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身边的陌生人

内容简介

我们从小到大生活的那座小城里,可能藏着多少秘密?

蒋述在大学毕业后回到故乡,成为一名民警,才发现身边人的另一副面孔。

住在同一个小区的邻居,竟然是盗墓集团的主犯。

帮忙代打游戏的网吧老板,摇身一变成了大毒贩。

信赖的线人,隔三岔五就因盗窃来警察局报到。

抓捕了越来越多的 熟人后,蒋述才发现他们如此陌生。所以,蒋述决定将他们的故事,记录在这本书里。

这些发生在熟人身上的故事,让人得以窥见稀松平常生活中的恶。记住它们,可以规避身边的危险;了解它们,可以看清我们人性中的脆弱。

蒋述的记录因真实而鲜活,给我们更深的震动。面对艰辛的生活,有的人不堪一击,步入歧途;有的人却能够对抗黑暗,守护美好。这本书有很强的现实警醒意义。

——《暗黑者》作者 周浩晖

本书记录了很多普通人所犯的罪案,在我看来,比穷凶极恶的人做下的更值得深思,因为他们与你我的区别,可能只因他们做错了一道选择题。

——魔宙主笔 徐浪

作者简介

蒋述

“天才捕手计划”旗下的作者。1993年,蒋述生于合肥,在大学毕业后回到生活了20多年的小城淮南,从事一线警察的工作。高危职业让他经历了更多的生死考验,也见证了更多人性的微光。为了不让身边那些身披光芒的小人物被湮没,蒋述开始提笔写作。

原文摘录

患抑郁症并不是兰兰的错,错在她得不到科学的医治和亲人正确的对待。生前的兰兰饱受折磨;她死后,杀人凶手居然可以逃脱一死。 刘大贵悟不到张所的良苦用心。他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派出所给的,在以前,自己一个衣食无着、人见人憎的“吸毒鬼子”,能回归家庭,能被人看得起,能有自己的房子,简直想也不敢想。没有钱,也没有一点特长,唯一可以回报张所的只有一个个关于毒品的情报。

书评

距离读完译文纪实的《凶年》不久,对巴尔的摩的警探和凶案组尚且印象深刻,尤其是那位可以轻松和市民打成一片的艾杰尔顿,可以把毒贩不经意间变成线人,不得不说这种人与人之间信服力着实让人钦佩。

最近又看完了蒋述《身边的陌生人》一书,书中也有这样的角色,派出所的副所长和金牌线人的关系也远非警察和犯人的关系那么简单,反而更像一种朋友和同事的关系。两本书两个人虽然经历大不相同,但在处理案件的方法上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身边的陌生人》全书由九个真实的罪案构成,每个案件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因为每个犯罪的个体都是独特的存在而让每个人的故事都带上不同的色彩;因为同一座城市以警察为圆心,不可避免这些故事彼此之间又相互关联。令人记忆颇深的大抵是以下两个案件。

第一个罪案是关于一位抑郁症患者与一位教师之间的悲剧,男人因为无法忍受患了抑郁症的女友,最终选择了谋杀。 对抑郁症女孩的描写印象深刻的是她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思维逻辑,尤其当袁超谈到暑假准备回家看望父母时,患有抑郁症赵兰兰患得患失的表现,如果袁超回家,她认为自己是被抛弃了,袁超即将离她而去;袁超提出带她一起回去时,她认为自己这个样子无法面对袁超的父母;袁超决定不回家时,她又认定了自己是袁超的负担。

面对这种情况想必大多正常人都会认为无理取闹,继而大动肝火亦或者吵吵闹闹,但是对于患者而言,每当陷入这种思维怪圈时,又确实需要家人以及亲人的耐心陪伴与开导。袁超显然并不具备这种心理承受能力,亦或者自己无法排遣这种来自另一个人长期的负面情绪的影响,所以最终导致悲剧不只是患者赔上了性命,袁超自己也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不过作者的对于袁超的评价反而让人觉得有些激愤的意味。他说袁超是最好的演员,不能算人,应该说是冷血动物。和他多呆一秒,都觉得恶心。这种观点和评价多少都带一些个人情绪在里边,尤其作者谈及本人也曾有过一段类似的经历时。赵兰兰父母对于凶手谅解的态度反而可以轻易理解,大抵是因为大家都无法真正做到面对一个抑郁症病人长期无怨无悔毫无保留地陪伴开导吧。尽管事实如此残酷,但仍然无法否定这就是正常人的行为。

中国有句民间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加缪的局外人写的也很冷峻透彻:每个正常人都或多或少希望他们所爱之人死去。

尽管出于道德约束亦或者亲情的牵绊,我们无法将这种想法如此直白地表达出来,但行为一定无比坚定地反映了这一点。同时这句民间俗语也是千百年来对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的总结,如果久病连亲人和子女都有抱怨厌恶的时候,又怎么能把这种期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纵使有人真能做到不离不弃,想来可能只是少数人,作为一种美好的愿景,仍然希望这样的不离不弃的情感世间可以再多一点。

第二个罪案是一个被女人毁掉的男人,或者说因为一次赌气的婚姻而毁掉的一个男人。 故事中的主人公牛军是一个小偷,从偷自行车开始为读者娓娓道来这故事背后的执念与过往。女人最初喜欢的对象是一个混混,后来因为赌气嫁给了牛军,在此期间依然与前任对象藕断丝连,于是在生完孩子后,某一天出门时推着自行车走了之后杳无音讯。自行车便也成了牛军一生的执念,原本和睦还算小康的家庭,因为牛军的外出寻妻而支离破碎,回来后的牛军早已不再是当初奔头满满男人,而是变成了一个酒精成瘾的重度患者,整日以酒为伴醉生梦死,沦落为一个可怜人。

即便落魄如此地步,牛军对儿子的爱始终让人难以忘怀,每个月固定的低保总是按时存入儿子的卡上,偷车被抓面对警察的询问,只有在提到儿子时,大约才能感受到生命的鲜活。这种爱化为文字可能感动了我们,却始终无法感动到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关系最终走到无法破冰的这步田地,想来也只能是因为人生中的某一个选项一旦做错,便再也没有重来的可能了。无论是当时与赌气的女人结婚,还是抛下尚且幼小的孩子一走了之,亦或者酒精成瘾偷车成习,也只是当事人自己的选择,作为读者的我们,也只能徒留一声唏嘘。

几个故事,可能看罢没多久就会忘记,毕竟遗忘才是天性。如果没有人记录,这些小人物的命运终会像历史中的尘埃,落定了便不值一提,毫不起眼也无人知晓。但是作为一个边缘群体的见证者,目睹这些人被毒品一点点腐蚀,被执念拖入悬崖,看着情侣为情所困而步入深渊,见证了贫穷者的落魄,也感受到了富裕者的卑劣。

有感动,有心酸,有怒其不争,更多地仍然是一种无奈感,对生活和命运的无奈,因为这些真正发生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作者是一个非常真诚的记录者,也是一个群体的生活见证者。这里每个人物每天都在上演着各自的悲欢离合,吸毒,偷窃,因爱生恨的报复,邻里之间的纠纷,共同谱写成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

最后很想替这些边缘群体发出一声质问:

如果生活还有的选择,谁又愿意成为边缘人群?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