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奈
貝爾奈 |
本名 貝爾奈 國家 法國 大區 諾曼底大區 省 厄爾省 面積1 • 市鎮 24.03 平方千米 (9.28 平方英里) 最高海拔 173 米(568 英尺) 最低海拔 87 米(285 英尺) 人口(2019年1月1日) • 市鎮 9,848人 • 排名 法國市鎮第1,014位 • 密度 410人/平方千米 (1,100人/平方英里) |
貝爾奈:(法語:Bernay,法語:[bɛʁnɛ] (關於這個音頻文件 聆聽)),法國西北部城市,諾曼底大區厄爾省的一個市鎮,同時也是該省的一個副省會,下轄貝爾奈區 ,其市鎮面積為24.03平方千米,2019年1月1日時人口數量為9,848人 ,是該省人口第六多的市鎮,在法國城市中排名第1,014位。 [1]
目錄
簡介
貝爾奈位於厄爾省西部,沙朗托訥河畔,是法國藝術與歷史之城。貝爾奈始建於中世紀中期,在法國大革命以前長期為諾曼底內陸地區的重要商業集鎮,現代為一個區域性的中心城市,芒特拉若利-瑟堡鐵路和多條省道在此交匯。
地名來源
「貝爾奈」一名最初於公元11世紀以「Brenaico」的形式被記載,法國語言學家阿爾貝·多扎認為該名稱來源於高盧人物「Brennos」 ,而歷史學家弗朗索瓦·德博勒派爾(François de Beaurepaire)則認為「貝爾奈」當中的「bren-」詞首來源於古拉丁語,意為「沼澤附近的土地」 。
歷史
貝爾奈始建於中世紀中期,彼時,其所在的區域為諾曼人統治的諾曼底公國。公元十世紀末,諾曼底公爵理查二世將貝爾納附近區域賜給了其妻瑞迪特,她在當地的一處高地上修建了聖母修道院 ,此後,一座城池逐漸在修道院附近形成,並發展成為一個區域性的商業重鎮。
13世紀初,卡佩王朝征服了諾曼底,貝爾納成為埃夫勒伯國的一部分,並成為諾曼底地區重要的宗教朝聖地 。自中世紀末至18世紀,貝爾奈長期為諾曼底內陸最重要的商業城市之一 。
法國大革命後,貝爾奈成為厄爾省的一個市鎮,而該省的行政中心則設在了地理位置居中的埃夫勒,貝爾納僅為副省會,此舉間接引發了貝爾奈的衰落。工業革命期間,連接巴黎和瑟堡的鐵路從貝爾奈經過。
二戰時期,貝爾奈被納粹德軍占領,聯軍於1944年登陸諾曼底,貝爾奈被設為一個傷員收留所,埃爾溫·隆美爾曾被安置於此 。同年7月26日,貝爾奈遭到猛烈轟炸,造成29名居民身亡,戰後重建工作持續了十餘年 。2012年,貝爾奈被法國文化部評為「藝術與歷史之城」。
地理
貝爾奈位於法國西北部,諾曼底大區中部和厄爾省西部,距離省會埃夫勒大約47千米[3]。與貝爾奈接壤的市鎮包括:瓦拉耶、卡奧爾什-聖尼古拉、庫爾貝皮訥、方丹拉貝、格朗康、梅訥瓦勒、烏什地區特雷桑。
地形
貝爾奈位於諾曼底丘陵腹地,境內以淺丘為主,市中心位於一處河谷附近,部分街道有明顯的起伏,全境海拔在87到173米之間 。
水文
沙朗托訥河自西南向東北流經境內,該河是里勒河的支流,屬於塞納河流域 。
植被
貝爾奈屬於溫帶落葉林區,修道院花園(Jardin de l'Abbaye)是當地主要的綠地公園,林地則廣泛分布於河流兩岸 。
氣候
貝爾奈在柯本氣候分類法中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