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鄭廣文和韻二首
謝鄭廣文和韻二首 |
作品名稱:謝鄭廣文和韻二首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鄭清之 |
謝鄭廣文和韻二首是南宋鄭清之作品之一。
鄭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別號安晚,慶元道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嘉泰二年進士及第。歷官光祿大夫,左、右丞相,太傅,衛國公(齊國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舉侵宋,鄭清之進十龜元吉箴勸帝勵精圖治,未能實施,而後退仕隱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1]
目錄
正文
其一
鱣堂心醉經,精神應滿腹。 溫飽非所志,飲食不以目。 說詩稱解頤,善問待攻木。 頗愁百斛量,孔庭惟立獨。 俎豆答衛問,筐瓷欠鄒漉。 曾子非養口,漆園且尊足。 時於清夜分,酌以翠勺綠。 聊澆磊磈胸,不廢吾伊讀。 每篇亦作句,如對紀書竹。 相逢蓋初傾,一別桑重沃。 融尊慚坐滿,魯饋疏拜仆。 衛生不自寶,抑首親患玉。 囊無諛墓金,米乏佳傳斛。 廚煙爨人凊,蔬課園夫督。 粟瓶收秫田,黍釀用陰麴。 解同杜陵襟,期醉昌黎菊。 赤手當縛菟,白眼謾嗔俗。 莊虛左氏宴,觴肯西子屬。 酒債負尋常,會期遭百六。 要須中聖賢,庶以展伯叔。 醉入無功鄉,醒豈屈原族。 岸幘一笑粲,共賦醽酒醁。
其二
春工漚絲呈巧力,紅日如梭萬花織, 愛花盪子不愛命,郊花驪姬似荀息。 草木搖落天地閉,賢哉梅也眾不識。 靈根九轉到仙品,千古離騷作書色。 漲晴痴暖動山意,攀翻健倒蒼苔石。 高標底須雪後見,清芬每向閒中得。 花前失喜廣文詩,柿葉書成點新墨。[2]
作者簡介
鄭清之,初名鄭燮(xiè),字文叔、德源,別號安晚,諡號忠定,南宋慶元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官至右相。
鄭清之少年時跟從樓昉(fǎng)學習,能寫文章。嘉定十年,考中進士,調任為峽州教授。嘉定十七年(1224年)參與史彌遠廢濟王趙竑活動。理宗即位後,累次升遷至參知政事兼樞密院事,紹興六年(1233年),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淳祐七年(1247)再度為右相。[3]鄭清之,雖身為南宋股竑之臣,又其時,國力衰微,政務繁亂,事多難料。但鄭丞相,公務旁午,仍不廢佛教研究和修持。他「教演本宗,行歸淨業」。他以宰相之身位,極力推崇佛教,特別是淨土法門,他說:「今之學佛者,不過禪教律。究竟圓頓莫如禪,非上根器,神領意解者,未免蹈頑空之失;研究三藏莫如教,非得魚忘筌,因指見月者(大小止觀下手安心亦不易入),未免鑽故紙之誚;護善遮惡,莫如律,非身心清淨,表里如一者,未免自纏縛之苦。總而觀之:論其所人,則禪教律;要其所歸,則戒定慧。不由禪教律,而得戒定慧者,其唯淨土之一門乎。方念佛時,口誦心維,諸惡莫作豈非戒;繫念淨境,幻塵俱滅,豈非定;念實無念,心體湛然,豈非慧。摒除萬慮,一意西方,則不施棒喝,而頓悟圓機;不閱大藏經,而得正法眼;不持四威儀中,而得大自在。不垢不淨,無纏無脫,當是時也。孰為戒定慧,孰為禪教律。我心佛心,一無差別。此為修淨土之極致也。八功德水,寶蓮花台,又何必疑哉!」[4]
主要作品
著作
鄭清之的集子,殘存《安晚堂集》七卷,都是詩作,收入四庫全書時被重命名為《安晚堂詩集》。
詩文
鄭清之的詩基本被輯入《全宋詩》中,代表作有《臂疼醫令灼艾戲成》《晨興散步三首》《次抱拙妝薄命》《燈薪》《冬瓜》《荷花》《虹出》《茄子》《妾薄命》《田家》《檐前蜘蛛》《夜雨》等;其詞僅存《念奴嬌·菊》一首;李之鼎輯其文十篇附於《宋人集》本《安晚堂詩集》。
參考資料
- ↑ 鄭清之簡介 國學薈網
- ↑ 「鄭清之」詩詞全集 謝鄭廣文和韻二首 詩詞名句網
- ↑ 鄭清之 中國知網
- ↑ 【法音宣流】宰相修淨不修禪——鄭清之 唐山普陀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