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內地會

圖片來自itsfun

路惠理William David Rudland,1839年2月 –1912年1月10日)是一位英國內地會派往中國的第一批傳教士之一,在中國傳教40多年。路惠理將新約翻譯為台州話羅馬注音版,並付諸出版。[1]

目錄

介紹

路惠理出生在英格蘭劍橋郡哈斯頓(Harston),但是居住在埃弗斯登(Eversden),是威廉·魯德蘭和阿比蓋爾·紐曼的兒子,是一名鐵匠和農場機師。

路惠理沒有因缺乏正式教育而失去成為傳教士或按立的資格。新成立的內地會向社會各階層中招募成員,只要求奉獻自己給耶穌吩咐的「大使命」:「向萬民傳揚福音」。路惠理加入了這個差會,參加蘭茂密爾團隊(Lammermuir Party)前往中國,在1866年5月離開倫敦。

在前往中國4個月的艱險航程中,路惠理的鐵匠技能派上了用場,用來修理蘭茂密爾號。他們每天在船上學習中文,路惠理的學習起初困難很大,但是決心也很大。他說道:"我可以忍受任何事情,只要能把救主的愛告訴中國人。"

同船有一位女傳教士貝瑪麗(Mary Bell)吸引了許多水手,參加研讀聖經。路惠理也被她吸引,第二年,他們在中國結婚。

蘭茂密爾團隊(Lammermuir Party)於1866年9月30日到達中國。最初,團隊所有成員都由戴德生率領,住在杭州戴存義夫婦後來回憶起當時的情景:How little Rudland, for example, or any one else in those early days, could have foreseen the usefulness for which he was being fitted. Of all the Hangchow party he was the one who seemed, at any rate to himself, least likely to do much in China. He could not get hold of the language ; and the more he tried to study the worse became the -headaches, that left him utterly discouraged. But Mr. Taylor was developing as a leader no less than his fellow-workers along other lines.

1867年6月,路惠理與貝瑪麗(Mary Bell)訂婚,12月25日,二人結婚。婚後,他們住在鎮江。幾周後,戴德生要求路惠理一起訪問揚州的新傳教站。1868年8月22日夜晚,發生揚州教案

1869年,路惠理一家被派往浙江台州,在那裡度過許多年。路惠理夫婦在中國生了幾名子女:Ebenezer William Rudland於1868年生於江蘇鎮江;Marie Annie Rudland 生於1869年11月;Charles Rudland 生於1871年;Grace Bell Rudland 生於1872年8月。

1870年,小安妮去世,埋葬在杭州差會戴德生的女兒戴存恩(Grace Dyer Taylor)之側。不過,由於有受到中國風俗威脅的危險,她的墳墓被搬遷到鎮江新教徒小公墓,仍然與戴德生家的墓地相鄰。該公墓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摧毀。

1874年,路惠理夫人的身體因肺結核而衰弱,於是他們返回英國休養,她於1874年10月23日在倫敦去世。

路惠理娶了另一位傳教士 Brealey,繼續在台州傳教。1876年10月生Wallace George Rudland 。1878年路惠理再次喪妻。1879年12月16日,他第三次結婚,娶了另一位傳教士,Annie K. Knight。1880年9月生Anna Rosa Rudland。

1887年11月,路惠理第二次回到英國休假。他又回到中國,一直住在台州,直到1912年1月因癌症去世。

參考文獻

  1. 內地會,its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