(含教學點),幼兒園5所。2010年,鎮康縣在校學生人數31134人,七個鄉鎮已全部實現普九;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41%,初中毛入學率98.97%,高考上線率93.22%。

文化

截至2010年,鎮康縣擁有綜合檔案館1個,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館藏圖書3.78萬冊;藝術表演團隊1個,表演場所1個,電影隊5個。擁有高山無線發射台2座,衛星地面接收站18210座;廣播覆蓋率達95.2%;電視覆蓋率96.47%。

醫療衛生

截至2010年,鎮康縣有衛生機構11個,病床403張,比2009年增加35張,有衛生技術人員241人,比2009年減少3人,其中執業醫師76人,執業助理醫師64人,註冊護士63人,建立農村衛生室74個,鄉村醫生145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0年,鎮康縣共有各類社會福利單位2個,福利單位床位數135張,收養人數87人;低保救濟人數達64268人(其中:農村61492人,城鎮2776人),發放救濟款5070萬元。

2010年,鎮康縣開發就業崗位904個,新增就業863人;全縣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344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以內;全年減少貧困人0.36萬人。[6]

民族文化

阿數瑟

「阿數瑟」曲調源於現實生活,是一種用直白的描述、貼切的比喻表達人們之間的感情的民間演唱藝術。演唱者往往是現編現唱,不用做什麼準備,從天文地理、生產節氣、男女之愛、古今風物等都可以唱進調子裡,每唱完兩句,後面都要以「阿數瑟呢瞧着,羅細瑟呢甩着」結束。

「阿數瑟」是中緬邊民友好聯誼的方式之一,鎮康縣每年都舉辦「阿數瑟」歌王歌后比賽。2011年6月,鎮康縣向中緬居民徵集「阿數瑟」元素原創優秀歌曲,並拍攝了中國臨滄首部原生態「阿數瑟」文化音樂故事電視劇《鎮康迴響——阿數瑟·阿婀娜》。

美食小吃

酸扒菜是傣族最為普通的一道名菜。酸扒菜是一道傣族的家常小菜,普通到在傣族的食館裡可以免費贈送給客人吃;說它是名菜,是因為在傣族地區,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人不愛。

竹宴席

德昂族的竹宴席,酸筍煮雞、酸筍煮魚、黃筍絲炒豆米之類的「竹菜」,配以竹子燒火、竹甑蒸飯、竹筒打水、竹盒裝飯,竹勺盛飯,竹筷吃飯再加竹桌竹凳,構成了頗具特色的「竹宴席」。

雞肉爛飯

佤族喜歡吃 雞肉爛飯,選用本地土雞,忌諱用白毛雞煮製。 拉祜族也把雞肉爛飯視為上等佳肴。

牛撒撇

牛撒撇是傣族傳統藥膳佳肴。撒撇,傣語,指牛苦腸內一種消化液之類的苦汁,系牛撒撇菜的主要原料。牛撒撇菜,以牛肚、腰裡肉、直腸、肝、脾、苦腸汁為原料加佐料製作而成。[7]

風景名勝

跨國溶洞

南傘跨國溶洞位於鎮康縣南傘鎮東南3公里的中緬邊境線上,總占地面積6000畝,溶洞內自然景觀奇特。從洞內遊覽2公里及道緬甸撣邦第一特區 果敢縣境內,是雲南乃至中國唯一的「一洞跨兩國」自然景觀。

雌雄瀑布

鎮康縣地處滇西南邊疆地帶,與緬甸接壤。在離鎮康老縣城鳳尾鎮不遠的公路上,兩條瀑布依附在同一座山上,兩瀑布的水流很急,高約30米左右,每年的夏汛七八月,雌雄瀑布急噴而出,水花躍空後交融在一起,此景被稱為「鴛鴦戲水」,當地人也因此將其稱為「 鴛鴦瀑布」。 南捧河自然保護區

南捧河保護區內分為:竹瓦、忙丙後箐、薄刀山、雪竹林山共四個子保護區,保護區東西跨度62公里,南北跨度35公里,總面積36970公頃。分布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動物42種;國家一、二、三級保護植物19種;雲南省二、三級保護植物13種。[8]

榮譽記錄

2019年1月25日,鎮康縣被評為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