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道昭
郑道昭(?—516年),字僖伯,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人,北魏大臣郑羲幼子。北朝魏诗人、书法家,魏碑体的鼻祖,被誉为“北方书圣”,在当时与王羲之齐名,有“ 北郑南王”之称。郑道昭是北魏最著名的书法家。其书体生动地体现了北魏年间中国书法由隶到楷的变化。[1]
郑道昭 | |
---|---|
出生 |
生年未详 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
逝世 | 516年 |
国籍 | 中国北朝 |
职业 | 书法家 |
知名于 | 诗人、书法家,魏碑体的鼻祖,被誉为“北方书圣”。 |
知名作品 |
《于莱城东十里与诸门徒登青阳岭太基山上四面及中嵿扫石置仙坛诗》 《郑文公上碑》 《郑文公下碑》 《论经书诗》 《观海童诗》 |
孝文帝时,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太和十九年(495)随孝文帝南征,在悬瓠君臣联句作歌,传为佳话。宣武帝初,迁秘书监,因从弟郑思和事株连,出为光州刺史,转青州刺史。后复入为秘书监。死后追赠镇北将军、相州刺史,谥文恭 。
郑道昭喜欢修身养性,炼气化丹,曾于延昌元年(512年)在莱州大基山依东、西、南、北、中虚设“青烟寺”、“白云堂”、“宋阳台”、“玄灵宫”、“中明坛”等炼气之处,并刻字志之,还做了一首《于莱城东十里与诸门徒登青阳岭太基山上四面及中嵿扫石置仙坛诗》题刻于壁。
郑道昭书刻于青、光二州山崖的众多题刻,总称“云峰刻石”(包括掖县的云峰山、大基山,山东省平度市的天柱山,青州市玲珑山)。清嘉庆、道光间山东云峰山、天柱山等处,发现郑道昭所书40多处,成为北魏书法艺术的三大宝库之一。其中以《郑文公上碑》、《郑文公下碑》、《论经书诗》、《观海童诗》等摩崖刻石最为著名。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把郑道昭云峰刻石42种列于“妙品”上。称“云峰山刻石,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
郑道昭书法被推为楷书之最,是研究中国文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的宝贵资料。坐落于山林的云峰大殿,建于1984年,内设云峰山管理所、郑道昭纪念馆、休息室、购物处等。该景点主要接待文化旅游团,每年接待日本书法爱好者600多人。[2]
目录
参考资料
- ↑ 山东省历史文化遗址调查与保护研究报告. 齐鲁书社. 2008. ISBN 978-7-5333-2153-6.
- ↑ 左撇子猫. 兵家必争之地. Hyweb Technology Co. Ltd. 8 December 2006: 93–. GGKEY:UK4PS596C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