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锡绣

锡绣,江苏无锡地区刺绣的简称。无锡临近苏州,地处锦绣江南、太湖之滨,风光秀丽、人文荟萃,自古就是鱼米水乡,是江苏刺绣的重要产地之一。锡绣早在明朝中叶就作为贡品上奉朝廷,清末民初时则有“不唯国人知之,薄海内外,靡不知之焉”一说。曾一度名比苏绣,当时曾有人指出:锡绣“实比汀绣,苏绣为优”。

中文名: 锡绣、全称: 江苏无锡地区刺绣、地区: 江苏无锡、美誉: 实比汀绣,苏绣为优。

目录

历史

锡绣最早见于汉代刘向《说苑》所述:“晋平公使叔向聘吴,吴人饰舟以送之,左百人、右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这段话记载的是:“晋平公派遣使节叔向来吴国访问,叔向由吴国返回山西时,吴国人用装饰富丽的花舫为他送行,在船的两舷,各有五百名送行者,有的穿着刺绣服装,有的穿着锦缎和毛皮的服装。晋平公在位时限为公元前557——前532年,而吴王阖闾徙都苏州为公元前514年,由此可知,这段史料所记载的还是吴国设都于无锡梅里时的事,这说明早在公元前6世纪,无锡地区就已经流行着刺绣技艺。

 
苗族锡绣
原圖鏈接

又据无锡《金匮县志》记载:“堆沙刺绣兹明尤仲骥妻子余氏所制“早寡保孤、创制堆刺纱绣,此业自给、巧夺天工,曾以充贡,邑人咸仿其法。”可见当时无锡一带的绣技盛况。另外“回文彩绣锦(俗称戳纱绣)”也是当时极有名的工艺品。它采用大折技花纹样,运用挑花绣法,也有把整朵花样缀成方胜格子,形成四方连续。在技法上高度发挥图案艺术的装饰性,显得格外巧妙。还有流行于民间的“挑花绣”,这种绣品在一定部位作方、园、菱、放射等单一意匠图案,或缀成二方连续为带样延展、或缀成四方连续为整幅延展,制作方法是先在料子上用粉线划一个大概结构,然后在既定的部位中运针,优秀的作品全凭作者心细手巧和丰富的想象力。配色有大红大绿的,也由单纯素朴的,各见长处。挑花绣后来逐渐被更为简易的“列针绣”取代,刺绣花样一般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图案,如“吉祥如意”、“凤穿牡丹”、“双龙戏珠”等最为常见,当时的刺绣主要以家庭“女红”的形式存在,品种有鞋头、枕套、帐幔、椅垫、香包、镜袱等等。

艺术简介

苗族锡绣是一种流传于贵州省剑河县境内南寨、敏洞、观么等乡镇的特殊刺绣技法。它以藏青色棉织布为载体,先用棉纺线在布上按传统图案穿线挑花,然后将金属锡丝条绣缀于图案中,再用黑、红、蓝、绿四色蚕丝线在图案空隙处绣成彩色的花朵。锡绣成品工艺独特,手工精细,图案清晰,做工复杂,用料特殊,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和收藏价值。

 
《狮虎图》
原圖鏈接  

并且这种利用金属锡条替代传统绣线的方法,目前在其他民族尚未发现,在整个世界美术工艺史中也绝无仅有。因此,2006年以贵州黔东南锡绣工艺为代表的剑河苗绣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要特点

  1. 、苗族传统锡绣的材料特点。苗族锡锈在其材料选用上独具特色,有别于其他地区和民族的常见刺绣用料。锡绣采用金属锡作为主要材料替代普通棉、丝绣线,在布底的选料上也颇为讲究,当地苗族老乡称之为“亮布”,这种布料为藏青色,在染制过程中经过涂猪血、蛋清、和水牛皮液浸泡等多种方法、加之不断地木棒敲打,形成色彩饱和、闪闪发亮的布底。

银色锡丝镶嵌在蓝色布底上,对比鲜明、别具一格,成了民族刺绣艺术当中的一朵奇葩。

 
无锡精微绣
原圖鏈接  

2、苗族传统锡绣的图案特点。传统苗族锡绣图案抽象、简洁,从侧面反映了苗族人民率真朴素的性格,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了它的符号化语言特点:苗族锡绣图案和国内苏、湘、京、粤、蜀等绣种所采用的具象图案不同,纹饰高度概括抽象,构图上特别讲究规整和对称,在绣片上出现的以直线与斜线进行不同方式组成的几何纹样,起到了传递信息的符号语言作用。纹样分别对应了牛鞍、秤钩、小人头、老人头、木工弯尺、耙花、山岭、屋脊等,这些都是苗族人民农耕文化的典型物象,充分记录了苗家人的生产生活,另外也暗含了图腾崇拜的祭祀文化和祈福纳祥的吉祥寓意。

锡绣的品种与风格

作为苏绣分支,锡绣和苏绣一样,按不同的用途分为日用品与欣赏品两大类,两者都可以花卉、人物、动物等为主题,用于服装、饰品、床品、挂饰等方面。目前锡绣主要以欣赏品为主,日用品为辅,且数量不大,整个市场份额和商业氛围与苏绣相比,市场狭小且发展潜力不足,多以发展特色绣法精微绣为重点,作为非遗传承文化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风格特点方面,锡绣与苏绣一样保留了吴地刺绣图案秀丽、绣工细致、针法灵活、秀风典雅的特点,但是锡绣的双面精微绣比苏绣的双面绣立体感、层次感更强,绣纹更加精细,绣制的对象形象更加逼真,同材质下质感优于苏绣。 锡绣的针法、绣法。

 
精美锡绣
原圖鏈接

刺绣是运用针法变化和绣法的合理选择与处理来塑造形象的造型艺术。作为苏绣的分支,锡绣在针法上与苏绣并没有太大区别,二者常用的针法都有平绣、条纹绣、点线、编绣、网绣、纱线、辅助针法等七大类,40余种。不同的针法在不同表现对象上,使其具有“平、齐、细、密、和、光、顺、匀”的特点。在绣法上,除了保留苏绣的平绣、乱针绣、双面绣等各种绣法外,锡绣传承人赵红育还在继承传统绣法基础上创新发展了切马鬃绣和双面精微绣的特色绣法,这是锡绣绣法和苏绣的最大区别。[1]

锡绣的特色绣法

切马鬃绣

马鬃绣是吴地刺绣的传统绣法,是运用马鬃、马尾毛绣制的绣品,颜色有棕、黑、白等色。由于马鬃质地比丝线坚硬,适宜用缠针、滚针、网绣等针法,表现单线(白描)的人物和建筑物等,色泽经久不褪,其形象清雅素净,针迹细密,风格朴实。赵红育在继承传统马鬃绣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了“切马鬃绣”为“精微绣”作品勾边,使作品的边缘更加饱满、光滑。切马鬃绣在绣制前先挑选马鬃,从分叉或者色泽不一的马鬃中挑选出合适的马鬃,该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然后沿图案的轮廓订一圈马鬃,依据马鬃线的廓形用丝线进行绣制,这样绣制的图案效果立体并且边缘整齐。

精微绣

精微绣,顾明思议就是其绣品中的图案可以根据需要做到十分精细、微小,讲究“齐、光、直、匀、薄、顺、密”的艺术效果,意在将“精、细、美”发挥到极致。精微绣在绣制时根据需要会将普通粗细的真丝绣线进行再劈丝,通常劈成 8 ~ 16丝,部分图案细节甚至需要劈成70 ~ 80丝,然后再用比一般绣针更细小的钢丝绣花针进行刺绣,所以其绣品色彩、质感独特,有着精微绣独特的细腻感,绣出的图案栩栩如生,无论在形式上还是视角效果上都与苏绣不同。

锡绣中的精微绣用针和绣线更细,用料、用色更讲究,这是与苏绣的主要区别,所以其具有质感更好,光泽度更佳,在表现细节特点时更有优势的特点。无锡精微绣中各被表现的物体要求分出阴与阳、浓与淡、高与远、动与静、正与侧等变化,而这一切都依赖于极致细丝线、特小钢针以及传承人的丰富经验。[2]

艺术保护

  1. 、苗族传统锡绣生存现状的认知。由于苗族传统锡绣技术主要分布于贵州省剑河县南寨乡周边的一些经济、交通相对落后的地区。出于经济原因,当地外出务工的妇女逐年增加,从事锡绣加工的主体人数在逐年减少,而且随着城市文化的渗透,年轻人的生活理念发生转变,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结日渐冷却,使得锡绣传承出现严重危机。除技艺传承危机外,苗族传统图案纹样的符号语言、文化意义、艺术价值也正逐步流失和被人遗忘。虽然现阶段,苗族锡绣艺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增大了保护和扶持力度,但是对苗族锡绣感兴趣的主要是外来的文化研究学者和国内外游客,锡绣制品基本用于购买收藏,产品结构略显单一、无法适应多元的服饰消费市场,被阻隔在人们的日常服饰选择之外。
  2. 、苗族传统锡绣艺术发展的时代需求。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和丰富,现代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有了更高层次的个性化精神诉求,催生了多元文化的快速发展和传播,文化创意产业异军突起,各行各业都在市场环境的刺激下纷纷向消费产品注入文化内涵,打上品质风格的标签。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服装行业和消费市场历来重视品牌文化内涵传播和服饰工艺的创新;为了彰显品位和个性,消费者也青睐具有鲜明文化特色和艺术价值的服饰。苗族锡绣艺术独特的加工工艺、材质、图案为现代服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它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对传统民族艺术的传承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更能促进锡绣产业市场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

传承与创新

苗族锡绣艺术工艺精湛,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对于它的传承与开发,应当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方案。

结合当下的趋势,最佳的选择是使民族艺术与现代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并加以创新。

  1. 、苗族传统锡绣艺术时尚化。捕捉苗族传统锡绣的精神内核和艺术特点,并加以提炼和运用。苗族锡绣图案在构成元素上均为高度抽象的几何纹样,这一特征与现代时尚服饰有着高度的共通性与相似性,在时尚服装设计中可以直接将锡绣图案进行局部民族风的应用,也可以把现代图案的印花和刺绣加工工艺转换成锡绣加工工艺。运用先进设计手法和设计理念,力求装饰工艺手法上的突破和创新。
  2. 苗族传统锡绣艺术市场化。长期以来苗族锡绣由于受到地区经济和交通的影响,绣品的推广和销售模式都比较单一,主要以当地民俗旅游产品销售为主,依靠口口相传。如果想拓宽销路促进地方经济,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推向市场。首先,可以以民俗特色专卖店的形式在各地进行零售和推广,使这种美丽的锡绣艺术更为人所知。其次,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电子商务等渠道进行宣传和销售。再次,可以依托政府相关部门举办主题文化艺术节或设计大赛,可以起到集思广益、扩大宣传、招商引资的作用。
  3. 、苗族传统锡绣艺术品牌化。除了将锡绣艺术推向市场,还需要走品牌化发展道路,这样可以避免盲目的过度开发而使这一苗族传统艺术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和品质特色,保证本民族艺术资源不受侵权。在锡绣保护、传承与开发过程中,要进行专业的品牌设计、商标注册、并申请专利保护。锡绣民族品牌不仅是质量的保证,更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而最重要的是它传递出一个民族深邃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增加苗族人民对自身文化的信心和自豪感。在品牌效应下,黔东南地区其他的苗族文化和民间本土艺术能够获得更大程度的认可,走出国门,进而走向世界。

  近几年,关注锡绣保护和传承的呼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加大了扶持力度,一些专家学者也纷纷建言献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民族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也要在守住民族文化精神和灵魂的前提下,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通过系统的研究、收集、提炼、创新的过程,使苗族传统锡绣更好的融入现代生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3]

相关视频

贵州锡绣:针尖上的“绣中绝技”

贵州省剑河锡绣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