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象甲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true weevils或snout beetle)昆虫的简称,亦称象鼻虫。已知约51,000种 。多数的触角长、肘状,喙突出,有专门的沟以容纳触角。体表多被鳞片。多数种无翅,有的善飞行。多数为褐、灰色,少数种(如巴西的钻石甲属〔Entimus〕)色鲜艳。

中文学名 象甲科 亚 纲 有翅亚纲

拉丁学名 Curculionidae 目 鞘翅目

界 动物界 亚 目 多食亚目

门 节肢动物门 科 象甲科 象甲科

亚门 六足亚门 分布区域 遍及世界各国

纲 昆虫纲 总 科 象甲总科

目录

概述

象甲,俗称象鼻虫。全世界已记载50000种以上,分布遍及全球。过去曾是动物界最大的科,现已被膜翅目姬蜂科(Ichneumonidae)超越(超过60000种)。头和喙延长,形似象鼻,因此而得名。中国象甲种类丰富,记录的已超过1200种 。[1]

外形特征

小型至大型种类。体长1~60毫米(不算喙长);喙显著,由额向前延伸而成;喙的中间及端部之间具触角沟;触角11节膝状,分柄节、索节和棒三部分,柄节较2~4节长,棒多为3节组成;颚须和下唇须退化而僵直,不能活动;鞘翅长,端部具翅坡,多盖及腹端;腿节棒状或膨大,胫节多弯曲;跗节5-5-5,第3节双叶状,第4节小,位于其间;腹部可见腹板5节;体壁骨化强;多数种类被覆鳞片。幼虫通常为白色,肉质,身体弯成C字形,上颚具发达臼齿;没有足和尾突。

生活习性

成、幼虫均植食性。大部分种类入植物组织内,危害严重 。幼虫多数肥胖、无足而只取食植物的一部分——花头、种子、肉质果实、茎或根。许多幼虫只吃一种植物或近缘植物,成虫取食范围较广。

或许是因喙的进化,使其成功繁衍,喙不但用於穿刺取食,还为产卵钻孔。本科包括若干极具破坏性的害虫,如谷象(Sitophilus granarius)、米象(S. oryzae)和棉铃象甲(Anthonomus grandis)。

绝大多数象甲是陆生的,性迟钝,行动缓慢,假死性强,少数有趋光性。稻象属和水象属为水生。象甲营有性生殖 ,但有一些种类营孤雌生殖。多数象甲1年1代,有些则是2年1代。多数以成虫越冬,以卵和初龄幼虫越冬的有杨干隐喙象。

象甲科分类系统

蔡邦华将象甲科分为16亚科:短翅象甲亚科(Pterocalinae)、新象甲亚科(Oxycoryninae)、虎象甲理科(Rhynchitinae)、细颈象甲亚科(Attelabiuae)、小象甲皿科(Apioninae)、异足象甲亚科(Tachygoninae)、曲股象甲亚科(Allocoryninae)、大象甲亚科(hhycerinae)、短喙象甲亚科(Brachyrhininae)、侏象甲亚科(Nanophyinae)、跳象甲亚科(Orchestinae)、象甲亚科(Curculioninae)、叶胸象甲亚科(Theeesteminae)、木象甲亚科(Cm,ssoninae)、米象甲亚科(Calandrinae)以及短角象甲亚科(Brachycerinae)。[2]

赵养昌等将象甲科分为26亚科:耳喙象亚科(Oliorrhynchinae)、短喙象亚科(Brachyderinae)、细足象亚科(I—eptopinae)、根瘤象亚科(Sitoninae)、方喙象亚科(Cleoninae)、树皮象亚科(Hylohiinae)、木蠹象亚科(Pissodinae)、隐喙象亚科(Cryptorrhychi.1/at!)、象虫亚科(CurculioniIaae)、长足象亚科(Alci.cloinae)、朽木象亚科(Cossoninae)、隐颏象亚科(Ethynchopoitm)、叶象亚科(Hyperinae)、龟象亚科(Ceuthrrhyrlchinae)、大眼象亚科(Zygopinae)、船象亚科(Barinae)、跳象亚科(Rhynchaeninae)、球象亚科(Cionitme)、小爪象亚科(Smicmnychinae)、籽象亚科(Tychiilme)、菱象亚科(Trigoncolinae)、大盾象亚科(Magdalinae)、直喙象亚科(Gyrrmetrinae)、花象亚科(Anthononmae)、多型象亚科(Notarinae)以及水象亚科(Bagoinae)。

李鸿兴等将象甲科分为33亚科,与上述赵养昌等的26亚科系统相比,减少了短喙象亚科、细足象亚科、隐喙象亚科、长足象亚科及多型象亚科5亚科,增加了三跗象亚科(Anoplinae)、粗喙象亚科(Pachyrrhyuchinae)、背脊象亚科(Pe|alochilinae)、露尾象亚科(Acalyptinae)、光爪象亚科(Onycholip.inae)、叶颚象征科(Mophinae)、裂叶象亚科(Mecys。lobinae)、淘腹象亚科(Carciliinae)、铁象亚科(Styanacinae)、眼叶象皿科(Acicneminae)、缺须象亚科(GaUoisiioae)及长锤象亚科(Tanysphyrinae)等12哑科。

危害与防治

危害

象鼻虫主要危害花木果树。幼虫能钻入植物的或谷粒、豆类中蛀食,是经济作物上的大害虫。象鼻虫不会咬人,也没有异味。

防治方法

  1. 人工防治在成虫羽化期,早晨趁露水未干时,杆击枣树,一般击树2-3次,利用该虫假死性,人工捕杀或毒杀落地成虫。
  1. 物理防治成虫出土前,结合长效杀虫药带防治枣步曲(见枣步曲部分),阻止或毒杀上树成虫。
  2. 化学治土壤处理:成虫出土前在树干周围利用辛硫磷300倍进行地面封闭,喷药后浅翻土壤,以防光解。树冠喷药:在成虫发生盛期(4月中下旬),采用50%辛硫磷1000倍、40%水胺硫磷1000-1500倍树冠喷雾,均有较好防效。

参考文献

  1. [郑乐怡,归鸿主编.昆虫分类(下册).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5]
  2. [李鸿兴. 昆虫分类检索[M]. 农业,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