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莧菜
鐵莧菜,中藥名。為大戟科鐵莧菜屬植物鐵莧菜AcalyphaaustralisL.的全草。鐵莧菜,我國除西部高原或乾燥地區外,大部分省區均有分布,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日本、菲律賓、越南、老撾也有分布。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止瀉,利水,殺蟲之功效。主治泄瀉,咳嗽,吐血,便血。[1]
目錄
藥理簡介
中文名:鐵莧菜
拼音名:Tiě Xiàn Cài
英文名:Copperleaf Herb
別名:血見愁、海蚌念珠、葉里藏珠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鐵莧菜Acalypha australis L.的地上部分。夏、秋季采割,除去雜質,曬乾。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30~60cm,被柔毛。莖直立,多分枝。葉互生,橢圓狀披針形,長2.5~8cm,寬1.5~3.5cm,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有疏毛或無毛,葉脈基部3出;葉柄長,花序腋生,有葉狀腎形苞片1~3,不分裂,合對如蚌;通常雄花序極短,着生在雌花序上部,雄花萼4裂,雄蕊8;雌花序生於苞片內。蒴果鈍三棱形,淡褐色,有毛。種子黑色。花期5~7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溝邊、路旁、田野。分布幾乎遍於全國,長江流露尤多。
化學成份
含生物鹼、黃酮甙、酚類。
炮製
除去雜質,噴淋清水,稍潤,切段,曬乾。
貯藏
置乾燥處。
性味
苦、澀、涼。
歸經
歸心,肺、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收斂止血。用於腸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外治癰癤瘡瘍,皮炎濕疹。
用法用量
內服10~30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2]
摘錄
《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