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達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邢立達,創建中國大陸第一個恐龍網站;發現世界上首例恐龍琥珀 代表作品 《普林斯頓恐龍大圖鑑》《把恐龍做成大餐》
邢立達 | |
---|---|
出生 |
1982年 廣東潮州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龍帝、恐龍達人 |
職業 | 古生物學者 |
目錄
人物生平
1982年生於廣東[[]]。祖父為特級語文教師,祖母為數學教師,父母皆為七七屆高材生。自幼喜歡恐龍,高中時期便隨同國內恐龍學者——董枝明教授前往雲南野外挖掘恐龍化石。邢立達的大學並沒有選擇古生物或者相關專業,而是選擇金融學。大學畢業後,邢立達被推薦到廣東省委機關刊《南方月刊》工作,作為文化版塊的記者,他為之效力了大半年時間。隨後邢立達前往常州,在中華恐龍園擔任科研科普部負責人;一年後前往成都理工大學進修研究生,然後在祿豐世界恐龍谷和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恐龍。2010年考入加拿大艾伯塔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師從古生物學家Philip J. Currie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研究員,從事恐龍學研究。2013至2016年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張建平教授和萬曉樵教授,系統研究東亞中生代脊椎動物足跡學和緬甸晚白堊世琥珀。
2011年,曾因為吃下了4000年前的猛獁象腿肉,在微博引起關注 。2015年獲李四光優秀學生獎 ,2016年發現世界首例恐龍琥珀,入選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 ,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細胞出版社2016中國年度論文 ;EarthArchives選出2016年全球13個最重大的化石發現,恐龍尾巴與古鳥翅膀並列第一 ;2017年獲得中國地質學會第十六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 ,併入選《南方人物周刊》發布的2017青年力量(原中國青年領袖) 。2018年獲得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 「非凡貢獻人物」獎。
研究方向
主要包括恐龍、翼龍、恐龍足跡等古生物化石及其功能形態學、空氣動力學、古病理學、琥珀包裹體的研究工作。迄今共發表科研論文百餘篇,這些刊物中以Nature,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Evolution,PLoS ONE,Cretaceous Research,Science Bulletin,Ichnos為主。
邢立達的一個主要方向是恐龍足跡學。進入21世紀以後,恐龍足跡學這門學問開始逐漸復興。所謂足跡學,屬於遺蹟學的分支,就是研究動物足跡化石中蘊含信息的學問。這些信息與人們對動物骨骼化石的研究相互補充,使人們能更有效地了解地球史上已經逝去的時代。
從2007年開始,邢立達先後研究了重慶綦江、永川、大足,甘肅劉家峽恐龍足跡群(中國最大恐龍足跡群),雲南祿豐、版納,遼寧四合屯,吉林延邊,江蘇東海,河北赤城,新疆烏爾禾,西藏昌都,廣東南雄,四川自貢、古藺,貴州赤水和北京延慶等地的恐龍足跡,並發表論文數十篇,其中重要的包括:中國首例劍龍類足跡,世界最古老的恐爪龍類足跡 ,昭覺大型恐龍足跡群,綦江鳥腳類-翼龍足跡群等。2013年底開始走出國門,對外蒙古,加拿大西部,以及朝鮮半島、伊朗等地的足跡點進行調查與研究。
邢立達在恐龍等古生物化石的形態學方面也有不俗成果。其碩士論文為中國祿豐盆地的中國龍(Sinosaurus)化石。描述並命名雲南祿豐一原始蜥腳類恐龍——雲龍(Nebulasaurus),重慶一新蜥腳類恐龍——綦江龍(Qijianglong)。同時參與了徐星研究員為首的研究,如帶毛的霸王龍——華麗羽王龍(Yutyrannus),奇翼龍(Yi)的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雜誌。參與過中國多數省份的古生物考察,加拿大西部多個化石點的挖掘,阿根廷恐龍化石勘查,外蒙古的恐龍挖掘等等。
形態功能學是古生物學與工程學交叉的新興學科,已在國內外引起足夠的重視。邢立達與自貢恐龍博物館合作,完成了合川馬門溪龍尾錘的構造、定向與有限元分析(FEA);並在進一步研究該館的各種化石,包括其它蜥腳類恐龍的尾錘,以及劍龍類的肩棘等。此外,與北京航空大學合作研究翼龍空氣動力學研究,提出了夜翼龍飛行頭帆「Headsail crest」的概念 。
在古病理學方面,邢立達也有斬獲,2009年,描述了一例永川龍(恐龍:獸腳類)肩胛骨骨折;2013年,描述了中國龍的牙槽癒合;2014年,發表了兩例祿豐龍關節炎化石證據;2018年,發表了祿豐龍骨髓炎化石證據 。
2013年,邢立達開始在位於緬北胡岡的白堊紀琥珀礦區考察,陸續從各種渠道獲得了大量琥珀樣本。面對大量的琥珀標本,當時僅是一名地大博士生的邢立達還沒有機會從官方或公立機構得到經費來購買標本。他在家人支持下將故居拋售,所得的資金悉數購買了科研標本,並按相關規定登記在非盈利機構名下,為這批琥珀找到了一個避風港。
2016年起,邢立達主導的琥珀研究團隊陸續在《自然通訊》、《當代生物學》、《科學進展》等知名刊物發表了世界上首例琥珀中的古鳥的翅膀、恐龍尾巴、完整的雛鳥、完成的亞成體古鳥、介形類、蛙類、蛇類。《自然》、《科學》等雜誌以及各國媒體紛紛報道,稱這些成果猶如時光的膠囊,讓人類得以一窺白堊紀的神奇生命。
創建網站
邢立達於1998年(其時讀高中)創建的「恐龍網」,為中國大陸第一個恐龍網站,曾為網絡公認的中國古生物學門戶網站。2005年,網站的「改良版」——中國古生物網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古人類研究所(IVPP)合作,成為該所科普網站。同年,該網榮獲由中央文明辦,中國科協和中國互聯網協會評選的第一屆全國優秀科普網站,併名列「十佳」之榜首。在與IVPP的合作中,邢立達以兼職的形式加入,並持續了數年。此後,網站產權幾經易手,邢立達亦逐漸淡出網站經營。另一個原因是網站管理團隊成員多年中陸續各奔東西,新人難以為續,也使網站逐漸消退。
寫作經歷
邢立達在
科幻小说《御龙记》封面
大學階段(2004年)開始出版第一本恐龍書《恐龍之最》。此後陸續在《三聯生活周刊》、《Newton科學世界》、《文明》、《博物》、《生命世界》、《新京報》、《新發現》等刊發表了大量古生物科普文章,並在其中數本刊物上開闢專欄,其中最具人氣的是《新京報》近一年的周專欄以及《新發現》的月專欄。此外,他還被吸收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成為了可能是當時最年輕的會員,並於次年接受科普基金資助。
2004年开始,邢立达出版了《与恐龙共舞》、《恐龙大灭绝》、《巨兽时代》,“真相三部曲”,“大传三部曲”等恐龙书籍,这批书籍意外的在市面上脱颖而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销售成绩,数本被省级教育机构指定为青少年课外读物,多本登上各大书城畅销书排行榜,还有一些则卖出了国外版权,这在当今中国原创科普书界都是不多见的。除了以上出版物,邢立达还在中国科协科普专项资助项目和上海科普创作出版专项资金的资助下出版了《狂野中生代三部曲》,这是国内首部古生物科幻小说,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2018年出版长篇科幻小说《御龙记》,刘慈欣亲自作序,并幽默地说,这部小说写了一个“龙背上的民族” 。
2008年,邢立達成為了科學松鼠會早期的成員之一,露面在小姬看片會,參與集體創作書籍等等,並在CCTV《小崔說事》之小姬看片會特別節目之主講嘉賓,獲得了松鼠會2008年度最佳人氣獎得主。隨後他加入果殼網,在果殼達人欄目撰稿。
2010年,編著的《化石真相》獲第一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提名獎;2012年,編著的《翼龍大傳》(航空工業出版社)獲得第二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優秀獎。
2008年開始,陸續翻譯出版了《恐龍-失落世界的奇妙旅》、《美國國家地理 兒童恐龍終極百科》等數十本(套)國外優秀科學及古生物類圖書,其中部分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地區同步上市。
媒體報道
邢立達複雜的經歷與有趣的研究成果已被美國NG國家地理頻道、Discovery 探索頻道、英國BBC、法國France 2 "Science 2"、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1,CCTV4,CCTV10,CCTV新聞、北京電視台BTV3,BTV8等電視台各欄目報道,其中,北京電視台大型電視專題片《80後調查》亦重點播出了他獨具特色的成長軌跡。
2011年底曾捲入與其長年合作畫師的版權糾紛事件,邢立達於2011年11月15日在其博客上發表博文:《關於北大唐振庭對我質疑的回應》。博文認為唐振庭有炒作嫌疑,「如果該出版人、唐振庭是希望通過此次炒作,讓自己的恐龍書大賣,我祝福他們。至於他們對我的不實指控,我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2016年12月9日,上海自然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博士等4位科學家介紹了他們發現的琥珀中的恐龍標本,詳細解釋了它的發現過程及研究成果,這是人類首次有機會一睹恐龍生前的真實面目。更確切地說,這是一段屬於手盜龍中體型較小的非鳥恐龍的一小段帶有新鮮羽毛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