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江樓塔
鎖江樓塔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長江南岸的濱江路鎖江樓旁,於1987年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被列為九江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鎖江樓塔因位於長江南岸的回龍磯上,又稱回龍塔。塔與鎖江樓均始建於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竣工,歷時十八年。建塔的目的一為「鎖江」,使九江免遭洪水之患;二為增本府文運,作文峰塔之用;三為鎮火,因九江南對廬山雙劍峰,南為離,離為火,在城北建塔以制之。
原鎖江樓高三層,樓旁有鐵牛四隻。萬曆三十六年六月十七日(1608年),九江地震,鎖江樓及兩隻鐵牛墜入江中,幸而塔完好無損。鎖江樓於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重建,咸豐三年(1853年)又被毀於太平軍攻九江之役。1938年6月日軍攻占九江時,鎖江樓塔中彈數處,塔身向東北傾斜。1986年、1998年兩次對塔進行大修。2004年在原址重建鎖江樓。
塔高25.26米,磚石結構,七級六面,為樓閣式塔,塔剎為生鐵鑄就。
目錄
建造背景
九江曾被稱為湓城、江洲、潯陽等,看地名就知道九江是與水分不開的,據說九江曾有九派水流匯集。水滋潤大地,養育萬物,因而九江山秀水美,風光無限,古人稱九江為天下眉目。無限風光引得文人墨客雲集於此,也孕育出陶淵明、黃庭堅這樣集人品與文品於一身的大家,為九江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然而,治理水患也成為九江歷代官府的大事。
建造過程
當時建塔的消息一傳出,百姓踴躍捐款,數額最大的有欽差員外郎柯有裴,鄉宦蔡延臣。傳說知府吳秀站在城東北鎖江樓旁的回龍磯上告訴同僚,建塔所需的圓木尚未解決,如象東林寺般有個神運殿就好。果不其然,數日後,即有200多根圓木順江浮來,解決了燃眉之急。正所謂修塔鎖江,神靈相助。是年秋天,塔落成,市人奔走相告,謂之江洲巨觀。
文物歷史
鎖江樓塔作為九江的風水寶塔,已屹立了400多年,飽經歷史的磨難和風雨的侵蝕。據載,明萬曆三十六年,九江發生了地震,鎖江樓和江岸一側的四尊鐵牛的兩尊墜入江中,而鎖江樓塔卻完好無損。清乾隆十三年,當時的官府重建了鎖江樓,並增建了看魚軒。咸豐年間,太平軍與清軍激戰九江,鎖江樓毀於戰火,剩下的兩尊鐵牛也不知去向,唯鎖江樓塔倖存[1]。
對鎖江樓塔殘害最深的是侵華日軍。1938年,他們逆江西上,重炮轟擊九江,鎖江樓塔多處中彈,塔體三處被擊穿,有的彈洞洞徑達5米,塔體的斗拱、腰檐、平座均遭不同程度的損傷,塔體歪斜。但她仍然頑強地屹立在回龍磯上。
解放以來,人民政府多次撥款維修鎖江樓塔,對瀕臨崩塌的回龍磯岸進行了護坡加固,古老的鎖江樓塔又重煥生機、活力。1987年,該塔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風格
鎖江樓塔為樓閣式磚石空筒仿木結構,高25.6米。塔體六面七級,六角尖頂。底層青石砌築,塔門向西。石拼腰檐,檐口平直,石鑿斗拱,磚砌牙檐,翼角微翹。翼角第六層東南外,皆鑿有一孔,以系鈴鐸,時而江風吹來,玲聲叮鈴悅耳。塔頂為磚疊澀攢尖頂,塔剎乃鐵鑄就,由覆缽、露盤三重及水煙相串而成。塔內有木樓梯盤旋而上,登塔頂可眺望長江、湖北黃梅[2]。
視頻
鎖江樓塔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鎖江樓塔——四百年滄桑變化,經歷戰亂屹立不倒 ,搜狐,2019-01-19
-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二百七十六座,江西九江鎖江樓塔 ,搜狐,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