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身蝴蝶魚
銀身蝴蝶魚 學名: Chaetodon argentatus 俗名:黑鏡蝶、蝶仔(臺東)
俗名黑鏡蝶,為輻鰭魚綱鱸形目蝴蝶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琉球群島、中國東海、南海、台灣、菲律賓等海域。
台灣分布:東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1]
目錄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蝴蝶魚目 Chaetodontiformes
科: 蝴蝶魚科 Chaetodontidae
屬: 蝴蝶魚屬 Chaetodon
種: 銀身蝴蝶魚 C. argentatus
生態
棲息水深5至20公尺。在珊瑚礁區,以珊瑚蟲為主食,有時也食小型藻類。
形態特徵
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平直,鼻區處稍內凹。吻尖,但不延長為管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齒細尖密列,上頜齒4-5列,下頜齒5-6列。
體色以銀色為底,其上由許多平行的棕色橫線及縱線交錯形成許多近正方形的格子,以在側線上方的較小,而側線下方者較大。但體後側鱗較小;側線向上陡昇至背鰭第IX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硬棘XIII-XIV,軟條22-23;臀鰭硬棘III,軟條22-23。
體銀白至灰黃色,體側沿鱗列有交叉之斜走暗紋而形成網狀紋;體側另具三條暗色鞍狀帶,第一條由背鰭第I棘至鰓蓋上部,第二條在體中部,第三條由背鰭硬棘後方及軟條部經尾柄至臀鰭後方;眼帶窄於眼徑,且不延伸至眼下半部;背鰭軟條後緣銀白色,末端具窄黑帶;臀鰭前2/3部位為銀白或黃色,具黑緣;尾鰭中央具寬於眼徑之彎月狀黑橫帶,後端另具黑緣。
漁業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為觀賞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不挑食,容易存活於水族箱內。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Smith, H. M. etc. 1911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