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
原文名 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ёв
出生 (1907-01-12)1907年1月12日
日托米尔
逝世 1966年1月14日(1966-01-14)(59岁)
国籍 苏联
别名 谢尔盖·巴甫洛维奇·科罗廖夫
职业 科学家

目录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俄语: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ёв,乌克兰语:Сергі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ьов,1907年1月12日-1966年1月14日),前苏联宇航事业的伟大设计师与组织者。,第一枚射程超过8000公里的洲际火箭(弹道导弹)的设计者,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运载火箭的设计者、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的总设计师。


主要成就

第一枚射程超过8000公里的洲际火箭(弹道导弹)的设计者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运载火箭的设计者

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的总设计师


前苏联的宇航事业与科罗廖夫的名字密不可分。作为航天局副局长、主任设计师和发射总指挥,他为前苏联航天事业创造了太多的世界第一,除了上面几项,还有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第一个[[金星探测器、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名女宇航员上天等等。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的名字却鲜为人知。据传,在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后,瑞典科学院曾提名卫星设计者获诺贝尔奖,但当写信询问设计者是谁时,赫鲁晓夫回答说:"是全体苏联人民。"

人物生平

少年时代

谢尔盖·巴甫洛维奇·科罗廖夫1907年1月12日出生于前苏联乌克兰共和国的历史名城日托米尔,刚学会走路的时候父母离婚,从此失去了父爱,这无疑给科罗廖夫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也正是如此,科罗廖夫从小就显得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和自立。

科罗廖夫四、五岁时,经常骑在外祖父的肩上,去看当地一家飞行俱乐部的飞行技艺表演。有一次,小科罗廖夫向母亲要两条床单,想用床单做成翅膀学飞行。当母亲告诉他这样的翅膀不能飞行时,他疑惑不解地问:"那么鸟是怎么飞起来的呢?"

1917年夏天,科罗廖夫的母亲带着年仅10岁的小科罗廖夫来到敖德萨和继父生活在一起。那时的小科罗廖夫总喜欢站在敖德萨海边风景迷人的甫拉东诺夫港口的防波堤上,望着那一望无际的大海和自由翱翔的海鸥,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像海鸥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1923年初,当地的航空之友协会诞生了,科罗廖夫成了该协会的会员,在滑翔运动小组参加活动。

少年时代的科罗廖夫就渴望制造出他自己设计的滑翔机,于是他开始自修高等数学,并学会了制图。小小年级的科罗廖夫当时甚至还经常在工厂里给工人们讲滑翔运动课。


科罗廖夫下决心做一名航空工程师,准备去莫斯科投考著名的茹可夫斯基空军学院。然而这所学院只招收军衔不低于中尉的军人,科罗廖夫的母亲亲自赶到学院去请求院长破一次例,并且将她儿子设计滑翔机的证书给院方看,院方表示需要研究一下,总之希望不大。此后不久,科罗廖夫在基辅的舅舅打听到,基辅工学院设立了偏重航空专业的机械系,科罗廖夫因为过去设计过滑翔机,可以免试入学。就这样,不满18岁的科罗廖夫只身到基辅工学院机械系学习。后来在1924年11月,茹可夫斯基空军学院决定录取科罗廖夫,然而这个决定显然有点太迟了。

求学年代

科罗廖夫在基辅的大学生活十分艰难,母亲难以给他足够的经济帮助。科罗廖夫曾到建筑工地当过临时工,为印刷厂搬运报纸,在电影厂做只有一两句台词的群众演员……然而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科罗廖夫不仅取得了优秀的学习成绩,而且始终没有放弃他心爱的滑翔运动事业。1926年,科罗廖夫随父母来到莫斯科,转学到莫斯科鲍曼高等技术学校空气动力系继续他的大学学习。1927年冬季的一天,正在莫斯科读大学的科罗廖夫,在食堂里看到一张告示,邀请大学生们去听关于星际航行的讲座。这次讲座对科罗廖夫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29年,科罗廖夫在莫斯科鲍曼高等技术学校毕业,获得了飞机设计师文凭,分配进了前苏联早期著名的杜波列夫实验飞机设计局。随后,他又获得了空气动力学工程师称号。

也就在这一年,科罗廖夫和他的伙伴们在卡卢加市拜访了现代宇宙航行学奠基人--齐奥尔科夫斯基。科罗廖夫异常激动地宣布"从现在起,我的目标是飞向星球!"齐奥尔科夫斯基满意地笑了说:"这是一项艰难的事业。年轻人,相信我这个上年纪人的话吧,这项事业需要有知识,要坚韧不拔,也许要付出毕生生命。"科罗廖夫坚定地回答:"我不怕。"齐奥尔科夫斯基送给科罗廖夫许多有关这方面的书籍。这一次会见在科罗廖夫的心里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成为鼓舞他征服宇宙的新的起点。

潜心研究

1930年12月的一天,科罗廖夫在《莫斯科晚报》读到一则曾经幻想借助于火箭征服太空的前苏联科学家尼古拉·基里洛维奇·费多连科夫刊登的不寻常的广告。广告中邀请所有对航天问题感兴趣的人士来信联系。科罗廖夫马上和费多连科夫取得了联系并加入了这个火箭爱好者小组。1931年7月18日,火箭爱好者成立了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向火箭与发动机的研制进军。一个令人难忘的火箭与发动机的研制时代开始了。

1933年3月,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成功研制出第一台使用液氧和汽油作燃料的喷气发动机,科罗廖夫认为这台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他要研制一种新式飞机,用新式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代替螺旋桨发动机组。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最后他们完成了这一设计,将这种发动机安装在PP-1型滑翔机上。同年8月,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发射了一枚重18公斤液体燃料火箭,这是前苏联的第一枚液体火箭。

1933年10月,前苏联国防与劳动委员会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火箭科学研究所,任命克列伊梅诺夫为所长,科罗廖夫为副所长,主管科研工作。这一年,科罗廖夫获得了国防委员会颁发的"积极从事国防工作"奖章。1934年科罗廖夫的第一部著作《大气层中的火箭飞行》出版了,他在书中阐述了有关大气层飞行作用的几种设想。

科罗廖夫在研制飞航式火箭的同时,仍然没有放弃将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安装在滑翔机上的探索。1934年初,科罗廖夫参加设计了双座张臂式单翼火箭飞机PP-318-1。1937年12月,火箭飞机进行了第一次地面点火试验。后来滑翔机上安装了PDA-1-150型发动机。从这一时刻起,火箭飞机定名为PP-318-1型,它具有火箭飞机的全部性能。

牢狱之灾

正当科罗廖夫踌躇满志,一步步实现他的航天梦想的时候,肃反扩大化的灾难波及到他头上,他被判重罪,押赴西伯利亚从事重体力劳动。

幸好事情很快就发生了转机,包括著名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在内的一批著名的科学家被安排出来工作。图波列夫多次向苏共中央提出请求,才使得科罗廖夫脱离死牢,转到第4号特种监狱,重新开始研制火箭。虽然他们从事的是科研设计工作,但身份仍然是囚犯,每天工作长达12小时,工作和住地警卫森严,他们之间不得随意聊天,毫无行动自由。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科罗廖夫先后成功地设计了苏联第一代导弹和中程导弹。

不久后,苏联获知希特勒在德国搞导弹的情报,科罗廖夫被调到另一家监狱工厂,进行军用火箭和火箭飞机的研究。1940年,科罗廖夫设计的PP-318-1型火箭飞机,在试飞中一直上升到2900米高空完成了自由飞行。火箭飞机实现了科罗廖夫在童年时代就萌生的梦想。在卫国战争中,科罗廖夫乐观和忘我地从事前线所需要的火箭研究工作,常常亲自参加火箭飞机的飞行试验。有一次液体火箭发动机突然发生了爆炸,他被炸得头破血流。正是在科罗廖夫等人的努力下,前苏联的火箭科学研究所制造的一系列火箭发动机,为后来发展可控弹道导弹以及后来的洲际导弹奠定了基础。从此一个喷气飞行时代,一个具有神奇速度和空前的飞行距离的火箭时代开始了。

终成大业

二战结束后,科罗廖夫终于离开了牢狱并被恢复了名誉,出任前苏联弹道式导弹的总设计师。1947年10月18日,在科罗廖夫主持下,前苏联发射了第一枚弹道火箭样机。虽然当时火箭的发射重量仅仅几吨,同现代航天火箭发射重量的300吨不能同日而语,但它正如科罗廖夫所说:"我们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正是此时,斯大林接见科罗廖夫。这次接见非常有戏剧性。10年前曾经被斯大林判为死刑犯的科罗廖夫,10年后终于被斯大林敬为了座上宾。1947到1953年,科罗廖夫领导设计所取得了一连串成果,其中包括仿制和自行设计的近程、中程、远程和战术导弹的发射成功,地球物理火箭将小狗"莱伊卡"送入高空等等。

1955年6月25日,科罗廖夫提出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想法,并且补充了人类进行宇宙飞行的设想。1957年8月3日前苏联首枚洲际弹道导弹P-7试飞成功。接着科罗廖夫大胆采用捆绑火箭的办法在当年的10月4日,使前苏联抢在美国之前,通过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事件成为人类进入航天时代的重要标志,也为科罗廖夫带来了无比的荣耀。当年,瑞典科学院曾提名运载火箭和卫星设计者获诺贝尔奖,致信前苏联政府询问设计者是谁时,当时的前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却回答说:"是全体苏联人民。"就这样科罗廖夫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作为补偿,1957年12月30日,前苏联政府在克里姆林宫的斯维尔德洛夫大厅向科罗廖夫及其同事授予了列宁奖金。

1959年9月和10月,科罗廖夫领导研制的"月球2、3"号自动站分别接触月球和拍摄了月背照片。这年年底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始执行金星和火星探测计划。这时的科罗廖夫已疾病缠身,医生要他长期休养,但他感到最缺乏的是时间,他决定拼死工作。除星球探测计划外,他还改进和发展了新型的P-9洲际弹道导弹,将导弹的射程增加到了12000--14000公里。

与此同时,科罗廖夫积极参与和实施载人飞行计划。由科罗廖夫担任总设计师的"东方号"运载火箭,集当时全部先进科学技术于一身。它也是科罗廖夫设计才华达到顶峰的代表作。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正是乘坐科罗廖夫设计的"东方-1"号飞船首先进入太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而留名史册。

在第一次载人进入太空成功后,科罗廖夫又为研制和发射载人空间站做准备。这将包括载人长期太空飞行、载多人飞行、多艘飞船的轨道会合和编队飞行、太空行走和航天器的轨道对接技术等多项尖端科技。

不幸的是,1965年底,由于长年不知疲倦地辛劳工作和近10年牢狱之灾的折磨,科罗廖夫不幸病倒了,次年1月14日与世长辞,终年59岁。作为应用宇宙航行学奠基人,他把自己的名字写入了人类进步的史册。

《走向未来》是科罗廖夫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文章的结尾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类的思维永无止境!"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