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赵元俨(985年~1044年),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人[1]宋朝宗室大臣,宋太宗第八子[2]。仝相卿.《北宋八大王赵元俨生平新探》:《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ref>太宗特爱之,期以年二十始就封,故宫中称为“二十八太保”。

  • 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人称“八大王”。宋真宗时期,历任诸道节度使、同平章事,迁太傅兼中书令、陕州大都督,封为泾王[3]
  • 宋仁宗即位,迁上柱国、太师、扬州牧、开府仪同三司,封为荆王。
  • 庆历四年(1044年),病死,时年六十,追赠天策上将军、徐兖二州牧、燕王,谥号恭肃[4]

目录

基本信息

姓名    赵元俨  
别称    八大王      
民族    汉族      
官职    诸道节度使、同平章事,迁太傅兼中书令、陕州大都督、上柱国、太师、扬州牧、开府仪同三司  
爵位    荆王→燕王(追赠) 
追赠    天策上将军、徐兖二州牧     
谥号    恭肃     
出生地   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
出生时间  雍熙二年(985年)   
去世时间   庆历四年(1044年)
所处时代   北宋  
主要成就   帮宋仁宗认母   

人物生平

周恭肃王元俨,少奇颖,太宗特爱之。每朝会宴集,多侍左右。帝不欲元俨早出宫,期以年二十始就封,故宫中称为“二十八太保”,盖元俨于兄弟中行第八也。

真宗即位,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封曹国公。明年,为平海军节度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检校太傅,封广陵郡王。封泰山,改昭武、安德军节度使,进封荣王;祀汾阴,加兼侍中,改镇安静、武信,加检校太尉;祠太清宫,加兼中书令。坐侍婢纵火,延燔禁中,夺武信节,降封端王,出居故驸马都尉石保吉第。每见帝,痛自引过,帝悯怜之。寻加镇海、安化军节度使,封彭王,进太保。仁宗为皇子,加太傅。历横海永清保平定国节度、陕州大都督,改通王、泾王。

仁宗即位,拜太尉、尚书令兼中书令,徙节镇安、忠武,封定王,赐赞拜不名,又赐诏书不名。天圣七年,封镇王,又赐剑履上殿。明道初年,拜太师,换河阳三城、武成节度,封孟王,改永兴凤翔、京兆尹,封荆王,迁雍州、凤翔牧。景祐二年,大封宗室,授荆南、淮南节度大使,行荆州、扬州牧,仍赐入朝不趋。 仁

宗早年即位,章献皇后临朝,自以属尊望重,恐为太后所忌,深自沉晦。因阖门却绝人事,故谬语阳狂,不复预朝谒。及太后崩,仁宗亲政,益加尊宠,凡有请报可,必手书谢牍。方陕西用兵,上所给公用钱岁五十万以助边费,帝不欲拒之,听入其半。尝问翊善大夫王涣曰:“元昊平未?”对曰:“未也。”曰:“如此,安用宰相为?。”闻者畏其言。

庆历三年冬,大雨雪,木冰,陈楚之地尤甚。占者曰:“忧在大臣。”既而元俨病甚。皇上忧形于色,亲至卧内,亲手调药,屏人与语久之,所对多为忠言。赐白金五千两,固辞不受,曰:“臣羸惫且死,将重费家国矣。”帝为嗟泣。明年正月薨,赠天策上将军、徐兖二州牧、燕王,谥恭肃。比葬,三临其丧。诏以元俨墨迹及所为诗分赐宰臣,余藏秘阁。

庆历四年(1044年),病死在京都王府,时年六十。

人物轶事

宋真宗病重,李迪与宰相为祈神消灾而留宿宫中。八大王赵元俨素有野心,此次以探真宗病为由进住宫中,虽已有一段时日,但似乎没有离宫的打算。而仁宗年纪还小,辅政大臣虽忧急在心,却也无计可施。

凑巧有一天,赵元俨需要开水,翰林司用金盆盛了开水,正要端去,李迪灵机一动,拿起案桌上毛笔在盆中一搅,然后命翰林司端去,赵元俨一见盆水微黑,以为有人暗中下毒想谋害他,立刻骑马离宫。[5]

人物评价

  • 赵元俨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藏书家,对宋朝统治做出了贡献。
  • 据《宋人轶事汇编》说:“太宗第八子赵元俨,名闻外夷。燕冀小儿夜啼,其家必警之曰:‘八大王来也。’其畏之如此。”
  • 八大王在朝内外、国内外、宗室内外、民间百姓,老幼妇孺皆知其大名。所以,都称他“八大王”。


人物专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