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豚尾獼猴,又稱豬尾獼猴、豬尾猴或椰子猴,分布於東南亞,棲息於熱帶雨林。日行動物,擅長攀爬,群居。雜食性,包括果實、種子、穀類、植物、昆蟲、蛋及小型動物。

體長:45-78厘米

體重:6-14.5公斤

繁殖:每胎產1仔

習性:日行,嗅覺為佳

門:脊索動物門

綱:哺乳綱

目:靈長目

科:猴科

屬:獼猴屬

種:豚尾猴

分布:東南亞

目錄

外形特徵

豚尾獼猴雄性體長50-78厘米;尾長16-24厘米;重量10.7-14.5公斤; 豚尾獼猴雌性體長45-55厘米;尾長13-22厘米;重量6-9公斤。 豚尾獼猴體型矮胖,毛色雖多樣化,仍有兩種主要色系:灰褐色(較普遍)及紅褐色。頭、背部與尾巴背側顏色較其他部位深。尾長為頭身長的35-40%,尾端較細,在背上做弓形彎曲。頭頂上黑色或深褐色的毛像一頂帽子,臉頰兩側淺褐色的毛形成一圈繞着頭,此即為美麗醒目的遂毛,大致而言,雌性的遂毛較不顯著。

生活習性

豚尾猴能夠攀爬高大的樹木。善於挑選較好的果子為食,也常到農作區盜食穀物。豚尾猴在地面活動的時間較獼猴和熊猴多。當其在樹上活動受驚時,能迅速下地遠逃,很少從樹冠間跳竄。但睡休仍在樹上。 [2] 是一種晝行性、樹棲、雜食的動物。喜歡群居,每群大約為3-20隻不等。在野外的生活習性與獼猴相似,在地面活動的時間較多,行走、奔跑時用四肢着地,趾行性,但在樹上行走是跖行性。能與葉猴群和睦相處,和其他猴子一樣,喜歡彼此「捉虱子」,其實是猴類在互相梳毛修飾。平時多是雄猴給雄猴梳理,雌猴給雌猴梳理,兩性間互相「捉虱子」的較少。到了繁殖季節,則多是雌雄互相梳飾,這是配偶親昵結伴的一種表示。

生態習性

豚尾獼猴棲息於熱帶雨林,,海拔2400米以下的地面或樹枝上,均可見其蹤跡。日行動物,嗅覺味覺都很靈敏,尤以嗅覺為佳。但主要是用視覺互相溝通,觸覺其次而聽覺輔助。雜食性,包括果實、種子、穀類、植物、昆蟲、蛋及小型動物。

生長繁殖

豚尾獼猴孕期大約6個月,通常每胎產1仔,哺乳期4-5個月。雌性每隔兩年繁殖一次。幼猴3-5歲性成熟。

相關知識

豚尾猴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平時群體成員之間常用抬眉、眯眼、撅嘴等方式交流情感,也經常互相理毛,表示親昵。2006年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北部的那基斯靈長目動物研究中心的研究結果表明,一些豚尾猴不僅會說話,而且還帶有「口音」,當然它們說的並不是人的語言,這項研究的結果使科學家們對靈長目動物所具有的語言通訊系統的複雜性感到十分驚奇。該中心的科學家認為:「語言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能夠指明事情及事情如何進行。而豚尾猴就具有這種能力。他們發現一隻名叫普羅法妮蒂,英文原意就是「使用褻瀆的言語」,的雌性幼仔和它的同類能用不同的聲音和頻率表達意思,從「媽媽,我的姐姐在推我!」的哀訴,到「有一隻陌生的大猴子在打我!」的悲鳴。 在野外,它們對不同的危險會發出不同的尖叫聲,一種聲音可能表示有一隻豹潛伏在附近,另一種聲音則可能表示有人類在威脅它。由於它們生活在樹葉遮蔽的叢林中,互相能聽到喊叫聲但看不見,所以還必需要能區別口音。不同的家庭的豚尾猴在口音上有細微的差別,這一點很重要,比如雌獸聽到自己的幼仔的喊救聲,必然會比聽到其他同類的喊救聲更迅速去救援。當然,未經訓練的耳朵是無法區分不同口音的。

地理分布

豚尾獼猴分布於亞洲東南部,主要包括: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

豚尾獼猴的英文介紹

The southern pig-tailed macaque (Macaca nemestrina) is a medium-sized Old World monkey.They are mainly terrestrial but they also are skilled climbers. Unlike almost all primates they love water. They live in large groups split into smaller groups during the day when they are looking for food. They are omnivorous, feeding mainly on fruits, seeds, berries, cereals, fungi and invertebrates.[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