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喚醒的記憶(毛甫玫)
作品欣賞
那些被喚醒的記憶
老建築是有生命的,當沉默冰冷的鋼筋水泥與一座城市的文化記憶聯繫在一起,就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在後人緬懷的目光和追尋的腳步聲里,那些沉睡在磚瓦牆縫中的舊時光就會甦醒過來,娓娓訴說着一段段歷史,以及歷史背後那些熠熠生輝的人物。
在青島黃縣路,一條窄窄的巷子中段西側,有一幢並不顯眼的庭院式二層德式老建築,但因為它曾經的主人老舍先生,就顯得異常厚重了。
1934年夏,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應國立山東大學(當年的國立山東大學就是現在的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聘約,而立之年的老舍先生攜妻女來島城定居。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青島,歷經幾十年的德租日占,新文化運動正雨後春筍,日漸突破德日殖民文化的束縛。那時的青島是被西洋化了的城市,一個洋味兒十足的地方,是富人消夏避暑的好地方。至於讀書做學問,文化界許多人並不看好。可當老舍真的踏上這座美麗的島城,走入山大校園,接觸到在這裡求學的莘莘學子們,一種異樣的使命感在他心中萌動。朝霞裹雲般的時光里,他幽默風趣的講課風格深受學生歡迎,他扣人心弦的演講一度引起媒體的強烈關注。在一次題為《中國民族的力量》講演中,他的血脈如江河般湍急:「現在西洋人是立在中國人的頭上,可是,一切事業還仗着我們中國人!」
在島城群翠環抱、松濤和海浪的咆哮中,他也時常流露出自己的鐵骨丹心:「不管青島是怎樣西化了的城市,它到底是在山東……我們的外表樸素,我們的生活單純,我們卻有顆紅熱的心。我們眼前的青山碧海時時對我們說:國破山河在!」 (出自老舍散文《青島與山大》)
他深信,在齊魯大地上,自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不是一點外國的影響就能改變根本的。這種強悍的文化自信,成為支撐先生一生的精神支柱,也是讓所有島城人對他無比敬仰並感念至今的重要原因。
作者簡介
毛甫玫,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