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那些被唤醒的记忆(毛甫玫)

​​ 那些被唤醒的记忆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那些被唤醒的记忆》中国当代作家毛甫玫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那些被唤醒的记忆

老建筑是有生命的,当沉默冰冷的钢筋水泥与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联系在一起,就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在后人缅怀的目光和追寻的脚步声里,那些沉睡在砖瓦墙缝中的旧时光就会苏醒过来,娓娓诉说着一段段历史,以及历史背后那些熠熠生辉的人物。

青岛黄县路,一条窄窄的巷子中段西侧,有一幢并不显眼的庭院式二层德式老建筑,但因为它曾经的主人老舍先生,就显得异常厚重了。

穿越历史的光影,追忆先生在青岛的日日夜夜。

1934年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应国立山东大学(当年的国立山东大学就是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聘约,而立之年的老舍先生携妻女来岛城定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青岛,历经几十年的德租日占,新文化运动正雨后春笋,日渐突破德日殖民文化的束缚。那时的青岛是被西洋化了的城市,一个洋味儿十足的地方,是富人消夏避暑的好地方。至于读书做学问,文化界许多人并不看好。可当老舍真的踏上这座美丽的岛城,走入山大校园,接触到在这里求学的莘莘学子们,一种异样的使命感在他心中萌动。朝霞裹云般的时光里,他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深受学生欢迎,他扣人心弦的演讲一度引起媒体的强烈关注。在一次题为《中国民族的力量》讲演中,他的血脉如江河般湍急:“现在西洋人是立在中国人的头上,可是,一切事业还仗着我们中国人!”

在岛城群翠环抱、松涛和海浪的咆哮中,他也时常流露出自己的铁骨丹心:“不管青岛是怎样西化了的城市,它到底是在山东……我们的外表朴素,我们的生活单纯,我们却有颗红热的心。我们眼前的青山碧海时时对我们说:国破山河在!” (出自老舍散文《青岛与山大》)

他深信,在齐鲁大地上,自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是一点外国的影响就能改变根本的。这种强悍的文化自信,成为支撑先生一生的精神支柱,也是让所有岛城人对他无比敬仰并感念至今的重要原因。

[1]

作者简介

毛甫玫,品诗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