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鄉愁(趙文新)
作品欣賞
路上的鄉愁
城市在家鄉的北方,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公路穿山越嶺,不寬,並排行駛兩輛車綽綽有餘。
公路有時也穿過村莊,跨過河流;有的河上有橋,有的河上還沒修橋。
公路彎彎曲曲,就像生活在這裡人們,飽經風霜,勇往直前,生生不息。
陽光照進屋裡,今冬,暖氣也夠熱情。南面那間臥室,熱到跟三伏天一樣讓人受不了。
三九天能沐浴陽光最開心了。穿上半袖短裙,躺在床上美美地睡一覺,是多麼愜意的事。
可我,偏不這樣。我怕,怕那些日思夜想的東西入夢。
我喜歡站在北面廚房的窗前,背對家鄉,看着對面的公路。
這是城市的公路,寬闊無比,繁華無比,晚上還有霓虹閃爍。
我呆呆地看,看公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和川流不息的車輛。
眼前還有一排阻擋我視線的樓房。不要緊,絲毫不影響我的情緒。
我知道,我閉上眼睛也能感覺到,車從東面過來,進城的鄉親一定在車裡,他們還帶了家鄉的特產。
他們來城裡看娃子,這個時候家家都淘米了,那鼓鼓的袋子裡,一準是黏豆包;那看上去方方正正的東西,肯定是手工攤的大煎餅,這可是孩子最愛吃的乾糧。
大媽的身邊還有一個紙箱,那一定是怕壓的東西,聽說家鄉近幾年許多人經營溫室蔬菜,一猜就知道,是起早新摘的豆角、黃瓜、西紅柿、茄子等;上面一定還有一把小蔥或生菜,也許是小白菜或油菜,娃子從小就愛吃,卷煎餅,做湯都好吃。
來城裡一趟不容易,不是車不方便,是沒有了之前的冬閒,能帶就多帶點吧。
他們知道,娃在城裡不容易,花錢的地方多着呢。
車一輛接一輛,人一拔接一拔。匆匆地來了,又匆匆地走了,看一眼兒子,看一眼孫子,囑咐幾句:別捨不得吃,別虧了孩子,春節回家,什麼也不用買,都預備好了。
鄉親們用汗水澆透了那片土地,你看:從車上下來那位父親,衣領和袖口還有汗漬,衣服上還沾着泥土,這是最親切、最熟悉的味道,被汽車的尾氣攪得淡了,被鋼筋和混凝土阻隔了。
今年是暖冬,兩個月沒下雪了。冬天沒有雪,霧霾成了主角,站在窗前,看着行人臉上的口罩,感覺怪怪的,心裡一緊,仿佛有東西被人偷走了,放在了什麼地方,不知道。
公路和廚房之間有一排樓房,我藉助縫隙,拋去可憐的目光,注視着車站。我看不清下車的人,更聽不見下車的人和接站的人說什麼,一切都憑感覺。
孩子肯定會說:拿這多幹啥?
是埋怨,也是心疼。
老人準會說:這才多少。
總覺得愛還不夠。
沒錯。我每次回家就是這個樣子。從回家的第一天,確切地說,是父母知道我要回家的那天起,就開始準備給我帶的東西,走時不把後備箱裝滿,老媽肯定不樂意。
我父母都八十多了,好幾年不蒸黏豆包了,我還是年年都能吃到家鄉的黏豆包,喝母親做的一個味道。大弟弟、大姐,不管誰家淘米,都帶着父母那一份,順便也給我一份。還好,我們一家四口不喜歡吃黏的,有二三十個就足夠了。不然母親又要自責,說自己不中用了,啥也幹不了,就會吃了。 [1]
作者簡介
趙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