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詩篇詠唱是基督教崇拜儀式的重要內容之一,指詠唱《詩篇》及其他聖歌。

聖歌源於《詩篇》[1],是當時聖公會清教思想的表現。早期常用單聲部,一樂音對一音節,小唱詩班演唱,風琴伴奏,經文大多出自《詩篇》、主禱文和《聖經[2]》選段。也常由一帶伴奏的獨唱與一組四個歌手交替演唱。

目錄

背景介紹

詩篇詠唱表演方式分為:啟應式,即領唱與會眾或唱詩班的輪流表演,常用於《詩篇》歌及《詩篇》外的讚美歌;交替式,即唱詩班一分為二的交替表演,多用於申正經(稱大交替式)、日課其他時辰(小交替式)以及彌撒的升階經和哈利路亞中。

發展歷史

公元4世紀,詩篇詠唱進入拜占庭意大利米蘭教會。隨着格列高利聖詠的發展,詩篇詠唱形成簡單格式,產生「詩篇八調」(同原教會調式一一對應)。6世紀起成為日課重要內容。其拉丁文歌詞從若斯坎時代起,為無數經文歌提供歌詞。18世紀末以來,聖公會的詩篇詠唱逐漸為會眾讚美詩詠唱及大教堂唱詩班合唱所取代。

參考文獻

  1. 《詩篇》,中國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網
  2. 《聖經》為什麼分舊約和新約,我愛歷史網,2021-04-27