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目錄

內容簡介

《送報夫》是楊逵的成名作。這篇小說用日文寫成,完成於1932年,是他在東京工讀生活的真實寫照。這是第一篇登上日本文壇的台灣新文學作品,也就是它奠定了楊逵在台灣新文學史上的地位。小說通過主人公楊君家破人亡的悲劇,對日本殘酷的殖民統治進行血淚控訴。作者藉助楊君這一生動的藝術形象闡明了一個真理:殖民地人民同帝國主義國家的勞苦民眾應當攜起手來,反對共同的剝削者和壓迫者。這種超越狹隘鄉土、民族觀念的國際主義的主張,在三十年代初是極其難能可貴的。繼《送報夫》之後,楊逵還寫了許多以農村生活為題材,揭露和批判日本殖民統治者和封建地主罪惡,歌頌勞動人民高尚情操,鼓勵人們進行反帝反封建鬥爭的作品,如《水牛》、《歸農之日》、《模範村》等_

作者簡介

楊逵(1905年10月18日1985年3月12日),出生於台灣台南大目降(今台南縣新化鎮),為台灣有名的小說家。本名楊貴。筆名有伊東亮、公羊、SP、狂人等;以楊逵為代表性筆名。有小說《靈簽》、《難產》、《水牛》、《田園小景》、《模範村》《增產的背後老丑角的故事》,劇作《父與子》、《豬哥仔伯》、《剿天狗》,另有散文、評論多篇。作品多收入《鵝媽媽出嫁》、《羊頭集》。 楊逵是台灣日據時期最有影響,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作品大多表現日據時期下層勞動人民的不幸和苦難,尤其注重表現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鬥爭,洋溢着濃烈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現實主義力量。他被稱為文壇的老兵、壓不扁的玫瑰花。

內容預覽

「啊,這可好了……」我想。好象快要被很重很重的擔子壓扁了的時候,忽而把這重擔卸下時的那種輕鬆快活的感覺。為什麼呢?我到東京快一個月了,在這將近一個月當中,我每天都從早晨到晚間,跑遍東京市的各職業介紹所,從這一區域跑到那一區域,跑得腳硬如棒,還未能找到一點工作!而且口袋裡的二十元只剩了六元二毛,留給抱養三個弟妹的母親的十元,在這一個月當中也該決要花光了吧!……_這樣惴惴不安的時候,又在報上看到全國失業者三百萬而大吃了一驚的時候,忽然在XX新聞店窗戶上看到「徵募送報夫」的招單,怎能叫我不高興得跳起來呀!「這樣我的立志可有前途了!」我說好象從地獄跳上了天國一般的高興也不足為奇吧。我的心跳得非常厲害,快步跑到XX新聞店的門口,把門打開,很禮貌地鞠了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