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茅膏菜
迷你茅膏菜学名圆叶茅膏菜(Drosera rotundifolia L.),又名毛毛苔、迷你毛毡苔和迷你茅膏菜,茅膏菜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茎短,叶基生,叶片圆形或扁圆形,螺状聚伞花序1-2条,腋生,花葶状,纤细,直立,蒴果,熟后开裂为3果爿,种子多数,椭圆球形,花期夏、秋季,果期秋、冬季。茅膏菜不能适应寒冷或暴晒等自然环境,对恶劣的环境没有很强的抵御能力,寒冷与炎热地带不适宜生存。
圆叶茅膏菜产于我国[[吉林[[和黑龙江,欧洲中部和北部、亚洲和美洲北部等寒冷地带也有分布,常生于海拔900-1000米的山地湿草丛中。圆叶茅膏菜全草可作支气管炎祛痰药。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短。叶基生,密集,具长柄;叶片圆形或扁圆形,长3-9毫米,宽5-12毫米,叶缘具长头状粘腺毛,上面腺毛较短,背面常无毛;叶柄扁平,长1-6厘米,具毛或无毛;托叶膜质,长约6毫米,下半部紧贴叶柄,上半部开展,5-7裂,裂片渐尖。螺状聚伞花序1-2条,腋生,花葶状,纤细,直立,长8.5-21厘米,不分叉,具花3-8朵,花序梗和花轴被柔毛状腺毛或近无毛,苞片小,钻形;花梗长1-3毫米,与萼同被粉状毛;花萼长约4毫米,下部合生,上部5裂,裂片卵形或狭卵形,边缘疏具小腺齿;花瓣5,白色,长约5-6毫米,匙形;雄蕊5,长约4-5毫米;子房椭圆球形,长约3毫米,1室,侧膜胎座3,胚球多数,花柱3,每个2深裂至基部,棒状,顶端稍扩大。蒴果,熟后开裂为3果爿;种子多数,椭圆球形,微具网状脉纹,外面包以囊状、疏松、两端延伸渐尖的外种皮。花期夏、秋季,果期秋、冬季。
生长环境
茅膏菜不能适应寒冷或暴晒等自然环境,对恶劣的环境没有很强的抵御能力,寒冷与炎热地带不适宜生存。
分布范围
产吉林和黑龙江。生于海拔900-1000米的山地湿草丛中。分布于欧洲中部和北部、亚洲和美洲北部等寒冷地带。
主要价值
据载本种全草可作支气管炎祛痰药。
茅膏菜的叶上长着象露珠一样晶莹剔透的腺毛,这就是她们的捕虫器。就在腺毛的顶端有一个球状体,时常呈现出鲜艳的色彩,大多为红色,上面布满腺体,能分泌吸引昆虫的蜜汁与粘液的混合物和消化酶,外表就象是嵌有红宝石的水晶,如此的精美都无法想象这就是昆虫的死亡陷阱。当挡不住诱惑的昆虫来采食时,却发现自己已被粘住,恐慌中竭力的挣扎,结果周围的腺毛一起弯过来,有时叶片也会随之卷起,粘的更牢了。无法逃脱的昆虫被这些腺毛消化吸收,等消化吸收完全后,叶片和腺毛又重新展开,等待新的猎物。
多图
栽培技术
繁殖技术
迷你茅膏菜主要用播种、冬芽和叶插法进行繁殖。
- 扦插:大多数茅膏菜都可使用叶插繁殖,把整片叶子从母株上切下,斜插或平放于洁净的基质上,保持高湿度和明亮的光线,约1个月左右可长芽。
- 冬芽:以矮小种群为主的一些品种,在冬季低温的刺激下,莲座状叶的中心会长出许多珠芽,俗称冬芽。等珠芽成熟后会脱落,这时及时采收(可用湿牙签拨取),采收后立即播种(珠芽不耐保存),可放于洁净的基质的表面,保持高湿度和明亮的光线,一般2周左右出芽。
- 播种:大多数茅膏菜开花后会自然结出许多细小的种子,也有个别品种如叉叶茅膏菜等需异花授粉后才能结种,种子一般可保存三年左右。播种时可直接撒于洁净的基质表面(切勿盖土),保持高湿度和明亮的光线,温度保持在25度左右,约一个月发芽。温带地区的品种需要低温刺激才容易发芽,可在冬季、春季播种,或播种后冰箱冷藏一个月。[1]
栽培方法
- 基质:一般可使用泥炭2份,珍珠岩或河沙1份的通用配方,也可使用纯水苔或纯泥炭,球根种群可使用颗粒土,如盆浸法种植可使用1份[泥炭,1份珍珠岩或河沙混合。
- 水份:使用低矿物质浓度的水源,生长季节可保持基质较高湿度,适合采用盆垫底部供水,植株不宜经常喷水,以免使腺毛的“露珠”难以形成。休眠期需干燥些,但不能干透,防止烂根。
- 湿度:茅膏菜的空气湿度应保持在50%以上,较高的湿度能使腺毛的“露珠“更大,观赏性更佳。
- 温度:生长适宜温度15~25度,矮小种群、球根种群、温带种群在4~30度可保持生长,最低可承受0度的低温,30度以上多数会休眠。热带种群应控制在10~38度,冬季需保温。
- 光照:大多数茅膏菜喜欢光照,充足的阳光能使植株颜色鲜艳,但夏季强光为防止晒伤须遮荫,没有光照会使植株呈现绿色。
- 养份:在生长季节,使用通用复合肥等稀释五千倍喷施叶面,每月1~2次。施肥宁可薄肥勤施,切勿浓度过高,以免造成肥伤甚至肥死的严重后果,没有经验请勿随意施肥。 不建议采用投喂食物的方法提供养份,以免影响观赏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