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裒
謝裒[póu](282-347年),本名謝魮,字幼儒,陳郡陽夏縣(今河南省太康縣)人。東晉時期大臣,散騎常侍謝衡的兒子,太保謝安的父親[1]。
- 出身陳郡謝氏,才兼文武。永嘉年間,起家琅琊王(司馬睿)掾、丞相參軍。
- 晉元帝即位,授丹陽郡尉。永昌元年(322年),授太常卿。
- 永和三年(347年),打敗後趙軍隊有功,受封福祿縣伯,累遷吏部尚書、國子祭酒,卒於任上,時年六十六歲,追贈太常卿。
目錄
人物話題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
- 謝裒( póu)自幼文武出眾,隨父南渡始寧縣東山以後,成為琅邪王司馬睿的王府擔任掾吏(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
永嘉南渡
- 當時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永嘉元年(307年)九月,永嘉之亂後,安東將軍司馬睿[2] 渡江到達建鄴。晉室政治中心,自此逐漸南移江東。謝裒與哥哥謝鯤帶領北方的謝氏家族一起南下,被拜參軍。
- 東晉版圖,是幾十年前征服孫吳政權得來的江東地區,司馬氏對江東人民始終心懷憂慮。西晉時候,武帝就講「東吳地方的人民屢教不改,老是反政府」,不安心當順民,時不時就動亂,簡直是一群恐怖分子。所以西晉從頭到尾都沒怎麼重用江東人才。從武帝時代到晉朝皇室搬家江南不過幾十年,在這期間,江東叛亂不斷,對當權者來說,實在是亂臣賊子。所以說,作為一個沒有民眾基礎、內鬥不止的政權,東晉政府能夠立足江東已是萬幸,需要依靠謝氏家族那樣的北方人。
- 晉元帝司馬睿在建康即位,建立東晉,改元建武。立宗廟社稷於建康。謝裒轉郡尉,開始在軍職。永昌元年(322),升太常卿;次年,擔任吏部尚書、萬壽縣子(「子」是爵位)。
成為士族
- 江東人民靠不住,司馬氏想鞏固政權,靠得住的只有一同從中原過來的移民,陳郡就是河南太康,屬於中原地區,屬於信得過的郡望。
- 站在江東人民的立場,司馬氏政權屬於外來政權,司馬氏把政權中心移到江南以後,大批北方士族「空降」南方,從好的一方面來說,促進南方發展,從壞的一方面說,是和南方人搶奪生產、生活資源,再加上司馬氏政權對於南方人的傳統歧視,使雙方對立更加嚴重。強權歧視一定引發暴力抗爭。郡望制與政權緊密相連,而且建立在對南人的歧視基礎上,導致東晉戰亂頻仍。郡望制雖然從隋唐之後不再存在,可靠的郡望是謝氏家族地位上升的基礎,但是由於謝家父祖名位不高,經過長期經營,到了東晉朝中後期,謝家才慢慢崛起,這一切的關鍵在於謝裒是晉元帝司馬睿的嫡系,並且追隨他南渡。
人物關係
郯縣縣令、晉陵太守、吏部尚書、豫州刺史。昇平二年(358年),去世。配偶:阮容、王氏、程氏、柯氏;八子四女:謝寄奴、謝探遠、謝淵、謝攸、謝道韞(女)、謝靖、謝道聆、謝豁、道粲、謝玄、道輝、謝康(出繼謝尚)。
謝據:小名謝虎,字元通,歷任東陽太守、散騎侍郎,早年去世,配偶王綏;生三子:謝朗、謝方、謝允。
謝安,東晉丞相
謝萬,字萬石,吳興太守;昇平二年(358年),擔任西中郎將、豫州刺史、淮南太守。工詩能文,有文集16卷,今佚。現存《蘭亭詩二首》和殘篇《春遊賦》等。配偶:王荃,生三子:謝韶、謝懌、謝騰;一女。
謝石,字叔石,號少患,秘書郎、黃門侍郎、尚書僕射,大敗前秦苻堅於淝水,授中軍將軍、尚書令、南康郡公,累遷衛將軍、散騎常侍、開府儀同三司。配偶:諸葛文熊、范氏、楊氏;生四子:謝汪、謝敷、謝惠、謝猷。
謝鐵,字鐵石,擔任永嘉太守。配偶王氏、楊氏、馮氏、吳氏;生三子:謝邈、謝翀、謝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