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中藥)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辣椒漢語拼音Lajiao
- 別名;番椒、辣茄、辣虎、臘茄、海椒
- 來源;茄科植物辣椒的果實性味歸經味辛,性熱;歸脾、胃經
功能
溫中散寒,下氣消食。
主治
胃寒氣滯,脘腹脹痛,嘔吐,瀉痢,風濕痛,凍瘡。
藥材性狀
果實形狀、大小因品種而異。一般為長圓錐形而稍有彎曲,基部微圓,常有綠棕色,具5裂齒的宿萼及稍粗壯而彎曲或細直的果柄。表面光滑或有溝紋,橙紅色、紅色或深紅色,具光澤,果肉較厚。質較脆,橫切面可見中軸胎座,有菲薄的隔膜將果實分為2-3室,內含多數黃白色,扁平圓形或倒卵形種子。干品果皮皺縮,暗紅色,果肉乾薄。氣特異,催嚏性,味辛辣如灼。
採收加工
青椒一般以果實充分肥大,皮色轉濃,果皮堅實而有光澤時採收;干椒可待果實成熟一次採收。可加工成醃辣椒、清醬辣椒、蝦油辣椒。干椒可加工成干製品。 用法用量 語音 內服:入丸、散,1-3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搗敷。
藥理作用
1、對消化系統的作用:辣椒酊或辣椒鹼內服可作健胃劑,有促進食慾、改善消化的作用。巴索夫胃瘺狗實驗證明,辣椒水能刺激口腔粘膜,反射性地加強胃的運動。用各種辣椒製成的調味品,人口服後,可增加唾液分泌及澱粉酶活性。大劑量口服可產生胃炎、腸炎、腹瀉、嘔吐等,曾有報告辣椒對離體動物腸管有抑制及解痙作用。辣椒鹼灌胃,可促進幽門結紮大鼠胃潰瘍形成,但不影響胃液成分。辣椒鹼還可促進利血平對大鼠的致潰瘍作用。十二指腸給藥,不會促進結紮十二指腸大鼠胃潰瘍發生,但可增加胃液總酸度。
2、對循環系統的作用:辛辣物質刺激人舌的味覺器官,反射性引起血壓上升,特別是舒張壓,對脈搏無明顯影響。辣椒鹼或辣椒製劑給麻醉貓、犬靜脈注射可引起短暫血壓下降、心跳變慢及呼吸困難,這是刺激肺及冠脈區的化學感受器或伸張感受器引起的。對離體豚鼠心房則有直接的興奮作用,對大鼠後肢血管也有收縮作用。外用作為塗擦劑,可使皮膚局部血管反射性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對皮膚有發赤作用。但也有人認為辣椒僅強烈刺激感覺神經末梢,引起溫暖感,對血管則很少影響,高濃度也不發泡,不能視為發赤劑。
3、抗菌、殺蟲作用:辣椒鹼對蠟樣芽胞桿菌及枯草桿菌有顯著抑制作用,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無效。
4、對脂質過氧化的調節作用:肺組織與二氧化氮等氣體刺激劑接觸之後,可引起肺組織中脂質過氧化物產生,長期給與辣椒鹼,則可明顯抑制脂質過氧化作用;如在接觸氣體刺激劑前後用辣椒鹼短期處理也有效。辣椒鹼單獨處理對脂質過氧化系統無明顯影響。大鼠肺切片體外研究表明辣椒鹼還能抑制吸煙誘導的脂質過氧化作用。辣椒鹼體內、體外處理,對氯仿等化學刺激劑誘導的肺和肝組織切片脂質過氧化、Fe2+/抗壞血酸誘導的肺和肝線粒體和微粒體部分脂質過氧化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還能抑制Fe2+/抗壞血酸誘導的紅細胞膜脂質過氧化。對紫外輻射引起的脂質體膜脂質過氧化作用,低劑量辣椒鹼有促進脂質過氧化作用,高劑量有抑制作用。 5、其他作用:辣椒地上部分的水前劑對離體大鼠子宮有興奮作用。辣椒鹼可引起動物窒息,特別是豚鼠,作用類似組胺、5-羥色胺或乙酰膽鹼。給予辣椒鹼前30min給予上述物質的拮抗劑,唯有乙酰膽鹼拮抗劑阿托品可阻止窒息發生,故認為辣椒鹼可促進乙酰膽鹼釋放。辣椒鹼0.5-2μg/kg給豚鼠靜脈注射,可致支氣管收縮,它亦可使離體氣管環收縮增加。
6、辣椒鹼在大鼠右側前肢橈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處進行處理,可阻斷針刺效應。脊髓后角的P物質含量,處理側比非處理側減少約55%。另外,辣椒鹼950mg/kg連續給予,在15d時,其未處理側P物質也減少,針刺鎮痛作用消失。辣椒鹼能劑量依賴性地(1-100nmol/L)引起人紅細胞溶血。 7、含5%辣椒或15mg%辣椒鹼與無膽鹼食物一起餵飼大鼠,可使肝臟中性脂質的增加較對照組少。在體外鼠傷寒沙門菌試驗中,從辣椒中得到的含油樹脂類物質有較弱但明確的致突變活性。
相關配伍
1、治痢積水瀉:辣茄1個。為丸,清晨熱豆腐皮寢,吞下。(《綱目拾遺》引自《醫宗匯編》)
2、治凍瘃:剝辣茄皮,貼上即愈。(《綱目拾遺》引蔡雲白方)
3、預防凍瘡:風雪寒冷中行軍或長途旅行,可用20%辣椒軟膏擦於凍瘡好發部位,如耳輪、手背、足跟等處。如凍瘡初起尚未潰爛,用辣椒適量煎水溫洗;或用辣椒放在麻油中煎成辣油,塗患處。
4、治風濕性關節炎:辣椒20個,花椒30g。先將花椒煎水,數沸後放入辣椒煮軟,取出撕開,貼患處,再用水熱敷。(3-4方出自《全國中草藥匯編》)
注意事項
陰虛火旺及諸出血者禁服。
化學成分
1、辣椒果實含辣椒鹼類成分,主要有辣椒鹼,二氫辣椒鹼,去甲雙氫辣椒鹼,高辣椒鹼,高二氫辣椒鹼,壬酰香草胺,辛酰香草酰胺。還含多種低沸點和高沸點揮發性羧酸如異丁酸,異戊酸,正戊酸,巴豆油酸,順式-2-甲基丁烯酸,庚酸,癸酸,異癸酸,丙酮酸,辛酸和月桂酸等。此外還含β-胡蘿蔔素,隱黃質,玉米黃質,辣椒紅素,辣椒玉紅素,堇黃質,茄鹼,茄啶及檸檬酸,酒石酸,蘋果酸等。
2、種子中含茄鹼,茄啶,4α-甲基-5α-膽甾-8(14)-烯-3β-醇,環木菠蘿烷醇,環木菠蘿烯醇,24-亞甲基環木菠蘿烷醇及羽扇豆醇等。
3、同屬植物米辣果實含辣椒鹼。
相關論述
1、姚可成《食物本草》:「消宿食,解結氣,開胃口,辟邪惡,殺腥氣諸毒。」
2、《百草鏡》:「熏壁虱,洗凍瘃,浴冷疥,瀉大腸經寒澼。」(引自《綱目拾遺》)
3、《食物宜忌》:「溫中下氣,散寒除濕,開郁去痰,消食,殺蟲解毒。治嘔逆,療噎膈,止瀉痢,祛腳氣。」(引自《綱目拾遺》)
4、《藥檢》:「能祛風行血,散寒解郁,導滯,止澼瀉,擦癬。」(引自《綱目拾遺》)
5、《食物考》:「溫中散寒,除風發汗,冷癖能蠲,行痰去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