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资本保值

资本保值
圖片來自优酷

资本保值是指以避免投机并确保本金的价值为目标的投资。该资本保值率称为“资本保值增值率”,一般国有企业用该指标,所以,应该称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的《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国有资本,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

资产保值与增值的差别

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问题。在这两者的关系中,保值是基础,增值是目标.

资产保值是指保持保证原有的价值.

资产增值是指在保持保证原有的价值的基础上又有新的价值增加.

如固定资产保值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为补偿固定资产磨损价值而提取的折旧额。要能保证原有固走资产使用价值的更新,而不致于因为通货膨胀而发生贬值;其二是在固定资产运行过程中,从两个不同时点进行观察,其资产净值能维持原有的规模,而不发生资产流失和资不抵债。资产增值是一个相对概念,即从一定的时间区域来观察,某一时点的资产市场重估价值与报告期某一时点的资产按市场价格的重估价值相比较,在这两个不同时点上,按同一价格估价的资产值,若后者大干前者,即为资产价值的增值额。由此可见,考核国有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包涵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通货膨胀条件下折旧额的计算问题;二是按市场价格对于资产价值的重新估算的问题;三是资产增值与增值率计算问题。[1]

资产保值增值的意义

真正意义的资本保值增值与本期筹资和其他事项无关,与本期利润分配也无关,而是取决于当期实现的经济效益,即净利润。因此,资本保值增值指标应从损益表出发,以净利润为核心。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资本保值增值率=(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100%。资本保值增值率若为100%,说明企业不盈不亏,保本经营,资本保值。若大于100%,说明企业有经济效益,资本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增值。

目录

资本保值率

对于国有独资企业,其国有资本是指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对于国有控股及参股企业,其国有资本是指该企业所有者权益中国家应当享有的份额。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主要通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反映,并设置相应修正指标和参考指标,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增减因素,以全面、公正、客观地评判经营期内企业国有资本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影响后的期末国有资本÷期初国有资本)×100%

资产保值率

全程称为“资产保值增值率”,一般是国有企业才应用得指标。

根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试行办法》中的定义,国有资产保值,是指企业在考核期内期末国家所有者权益等于期初国家所有者权益。国有资产增值,是指企业在考核期内期末国家所有者权益大于期初国家所有者权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为: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期末国家所有者权益/期初国家所有者权益) * 100%

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于100%,为国有资产保值;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大于100%为国有资产增值。 亏损企业暂用减亏额作为保值增值指标。

资本保值
 
圖片來自优酷

反映

所有者权益由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末分配利润构成,四个项目中任何一个变动都将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动。至少有两种情形并不反映真正意义的资本保值增值。

1.本期投资者追加投资

本期投资者追加投资,使企业的实收资本增加,还可能产生资本溢价、资本折算差额,从而引起资本公积变动。

2.本期接受外来捐赠、资产评估增值导致资本公积增加。在本期既无投资者追加投入,又无接受捐赠和资产评估事项的情形下,上述公式仍然需要推敲。因为本期资本的增值不仅表现为期末帐面结存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增加,还应包括本期企业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而分配了的利润不再包括在期末所有者权益中。所以不能简单地将期末所有者权益的增长理解为资本增值,期末所有者权益未减少理解为资本保值。

真正意义的资本保值增值与本期筹资其他事项无关,与本期利润分配也无关,而是取决于当期实现的经济效益,即净利润。因此,资本保值增值指标应从损益表出发,以净利润为核心。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资本保值增值率若为100%,说明企业不盈不亏,保本经营,资本保值;若大于100%,说明企业有经济效益,资本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增值。

例:某企业期初所有者权益5000万元,本期实现净利润1800万元,期末所有者权益7000万元。

资本保值增值率=(5000+1800)/5000×100%=136%

结果显示该企业通过本期经营,不但实现了资本保值,还使资本增值了36%,至于期末所有者权益比期初增长了40%,除了资本增值外,还可能是投资者追加投资或其他什么原因所致。资本保值是增值的基础,保值的含义在物价上涨形势下应是实际价值的保全,而非名义价值的保全。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对资本保全的影响,只有在当期净利润不低于期初所有者权益与一般物价指数上升率的乘积时,才能实现真正的资本保值增值。 所以在物价上涨衫势下,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应为:

[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一般物价指数)]/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100%一一般物价指数上升率

上例中若本期一般物价指数上升10%,则:

资本保值增值率=[5000+(1800-5000*10%)]/5000=126%

重新设计的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与损益表中的净利润联系起来,含义直观明确,易于理解操作,克服了单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分析资本保值增值的局限性,投资者据此不仅可以明了自身权益的保障程度,而且可以检查考核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全面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

整体观人力资本保值增值是企业主体通过营运、配置和激励人力资源,调动人力资源的一切可控的积极因素,实现企业组织知识的有效积累。而这种由于积极经营人力资本而产生的组织知识的有效积累将体现在企业内涵利润的创造上。因而,整体观人力资本保值增值的实现就是企业内涵利润在企业总体净利润中比重的提升。用公式可表述如下:

内涵利润与总体净利润的比值:(当年企业净利润-企业有形净资产×行业或社会平均投资报酬率)/当年企业净利润

当年末内涵利润与总体净利润的比值等于或大于年初该比值时,则可认为整体人力资本实现了保值增值。 需要说明的是:研究整体人力资本价值应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商誉和品牌等无形资产主要来源于企业员工铸造的良好的企业服务网络,优越的企业文化,超凡的组织结构和融洽的客户关系等人的因素。它们其实最主要是狭义人力资本价值的升华和扩散化。广义的人力资本价值应当包含这部分的内容。

企业主体的人力资本保值增值还必须考虑到人力资本风险保全的问题。超常态的企业人才流动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企业价值的动荡。因此人力资本风险保全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意义的人才风险管理需要企业内部要有良好的人力资源流动环境,对人才进行流水管理,控制河水的流量与流速,在一定程度上变人才外流为人才升级性内流,从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人力资本风险的存在主要影响到内涵利润的创造。因此,当企业存在人力资本风险时,就应当根据该风险对内涵利润的影响程度调整内涵利润的大小,以利于更好地计算和分析人力资本保值增值率。

个体观

它的实质是指承认个体劳动者与其相对应贡献的权益并由此让劳动者获得劳动力支出的补偿和人力资本支出的收益。人力资本的保全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劳动力的保全。劳动力本身不是资本,只有将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并转化为执行价值增值职能的“生命体”时,劳动力才当作一种经济资源嬗变为资本。因为是资本,就必然具有在劳动中实现价值增值的天性。传统的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分配与生产消耗掉的生产资料需要扣除、补偿一样,是消耗掉的劳动力的补偿价值。这种分配仅是劳动力保全意义上的分配。因此必然要求基于人力资本保值增值上建立新的个人收入分配理论。这就是现有的从人力资本所有者主体角度考虑的其投入价值要保值增值的人力资本保值增值模式。这一保值增值模式是基于劳动者的货币性收益建立起来的。另外,随着社会平均知识存量和生产能力不断地提高和原有知识的加速贬值,要求劳动者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否则其创造能力就会下降。而人力资本的价值是指预期劳动者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这一状况的存在显然构成人力资本保值增值的负面因素。因此,个体人力资本保值增值必然要包括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益——劳动者能获得持续的专业化培训和后续教育权利以维持和提高自身的获利能力。

视频

资本保值增值率有变化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