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蓟
野蓟 |
中文学名:野蓟 拉丁学名:Cirsium maackii Maxim. 别称:牛戳口 拼音:yeji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桔梗目 科:菊科 属:蓟属 |
野蓟 (Cirsium maackii Maxim.)多年生草本。茎被长毛,上端接头状花序下部灰白色,有密绒毛。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长椭圆形、披针形或披针状椭圆形,向下渐窄成翼柄,柄基有时半抱茎,连翼柄长20-25厘米,羽状半裂或深裂,侧裂片4-8对,半长椭圆形,侧裂片边缘均具三角形刺齿及缘毛状针刺;向上的叶渐小,与下部及基生叶同形,等样分裂或不裂而边缘有刺齿,基部耳状抱茎;叶上面绿色,沿脉被长毛,下面浅灰色。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排成伞房花序;总苞钟状,径2厘米,总苞片约5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背面有黑色粘腺,外层及中层长三角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具短针刺,有缘毛,内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小花紫红色。痩果淡黄色,偏斜倒披针状;冠毛白色。花果期6-9月。
目录
形态特征
株:多年生草本。
茎:茎被长毛,上端接头状花序下部灰白色,有密绒毛。
叶: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长椭圆形、披针形或披针状椭圆形,向下渐窄成翼柄,柄基有时半抱茎,连翼柄长20-25厘米,羽状半裂或深裂,侧裂片4-8对,半长椭圆形,侧裂片边缘均具三角形刺齿及缘毛状针刺;向上的叶渐小,与下部及基生叶同形,等样分裂或不裂而边缘有刺齿,基部耳状抱茎;叶上面绿色,沿脉被长毛,下面浅灰色。
花: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排成伞房花序;总苞钟状,径2厘米,总苞片约5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背面有黑色粘腺,外层及中层长三角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具短针刺,有缘毛,内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小花紫红色。
果:痩果淡黄色,偏斜倒披针状;冠毛白色。
产地分布
养生功效
野蓟药用部位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野蓟的根、全草。野蓟功效:凉血止血、行瘀消肿。主治:用于血热妄行、出血症、鼻衄、呕吐、咯血、便血、尿血、疮毒。性味归经:甘,凉,肝、肺、肾三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外用:适量,捣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