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鳅
形态特征
体形似铜鱼,头后背部显著隆起。吻较宽圆。口宽,呈弧形。眼径小于鼻孔。须1对,粗长,向后伸至胸鳍基部。胸鳍长,后伸远超过腹鳍起点。
下层鱼类,栖息于水流湍急的江河,常在多岩礁的深潭中活动。产卵期从4月下旬到7月上旬。产漂流性卵。杂食,食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以及植物碎片等。最大个体可达7~8市斤,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经济鱼类。
分类学
繁殖方式
铜鱼性成熟年龄为3龄(♂)至4龄,体长260~350毫米、体重320~560克。绝对怀卵量为4~26.5万粒(3~7龄)。繁殖季节为4月中旬至6月下句,产卵盛期为4月底至5月中旬。为一次性产卵类型,在流水中产漂浮性卵。1981年葛洲坝截流前,产卵场主要在长江上游底质为砾石、流速较大的江段。1981年后在葛洲坝下至虎牙滩形成新的产卵场。在湘江和沅江上游也有其产卵场。产卵场水温为17~25℃。成熟卵卵径为1.8毫米,受精卵吸水后卵径为6~7毫米。水温20~24℃时,经50~60小时孵化。
保护现状
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