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林叔推官分韵得锦字
楼钥(1137年~1213年),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愧主人,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大臣、文学家,楼璩第三子。
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授温州教授,迁起居郎兼中书舍人。韩侂胄被诛后,起为翰林学士,拜吏部尚书,迁端明殿学士。嘉定初年,同知枢密院事,升参知政事,授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号宣献,赠少师。有子楼淳、楼蒙(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汪大猷出使金朝,按日记叙述途中所闻,写成《北行日录》。
“ |
王郎天下士,中和自生禀。澹然初无营,见者辄敛衽。 幕中资婉画,处事极精审。与人如恐伤,律己渊冰懔。 深恐马骇舆,要使鸮食葚。一寸忧国心,几年不甘寝。 此意大未酬,退静若已甚。使之行所学,庶几人奠枕。 向来孰间之,未免斯立噤。川泳而云飞,赖有东阳沈。 露章极推毂,分韵句裁锦。风流有如许,不复叹踔踸。 如君岂蓬高,人物妙流品。不应奉香火,为养谋禄廪。 与君幸瓜葛,心交今十稔。岂惟我惜别,行道情苒荏。 红莲色何似,翠柏风逾凛。愿君疎药裹,一意护茵饪。 弃鼎宝康瓠,浮名如拾渖。行矣无多言,临岐且剧饮。 |
” |
— [南宋]楼钥 |
目录
人物生平
楼钥,出身书香门第,楼璩第三子,母为汪思温长女。少好读书,潜心经学[1],融贯史传,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中进士,为胡铨所知赏,称赞他为"翰林才"。初任教官,后调温州教授。光宗继位,奏请爱护百姓,保养元气,提升为起居郎兼中书舍人。楼钥敢于直谏,无所避忌,就连宋光宗都说:"楼舍人朕亦惮之。"继迁给事中。朱熹论事忤韩侂胄被罢官,上疏要求挽留。宋宁宗即位,韩侂胄执掌朝政,不肯依附,遂改显谟阁直学士,出知婺州,移知宁国府。后告老归家,家居13年,读书授徒。韩侂胄被诛后,起用为翰林学士[2],升为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迁端明殿学士。嘉定初年,同知枢密院事,升参知政事,又授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卒赠少师,谥号宣献。
作者藏书
楼钥学宗朱熹[3],性喜藏书,祖父楼郁家中藏书万余卷,筑东楼于月湖畔,藏书楼名"东楼"。好书不倦,自六经至百家传记,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手抄居半。贯通经史,酷嗜典籍,如诸子百家、音训小学诸书,悉究其渊奥。聚书逾万卷。凡精椠著本、刻本、抄本,必一一收藏,皆手自校雠,甚至动员奴婢亦参与校书之事,称善本者颇多。至晚年为得潘景宪的八十二篇《春秋繁露》一书,仍转辗访求,得而后快,是当今传世的唯一之本,《崇文总目》中所载只30篇。历几十年之聚集,东楼藏书逾万卷。内有楼钥随使金时所撰《北行日录》和深得世人推崇的楼钥名著《攻愧集》一百二十卷。时东楼经常接待读者:"客有愿传者,辄欣然启帙以授。"(光绪《鄞县志》)。"门前莫约频来客,坐上见观未见书。"(楼钥诗句,王应麟札)。藏书乐于出借给他人观览,有愿抄录者,则欣然启帙以授。其"东楼"藏书,与同邑藏书家史守之称为"南楼北史"。藏书印有"四明楼钥"。到了南宋末年,元兵南下,东楼藏书终随改朝换代而渐渐散失。至明末更全数败落,旧宅多归王家墩汤氏所有。
视频
送王林叔推官分韵得锦字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为何西方有神学、哲学、科学,而中国却只有经学,搜狐,2016-04-11
- ↑ 古代翰林学士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 这个官职的权力很大吗 ,搜狐,2020-06-09
- ↑ 朱熹十大经典语录,精辟透彻,蕴含人生智慧!,搜狐,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