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光塔
重光塔原名普济寺塔,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龙关镇内。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据《龙门县志》(龙关镇旧制为龙门县城所在地,后划归赤城县)记载:龙关城北隅,旧有唐代所建华严寺,明初已毁损,惟存半层残塔,寺院倾颓,掩于荒榛野草中。断壁残垣,见者兴嗟。明代后军都督杨洪巡城见后,叹道:“如来所栖之所,何至颓废于此?待我事毕,必修之。”不久,杨洪肃清边患,为偿夙愿,“出私币,购良材,请工师”,在原华严寺遗址上重修宝塔,拓建寺院。工毕,英宗敕赐寺名“普济”,塔名“重光”,以记收复塞外失地,山河重光。 [1] 现塔为明代遗存。该塔重建于明正统四十年(公元1449年),寺改名普济寺。明万历名将杨洪收复塞北山河后,重修该塔,取光复之意,改名重光塔。为楼阁式仿木构式砖石结构,塔檐砖雕斗拱,平面呈八边形,共五级(有称七级,为误计),计34.03(现存33.62米),占地123平方米,重光塔置有台阶直通塔门,基座为六层条石砌成,高2.1米,边长5.5米;南北两面有石阶,原设有过道门,各有朱漆木门两扇。各层设拱门两个,饰盲床;一、二、三层每向面设平身双翘单起五彩斗拱一组,角为重叠角组斗拱。四五层各置26个瞭望孔。在第五层南北拱门上端镶嵌着“大明赦重光塔”匾额一块。塔体结构分为内外两层,塔内置巨大的砖体塔心柱,塔心柱内设阶梯可盘旋而上,塔心柱外以回廊环绕。塔体为五层塔身 四层平座。塔刹为铁质覆钵式。塔刹底座为八角须弥座,座之上为砖砌覆钵,正四面有佛龛,龛内各置石佛一尊,其上为砖砌拔檐、缘飞,灰筒、板瓦盖顶,上置铁制宝瓶。 重光塔塔型优美,塔身高峻,清秀挺拔,气势宏伟。塔身内设蹬道。民间谚语传“龙关有座塔,离天整三柞”。龙关城地处边塞要冲,杨洪在修建重光塔时,不但考虑到它的佛事活动,而且还赋予了它军事了望功能,使之成为一塔多用的建筑,在京西地区绝无仅有,体现了一个军事家的深谋远虑。重光塔结构形式和建筑风格独特,且为塞外唯一的军事性古塔。 重光塔由于年久失修以及一些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损坏,重光塔已出现多处危情,尤其塔体南、北面的裂缝最宽处已达30厘米,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2008至2009年,当地政府对重光塔进行了为期488天的维修。对塔基、塔体加固保护;对各层塔檐、仿木斗拱、瓦面、门窗、券洞的损坏部位进行了剔补砌筑;对塔刹构件、各层角梁、套兽及装饰构件的剔换;安装了避雷设施。同时,治理了与重光塔不协调的周边环境,辅筑了散水,增加了铁艺护栏。1993年7月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关于重光塔的建造故事
传说当时杨洪重金聘请专业样式某(就是如今的工程师)设计出模型(古代建筑设计没有图纸,均为木工按比例制作建筑模型),当时不知什么原因而样式某未能亲临施工现场指导。没办法,后军都督杨洪便广招竞标者,辖区民众久喜太平,都以能够参与这项工程而自豪。当一工匠有幸中标后,因为当时根本没有仔细推敲施工方案,工期又紧,没有时间再考虑,只好带着两名副手硬着头皮开工。工匠们聚集全班精英,认真按模型测算,以巨方石砌成基础,并很快建起了第一基础层。可是这第一塔体层无论如何也想不出如何在那已经高高的基础上建造,实在想不出好办法,几人一合计,只好按照祖训开始祭请祖师鲁班。三个主事工匠,斋戒三天,沐浴更衣,焚香祷告于鲁班,说明遇到的实际困难,请求协助等等。当晚各自回家休息,相约重光塔工地相聚。 第二天,三个工匠如期在重光塔工地相遇,不约而同地围着塔基座转了几圈,却好像在找寻什么。三人万般无奈只好说出昨晚三人所作的相同一梦。原来三个工匠傍晚相别以后,回家休息也是对祈祷鲁班半信半疑,翻来覆去睡不着,一直琢磨如何建造高层塔体的时候,渐渐困倦而入睡。梦中有一白须白鬓神采奕奕的老人,围着那重光塔基础,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工匠问道:“老人家,您莫非有如何建造高层塔体的妙计吗?”那老人捻须笑道:“我这样一位黄土埋到脖子的人,能有什么妙计?”说完,大笑几声,忽然不见,梦也醒转。三人今天来到塔基下,总觉得梦境奇怪,也就围着塔基转圈圈,各自叙述完梦境,无解的前提下,又继续转圈,并叨念着老人的话语……。忽然三个工匠大声说道:“有了!妙啊!这是鲁班祖师爷在点化我们,用土埋塔的方法呀!”三位急忙扑翻身拜倒在地:“感谢祖师爷梦中点化……”随后,那建塔工程,便用周围埋以黄土的办法建了起来,完工后,又将黄土运走露出塔身。这就是为什么重光塔那么高的建筑物,却没有留下任何搭建脚手架痕迹的原因。
保护编辑
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