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眉古寨
赤眉古寨 |
中文名稱: 赤眉古寨遺址 地點: 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 類別: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赤眉古寨坐落在內鄉縣赤眉鎮十字街心的東北角,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寨,綠林赤眉起義時赤眉軍用來屯兵的城寨。具有很大的開發和研究價值。[1]
目錄
古寨簡介
赤眉古寨坐落在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赤眉鎮十字街心的東北角,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寨,綠林赤眉起義時赤眉軍用來屯兵的城寨,相傳為漢農民起義赤眉軍樊崇於更始二年築城暫駐,故名。其城三面環山,東臨湍河,地勢險要,古為豫陝要道。城址座落於柱狀高15米的台地上,面積約2萬餘平方米,四周邊崖壁立,無城垣。南門額橫書"赤眉古寨",為清代所建。城南有"洗眉河",東北有"報事灘",傳為赤眉軍軼事。城內多見漢代磚、瓦、陶片。近年來出土有仰韶、龍山、商、周時期器物。現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綠林赤眉起義
王莽改制後,法令煩苛,徭役繁重,加以天災相因,民不得耕桑,階級矛盾非常尖銳。天鳳四年,荊州一帶發生饑荒,饑民數百人共推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鳳為領袖,發動起義。不久,南陽人馬武、潁川人王常、成丹等率眾參加。起義軍以綠林山為根據地,稱"綠林軍"。次年,琅邪(今山東諸城)人樊崇率領100多人在莒縣(今山東莒縣)起義,不久轉入泰山。第二年,逢安、徐宣、謝祿、楊音等也聚眾數萬與樊崇會合。起義軍用赤色染眉,以與敵軍區別,因稱之為"赤眉軍"。地皇四年四月,王莽派太師王匡、更始將軍廉丹率10萬官軍前來鎮壓。赤眉軍在成昌(今山東東平)大敗莽軍,廉丹被殺,王匡逃命。成昌大捷後,赤眉軍乘勝向西發展,人數已達10萬人,他們轉戰黃河南北,有力地動搖了王莽政權在東方的統治。這時綠林軍在南方也有很大發展。地皇三年,綠林軍在雲杜(今湖北沔陽)打敗前來圍攻他們的2萬多官軍,乘勝攻占了竟陵(今湖北京山)、安陸(今湖北鍾祥)等地,起義隊伍發展到5萬人。第二年,綠林山一帶發生瘟疫,他們分兵轉移。一支以王常、成丹為首,西入南郡(今湖北江陵),稱下江兵;一支由王匡、王鳳、馬武率領北入南陽,稱新市兵。同年七月,新市兵進到隨縣(今湖北隨縣),平林(今湖北隨縣東北)人陳牧、廖湛聚眾數千起兵響應,稱平林兵,與新市兵聯合。在農民起義推動下,南陽豪族劉演、劉秀兄弟也組織地主武裝在舂陵起兵,並與新市、平林兵暫時聯合,進行反莽鬥爭。後綠林軍各路大軍會合一起,在沘水(今河南泌陽)西大破官軍,並包圍了南陽。起義軍迅速發展到10餘萬人。地皇四年,綠林軍首領擁立劉玄為帝,恢復漢國號,改年號更始。綠林軍的節節勝利使王莽驚懼萬分。他派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率各州郡精兵42萬,號稱百萬,進攻綠林軍。這年五月,在昆陽為起義軍所敗,主力全部被消滅。起義軍乘勝北攻洛陽,西攻長安。兩路大軍進展神速,北路軍很快攻下洛陽。西路軍也迅速攻克武關,直取長安,王莽被殺。劉玄由洛陽遷都長安,大封漢宗室,重用舊貴族,還殺害一部分起義軍首領。當綠林軍攻占洛陽時,赤眉軍首領樊崇等曾前往聯絡,但劉玄拒不與赤眉軍合作。更始二年,赤眉軍兵分兩路西攻長安,討伐劉玄。次年春兩路軍會師於弘農(今河南靈寶),擁立了一個15歲的漢宗室劉盆子為帝,建立了政權。接着西進至高陵(今陝西高陵),與綠林軍將領王匡等聯合。同年九月,攻入長安。劉玄投降,不久被絞死。
覆滅原因
由於豪強地主隱匿糧食,聚眾反抗,長安城中糧盡,赤眉軍被迫退出長安。東歸途中,在宜陽(今河南宜陽西)遭劉秀大軍包圍阻擊,全軍覆沒。堅持10年之久的綠林赤眉大起義至此失敗。
歷史意義
這次起義推翻了王莽政權的腐朽統治,沉重打擊了地主階級,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參考來源
- ↑ 赤眉古寨與劉盆子墓之謎豆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