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醉蓬萊·歸故山

《醉蓬萊·歸故山》是宋末詞人王沂孫創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描寫了詞人回到故鄉,正值秋意盎然,然而他卻無意登高游賞,因為身邊已經沒有親朋;詞的下片借菊花的零落,表達對故國的寄思,借秋景的羅列,反映晚年的孤寂。全詞含蘊豐富,感情深刻,作者複雜而隱微的愁緒在詞中婉轉流露。

  • 作品名稱 ;醉蓬萊·歸故山
  • 創作年代 ;元代
  • 作品體裁 ;詞
  • 作 者 ;王沂孫
  • 作品出處;《全宋詞

目錄

作品原文

醉蓬萊1·[1]

掃西風門徑3,黃葉凋零,白雲蕭散。柳換枯陰4,賦歸來何晚5。爽氣霏霏6,翠蛾眉嫵7,聊慰登臨眼。故國如塵8,故人如夢,登高還懶。

數點寒英9,為誰零落,楚魄難招10,暮寒堪攬。步屧荒籬11,誰念幽芳遠。一室秋燈,一庭秋雨,更一聲秋雁。試引芳樽,不知消得12,幾多依黯13。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醉蓬萊:據《澠水燕談錄》載,宋仁宗時,教坊進新曲《醉蓬萊》,柳永應製作詞。雙調九十七字,前後片各四仄韻。前片第一、第五、第八三句,後片第六、第九兩句,皆上一、下四句法。[2]

故山:指王沂孫的故鄉會稽山。

掃西風門徑:首句倒裝,意即「西風掃門徑」。

柳換枯陰:指柳葉經秋而枯敗。

賦歸來:辭官歸鄉。陶淵明《歸去來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爽氣霏霏(fēi):山中瀰漫着清新空氣,語出《世說新語·簡傲》:「西山朝來,致有爽氣」。霏霏:紛紛。

翠蛾眉嫵:形容蒼翠的遠山像美女的娥眉。

故國如塵:指故國宋室江山灰飛煙滅。

寒英:菊花。

楚魄難招:《楚辭》有招魂一篇,一般認為是屈原為招楚懷王來歸而作。

步屧(xiè):漫步。屧:木板拖鞋。

消得:消除、消解。

依黯:複雜而隱微的愁緒。

白話譯文

西風陣陣掃過門徑,枯黃的樹葉隨風飄零,白雲稀稀疏疏地飄浮在天空中。柳葉到了秋天衰敗了,辭官歸鄉太晚。山中瀰漫着清新的空氣,蒼翠的遠山像美女的娥眉,還可以聊且慰藉一下我登臨的雙眼。故國如塵土般覆滅,親朋友人都已失散,還有什麼心思登高呢?

數朵菊花,為誰飄落?楚王的魂魄難以招回,晚上又寒氣襲人。散步在荒涼的籬笆前,誰還念及幽遠的花香?屋子裡孤燈一盞,秋雨飄落,又一聲秋雁叫,想以酒解愁,但又怕醉了,解不了複雜而隱微的愁緒。

創作背景

王沂孫在元朝初年(公元1290年左右)曾出任學官,後解除「慶元路學正」職事到故鄉紹興。詞人歸鄉之心情頗為複雜,事元非其所願,他仍然對南宋故國懷有感情,這首詞便是詞人在歸鄉期間完成。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作者回到紹興的時候正值秋季,所以此詞從秋景起筆,「掃西風門徑,黃葉凋零,白雲蕭散」。西風有知,似乎知主人歸來,殷勤地掃除門徑以示迎接。西風吹得黃葉凋零了,白雲蕭散了。凋零、蕭散,其實正是作者當時的心境的反映。此番回到故鄉,他並沒有感受到一般應有的那種溫暖與親切。內心有着一種難以明言的隱微情緒。「柳換枯陰,賦歸來何晚!」辭官四年,自無榮耀之感,卻有點悔恨的意思。離開鄞縣時,王沂孫曾作《齊天樂》:「正恐黃花,笑人歸較晚,」兩者心境相同。回歸故鄉時,詞人悔恨出行的失計,不免自怨自艾,心裡頗不是滋味。

「爽氣霏霏,翠蛾眉嫵,聊慰登臨眼。」此句從兩個方面描寫了故山秋天的美景,山中瀰漫着清新空氣,令人神清氣爽,故山的山容像美女的眉毛一般美麗。此情此景,誠然可以使作客歸來的人感到賞心悅目。但「故國如塵,故人如夢」,在登臨之際,徒增愁思,意興索然,雖美景在前,也懶於一顧了。欲登臨和懶登高相對,以見其愁情之重。登高懷遠,招來宋室覆亡之感慨,朋友淪替之傷悼,情難自禁,則又不如不上這山為好了。「登高還懶」,詞人這種複雜的感情,和李清照「怕見夜間出去」的心緒相同。

詞的下片未作轉換,仍然承接上片的抒情線索,作生髮開來的描寫。「數點寒英,為誰零落」,是作者的自我惋惜。「楚魄難招,暮寒堪攬」,意謂「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這幾句,寫法相當深刻,意味相當沉痛。至於「步屧荒籬,誰念幽芳遠」二句,則是與上文的「寒英」「零落」緊相連接的,寫得參差錯落,顯得章法變換多姿。

「一室秋燈,一庭秋雨,更一聲秋雁」是此詞最精彩的筆墨,用三排比短句,描繪出了一種清冷孤寂的境界。秋燈、秋雨、秋雁,所襯托的不過是一顆秋心而已。「試引芳樽」,借酒澆愁,愁更愁,以「不知消得幾多依黯」作結尾,「依黯」這個詞語與「依依」和「黯黯」結合,承上「故國如塵,故人如夢」,比泛言「愁苦」,要細緻,要準確,值得細細玩味。

在這首詞中,作者多處描寫故鄉秋季的景物,寄情於景,情景交融,用較為隱蔽的手法表達了他的黍離之悲。

名家點評

晚清詩人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詞為歸故山而作,起筆蕭颯之音,凌紙而發 「翠蛾」二句知我無人,誰相慰藉,有「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之意。 「故國」二句懷人戀闕。以渾成之筆寫之。「寒英」六句寫匏瓜無匹之感。「秋燈」三句清愁重疊而來。句法如明珠一串,宜周公謹稱為「玉笛天津,錦囊昌谷」也 .

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管士光《宋詞精選》:詞寫辭官後回到故鄉的所思所感,風格清疏,感情沉鬱,是王]沂孫頗具特色的一篇詞作。

作者簡介

王沂孫(1230年—1291年),宋末詞人,字聖與,號碧山,又號中仙,家住會稽玉笥山下,故亦號玉笥山人。善文詞,廣交遊,同代周密稱其「結客千金,醉春雙玉」(《踏莎行·題中仙詞卷》)。元兵入會稽,楊璉真珈掘宋帝六陵,沂孫與唐珏、周密等結吟社,賦《樂府補題》,托意蓮、蟬諸物,寄託亡國之慟。元世祖至元中,一度出為慶元路學正。晚年往來杭州、紹興間。工詞,風格接近周邦彥,含蓄深婉。其清峭處,又頗似姜夔,張炎說他「琢語峭拔,有白石意度」。尤以詠物為工,代表作有《齊天樂·蟬》、《水龍吟·白蓮》等,皆善於體會物象以寄託感慨。其詞章法縝密,是一位有顯著藝術個性的詞家。詞集《碧山樂府》,又名《花外集》,存詞六十餘首。[3]

參考文獻

  1. 醉蓬萊·歸故山 古詩文網
  2. 醉蓬萊·歸故山 百度漢語
  3. [鄭春山.《千古絕唱 中國古典文學賞析》.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9年9月:第30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